针刺新吾穴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研究进展

2018-02-11 04:47周蓝飞邓琤琤丁亚南
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8年2期
关键词:变应性神经节进针

★ 周蓝飞邓琤琤*丁亚南

(1.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南昌 330006; 2.永城市人民医院 河南 永城 476600)

新吾穴又称蝶腭穴,在19世纪60年代由北京同仁医院耳鼻喉科李新吾主任发现并提出。新吾穴位置左右各一,位于颜面两侧深部恰似镰刀形裂缝的翼腭裂蝶腭神经节中,用针灸针简单刺激后,即可以双向调节鼻后侧蝶腭神经节中的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起到缓解及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作用,远期疗效达2年以上者达70.4%[1]。

1 穴位定位

新吾穴本身位置即双侧蝶腭神经节所在处,其解剖定位位于双侧的翼腭窝内上部,附于窝的前壁,前后径为(4.12±1.18)mm,上下径为(4.17±1.70)mm[2]。在翼腭窝的内上方与蝶骨相连处有一3mm直径小孔,称蝶腭孔,蝶腭神经节在此孔的外下方(6.7±2.66)mm处[3],针刺新吾穴的针灸针一般通过此孔进入刺激蝶腭神经节。翼腭裂的外侧面有咀嚼肌群包裹,由内到外分别是是翼内肌、翼外肌、颞肌和嚼肌,肌群在进针时会形成一定的阻力。

李新吾主任认为,在颧骨弓的下端与冠突之间的缝隙即蝶腭孔是针刺“新吾穴”的最佳位置,通常定位方式为:针刺者以左手食指定位颧弓下缘,于颞骨颧突和颧骨颞突接合缝线部位稍显膨大处的稍后方向上轻轻按压,可触摸到颧弓下方的弓形切迹,此处相当于外眦至下颌角连线与颧弓外下缘交点,为进针点。也可简易定义为颧骨弓下,“下关穴”前1.5cm处。

2 针具选择

新吾穴本身所处位置一般距离体表进针位距离一般约45~55mm,为保证针灸针能到达穴位处,一般选取2.5寸(即60mm)长度针灸针进行针刺。因进针途径中需穿过一系列肌肉层,且较易针刺到骨质,造成针灸针的弯曲改变行针方向甚至断针,故一般选用较粗的针灸针进行针刺。临床上一般采用市场上通用针具针刺新吾穴时应选用60×3.5mm的针灸针。

传统针灸针针尖为斜面较细,针刺时穿过组织及血管较多,易对组织及血管造成损伤,且针尖到达新吾穴后与蝶腭神经节接触面较小,刺激不均匀。如能自制专门针刺新吾穴的针灸针,可将针灸针制成最适宜的55×5.0mm规格,并每隔5或10mm作一长度标记,这样更方便针刺者的操作及进针时对进针深度的估量。针尖制成圆锐针尖,只需保证能刺入皮层即可,这样能极大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取得更好的临床疗效。

3 针刺方式

在定位新吾穴体表进针点后,向下按压约1~2mm,使其离开颧骨弓下沿,针尖从此缝隙刺入皮肤,调整针刺方向,使针尖朝向对侧眼角的方向,大致沿前上方同侧蝶腭神经节所在的位置,缓慢进针。针刺到达穴位时针刺者针下有进入骨缝的紧束感,同时患者有放射至鼻腔或牙齿的电流感,这便是针尖触碰到蝶腭神经节的反应,即为针刺得气。

另外因为有颧骨弓和下颌骨升支冠突的遮盖,有时无法从进针处直刺入翼腭裂。观察颅骨运动时,发现当颅骨稍向后仰位或下颌骨张开后,从颧骨弓的下缘与冠突之间的缝隙中可窥见位于翼腭裂中偏上的翼腭窝。故一般针刺新吾穴时,让患者取坐位,头稍后仰,嘴略张开,则针刺更易成功。

如果针刺时不能顺利进针,不得强行进针,需略回撤针身,具体分析阻碍原因,调整方向进针。一般情况下如针身已进入约1.5~2.0cm的深度受阻,可能是下颌骨的冠突过宽,宜先将针拔出1cm后让患者将口稍许张开,则冠突向后下移位,让出通道,再续进针;如针身己穿过颧弓及冠突缝隙后,进针受阻,此时,则要计算未进入的针身留在皮肤外面的长度;若针身在外约有1~2cm时,考虑碰到上颌骨的侧后壁,此时可将针稍微拔出一点后,方向朝后刺,以便进入翼腭窝;如果针身留在外面的一段约为0.5~1cm时,考虑可能是刺在外翼板上,可将针稍微拔出一点后,针尖向前移动方向刺即可;如果向各方向轻微连调3次,全都碰到骨质,则考虑刺在颅骨底部的蝶骨大翼上,针刺位置偏高,拔出后重新进针。

针刺得气后,一般不留针,轻微捻转、提插几次后即可拔针。拔针时一般动作需缓慢轻柔,防止动作过大损伤周边组织。

4 治疗机理

变应性鼻炎在最新版2015年天津变应性鼻炎诊疗指南中,以远离过敏原及药物、免疫治疗、手术等方式控制发病症状为主要治疗方式。其主要手术方式之一是一种以降低鼻黏膜高反应性为目的的副交感神经切断术。针刺新吾穴时刺激蝶腭神经节,使变应性鼻炎病人交感神经兴奋,抑制副交感神经,作用类似于副交感神经切断术,且针刺新吾穴属于自我调节,抑制副交感神经的同时保留其本身功能,针刺后被针刺者不会出现鼻干、眼干等术后会出现的副作用。

正常的鼻腔生理功能依赖于感觉神经、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等神经的共同调节,形成复杂的神经-免疫-内分泌网络,维持内环境的稳定及鼻腔正常生理功能。蝶腭神经节是头部最大的副交感神经节,其中副交感神经与交感神经交汇,其节后纤维随神经节的分支,支配鼻、咽、腭、眶部的腺体和血管,在鼻腔血管腺体功能调控中发挥重要作用,其中副交感神经促进腺体分泌及血管舒张;交感神经促进血管收缩、抑制腺体分泌,血管收缩将会减少黏膜血管容量,导致鼻甲及黏膜体积减小,从而有效缓解鼻塞、多涕等不适症状[4]。

副交感神经兴奋时,蝶腭神经节的副交感神经原胞体周围P物质的大量释放,引起毛细血管扩张、血管通透性增加、黏膜水肿、腺体分泌增多,是变应性鼻炎症状出现的主要原因[5],针刺蝶腭神经节可以有效得减少P物质的释放。其它因素如:蝶腭神经节中含有血管活性肠肽、一氧化氮合酶神经元在蝶腭神经节中大量分布、脑啡肽广泛分布在蝶腭神经节中可能参与对内脏运动的调节,都可能是针刺新吾穴刺激蝶腭神经节后变应性鼻炎患者症状缓解或消失的原因[6]。

王奎吉等[7]发现针刺新吾穴对正常人而言,主要是对交感神经发挥作用,而对副交感神经作用不明显。李新吾教授[8]认为针刺蝶腭神经节可以发挥双向调节作用,上调交感神经兴奋性,下调副交感神经兴奋性,从而达到治疗鼻病的目的。故可推论针刺新吾穴可双向调节鼻后侧蝶腭神经节中的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但对副交感神经过度兴奋的变应性鼻炎治疗效果效果更佳。

5 治疗现状

国内针对针刺新吾穴的临床试验报告较少。许智先等[10]通过将80例变应性鼻炎患者分为两组分别进行新吾穴和传统鼻炎穴位针刺对比,观察一个月内的变应性鼻炎患病指征,得出与传统针刺相比,针刺蝶腭神经节短期疗效显著,能在较短时间内缓解症状,提升生活质量。李石良等[11]通过使用针刺新吾穴的方法治疗30例变应性鼻炎患者,并保持持续2年的跟踪调查,得出针刺蝶腭神经节治疗变应性鼻炎具有确定的临床疗效,且2年内效果稳定。由此可得出针刺新吾穴可以很快的改善变应性鼻炎各种症状,且治疗效果持续时间长,复发率较低。针刺新吾穴一般只在单侧刺激蝶腭神经节,间隔一周时间针刺一次,每次针刺不同侧的蝶腭神经节。保证较长的针刺间隔时间避免蝶腭神经节频繁受针刺刺激时兴奋性减弱。胡向林等[9]报道指出蝶腭神经节受刺激后将兴奋传导至中枢,引起两侧交感神经兴奋。每次针刺一侧蝶腭神经节与针刺两侧相比对变应性鼻炎的治疗效果没有明显差异。而针刺两侧蝶腭神经节易加大病人被治疗时的恐惧感,不利于持续治疗,故推荐单侧针刺新吾穴。

在针刺新吾穴治疗变应性鼻炎的方法上,除单纯针刺一侧穴位外,临床上部分医生对针刺方法进行改良,如:单侧新吾穴配合其他穴位[12]、穴位注射[13-15]、穴位封闭[16]、电针[17]刺激新吾穴等,都取得了满意疗效。但对于这些改良方法进行疗效统计时多与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传统方法进行对比,未总结规范出最佳针刺新吾穴方法。

除治疗变应性鼻炎外,对于慢性鼻炎[18]、慢性鼻窦炎[19]、萎缩性鼻炎[8]、干眼症[20]、分泌性中耳炎[21]、三叉神经痛[22]等均有一定的临床疗效。

针刺新吾穴理论上最严重的不良反应是脑静脉窦血栓,因为面颊部血管神经丰富,针刺时可能刺破静脉,而此类静脉中没有静脉瓣,遇有针刺出血感染,致病源可通过静脉直达脑部,造成脑静脉窦血栓。但是临床上可能由于针刺者多为专业医生、针刺时保持无菌环境的原因,暂无此类不良反应的报道。常见的不良反应报道有皮下局部血肿、下眼睑肿胀瘀血、上颚麻木、上颌骨咬合无力等,一般1~7天后可自行康复。

6 结语

针刺新吾穴治疗变应性鼻炎与传统腧穴相比,具有选穴少、耗材少、治疗间隔时间长、手法简单、无需辩证配穴等特点,且在治疗效果上无论是长期还是短期都具有明显治疗优势。在保障定点、针刺方向、操作熟练程度的前提下,拥有良好的推广基础。鉴于其良好的治疗效果以及变应性鼻炎的多发性且无针对特效治疗方式的特点,针刺新吾穴治疗变应性鼻炎的方法,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1]李新吾.针刺蝶腭神经节——“治鼻3”穴位治疗鼻部疾病的机制分析及有关针刺方法的介绍[J].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1,25(5):193-196.

[2]秦泗佳,张奎启,张元鑫,等.翼腭神经节及其动脉供应观测[J].大连医科大学学报,2012,34(2):129-133.

[3]倪振贤,聂培力,彭绍光,等.翼(蝶)腭神经节穿刺的应用解剖学[J].石河子医学院学报,1995,17(4):211-213.

[4]Sarin S,Undem B,Sanico A,et al.The role of the nervous system in rhinitis.J Allergy Clin Immunol,2006,118(5):999-1 016.

[5]章如新,董震,江德胜.P物质和变应性鼻炎[J].国外医学:耳鼻咽喉科学分册,1993,17(3):158-160.

[6]陈陆泉,杨宇洋,杨威.通过蝶腭神经节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研究进展[J].北京中医药,2012,31(8):631-633.

[7]王奎吉,陈陆泉,王阳,等.针刺蝶腭神经节对正常人鼻腔神经功能的影响[J].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16,23(8):483-486.

[8]李新吾,田平忠.治疗鼻炎新法“针刺蝶腭神经节”的初步总结[J].北京中医,1990,04:36-38.

[9]胡向林,郭文歆,郭小玲,等.针刺双侧蝶腭神经节治疗变应性鼻炎临床研究[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7,24(5):35-38.

[10]许智先,张路,陈立和,等.针刺蝶腭神经节对变应性鼻炎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随机对照研究[J/OL].中国针灸,2016,36(6):565-570.

[11]李石良,刘乃刚,金银花.针刺蝶腭神经节治疗变应性鼻炎远期疗效观察[J/OL].上海针灸杂志,2016,35(8):971-973.

[12]刘莉莉,马惠芳,卢婧.针刺蝶腭神经节配合局部取穴治疗变应性鼻炎疗效观察[J].针刺研究,2017,42(3):259-262.

[13]李彦华.人参注射液蝶腭神经节穴位注射治疗变应性鼻炎100例初探[C].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变态反应分会.第四届中国中西医结合变态反应学术会议论文汇编,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变态反应分会,2009:2.

[14]刘强,蒋维秀.丹参注射液蝶腭神经节封闭治疗常年性鼻炎(附83例临床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1997,5(1):14-15.

[15]孟祥远,史亚军,张永进,等.蝶腭神经节无水乙醇注射治疗常年性鼻炎[J].耳鼻咽喉头颈外科,1997,4(3):151-153.

[16]苏成管.变应性鼻炎蝶腭神经节封闭治疗[J].基层医学论坛,2011,15(8):287.

[17]李月梅,赖新生,庄礼兴,等.电针蝶腭神经节为主治疗常年性变应性鼻炎50例疗效观察[J].新中医,2007,39(3):51-52+8.

[18]张路,杨威,李新吾,等.针刺蝶腭神经节治疗慢性单纯性鼻炎71例[J].中国针灸,2013,33(6):495-496.

[19]刘彩梅.针刺蝶腭神经节治疗鼻渊76例疗效观察[J].现代医药卫生,2009,25(20):3 137-3 138.

[20]刘娟,杨白燕.针刺治疗干眼症临床研究进展[J/OL].河南中医,2017,37(5):888-890.

[21]林子升,孙旭鸯,刘晓华.针刺蝶腭神经节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疗效观察[J/OL].上海针灸杂志,2014,33(1):47-49.

[22]和岚.针刺蝶腭神经节治疗肝阳上亢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临床疗效观察[C].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华中医药学会疼痛分会.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五次中医防治疼痛学术年会论文汇编,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华中医药学会疼痛分会,2014:2.

猜你喜欢
变应性神经节进针
生物制剂治疗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菌病的研究进展
GM1神经节苷脂贮积症影像学表现及随访研究
脑梗死合并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病行呼吸康复的探讨
自发性脑脊液鼻漏误诊变应性鼻炎一例
掌握这些窍门,打胰岛素不疼
掌握这些窍门,打胰岛素不疼
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凋亡机制的研究进展
多档位便携针灸进针器的研制
脱敏汤治疗肺脾气虚型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超声引导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原发性痛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