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学困生”的成因与转化

2018-02-11 17:42张钺
学周刊 2018年8期
关键词:农村小学学困生爱心

张钺

摘 要:冰心说过:“情在左,爱在右。走在生命的两旁,随时播种,随时开花。”教育是心与心的交融,情与情的共鸣。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是一项复杂而又辛勤的劳动,善于找出学困生的成因,积极探索学困生的转化策略,用爱打开他们的心扉,用情开启他们的智慧之门,使生不再“学困”,师不再 “教困”。

关键词:农村小学;学困生;成因与转化;爱心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8)08-0067-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8.08.039

在日常教育教学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产生一些学习困难的学生,实践证明,小学学困生是长期困扰和影响学校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是落实“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具体体现。

一、学困生的成因

近年来,农村小学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和教育资源的不平衡导致农村小学学困生不断增加。许多学困生的成因主要分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两部分,其中内部原因有两种:第一,学习情绪差。通过走访、调查、座谈,我发现农村小学学困生产生自卑心理的原因除了学习因素外,更多的是觉得自己的家庭条件差,教师对他们缺少关注,于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封闭了自己的心灵,自暴自弃。第二,学习迁移能力差。思考问题表面化,运用知识时,常忽视条件的变化,生搬硬套,不能灵活运用。外部原因大致有两种:第一,家庭环境和家庭教育因素。通过走访发现绝大多数学困生的家庭居住环境较差,家长没有能力和时间教育孩子,也没有更多的财力为孩子的教育投资。也有的是因突发事件如父母离异、家人生重病的影响等。第二,教学方法不得当。在教学过程中,教法单调、乏味,不能积极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学困生的转化

(一)用爱去点燃心灯,注重赏识教育

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赞可夫说过:“当教师必不可少的,甚至几乎是最主要的品质就是爱心。”我曾经读过这样一篇文章《坐在最后一排》,主人公叫乔小叶,她的个子很矮,却被安排在最后一排,原因是她的学习成绩不好,没有资格坐在前排或中间位置,乔小叶认为自己又丑又笨,没有人喜欢和她交往,她总是躲在不被人注意的角落里。幸运的是,一位姓白的语文教师改变了她的命运,在一次语文自习课上,这位教师及时表扬了她,从此唤起了她的自信心,她开始努力,并在一次小测验中取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教师的每一个鼓励的眼神,每一句温暖的话语都能激起学困生的信心,成为他们前进的起点。这便是赏识教育。

(二)深入了解学困生,与他们进行心灵沟通

要想把学困生教育好,就必须了解和关注他们。记得那是我接这个四年级班的第一个冬天,我们农村学校靠生炉子取暖,需要买煤。这一天,学校雇佣几辆马车运煤。马车刚一进大门,正好下课,石磊一个健步冲出去,同学們也都陆续跑出来,操场上一片混乱,我急得大喊。生怕马因受惊而伤到学生。石磊这时已经来到了马车跟前,我一下子抓住他的衣襟,将他向后一推,他没有站稳,一屁股坐在了地上。随即被其他同学带到教室去了。到了我们班运煤了,那个瘦小熟悉的身影第一个来到煤堆前,他一手拿着编织袋,一手将煤一块一块地拣起来,嘴里还唠叨着:“挑大块发亮的,那样的煤才好烧……”。为此我内疚了好多天,总想找机会向他道歉。一节语文课的拓展练习中,让学生们说说有没有被人误解后很委屈的经历,我第一个叫到石磊,他说没有,我趁机说:“老师却有误解别人,让人很委屈的经历,你们愿意听听吗?”教室里一下子静了下来,接着我就把那天如何误解石磊的经过讲述了一番,并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诚恳地向他道了歉。他呆住了。从那以后,我又去他家里家访,得知他家境的穷困。我特意从亲戚那里整理了一些他和他爸爸能穿的衣物,还专门为他买了一套时尚的牛仔服,为了不伤及他的自尊心,我把他找到家中,对他说:“这套牛仔服是我外甥最爱穿的,现在他家搬走了,忘了拿,我看你穿合适,你穿上它我就会像看见了我英俊潇洒的外甥一样,愿意试试吗?”他红着脸点点头,接过了我的“心意”。第二天上学,他果然穿上了那套衣服。渐渐地,我发现他变了,变得开朗、热情、宽容了,变得勤学好问了,成绩自然有明显进步,特别是在五年级下学期的全镇质量测试中,他的成绩更是突出。

(三)家校合作,改进教学方法

父母是孩子的良师益友,更应该以身作则,理智地与孩子交流和沟通,使他们心悦诚服,尤其是对学困生,更不该一味粗暴地打骂。学校要定期举行家长会,便于教师及时与家长进行沟通。近两年,校讯通的使用,搭建了一个教师与家长学生交流的平台。对掉队的学困生,究其病根,改进教学方法,一要加强直观性,指导学困生用好恰当的学习方法。充分利用教具、模型及课件制作来加强直观教学。二要创造条件,坚定学困生的信心和毅力。在教学过程中,让学困生和优秀生一对一结对子,这种扬长避短的良性循环,使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更加积极主动。

总之,小学学困生的转化教育很难一劳永逸,它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教育过程。但无论如何, 只要我们用心去滋润它们,浇灌它们,相信这些希望的种子一定会茁壮成长起来,我们一定能做到点石成金,积水成渊!

参考文献:

[1] 马肃霜.学困生真能转化吗?——从多元智能理论看学困生及其转化[J].班主任,2005(12).

[2] 何桂琴,钱玉琴.别忘了为学困生喝彩[J].黑龙江教育,2005(10).

[3] 李湘蓉,李晶.班主任工作新探[M].北京:科学出版社、龙门书局,2007.

[ 责任编辑 张宏丽]

猜你喜欢
农村小学学困生爱心
为爱奔跑 爱心满满
关于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