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如何做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

2018-02-11 17:42郝锡妙
学周刊 2018年8期
关键词:教师角色新时代小学语文

郝锡妙

摘 要:中国社会已经进入新时代,中国传统文化的巨大价值日益显现,并得到了全社会的重视。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如何定位自己的教师角色,如何适应新时代传统文化教学,成为当下小学语文教师应该认真思考研究的问题。

关键词:新时代;小学语文;教师角色;职业追求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8)08-0072-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8.08.042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已经进入了新时代。这个新时代不仅仅是指时间上中国发展的新阶段,而且包含了政治的、经济的、军事的、文化的,甚至是教育的新时代。随着国家对教育事业的重视,整个中国社会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发自内心的渴望和呼唤,以及伴随着以高考考试和录取模式的改革,中国的教育形势必将发生变化,迎来教育的新时代。那么,如何主动积极地适应这一形势的变化,顺势而为实现教师自我的突破呢?

一、新时代小学语文教师的自我定位

新时代,小学语文教师如何为自己定位?是仍旧把自己捆绑在应试教育中为了试卷和考试孜孜不倦吗?如果没有准确的顺应新形势的自我定位,没有确定远大的理想和目标,用力越猛往往越离题万里,距离时代需要的教师标准相差越远。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必须要对自己有个定位,要做一个什么样的教师,什么是应该追求的,什么又是不屑和反对的。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这样认识传统文化,他认为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这说明了两个问题,一是我们对传统文化所蕴含的思想价值、人文精神和道德价值挖掘并不够,在上世纪的文化启蒙中,先哲们为了把旧世界颠覆、拆散而建设一个新文化和新世界,未免有些用力过猛。惯性使然,五四以降的近百年中,我們都没有充分认识到传统文化所独具的魅力和能量。这导致在之前的学校教育中,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掘远远不够,浅尝辄止。二是我们需要在继承中发展和创新,博大精深一脉传承、历史悠久的中国文化有许多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掘之处,其价值被我们不自觉地忽略了。当然,其中的糟粕和被时代所摒弃的地方也不能讳言。小学语文教师的任务就是要为学生接受和继承传统文化打牢基础、培养兴趣,做好领进门的任务。在新时代的语文教学中,如果没有这样的目标自觉,就不能适应新时代语文教育的要求,就会被甩在潮流之外。

二、新时代小学语文教师的教育理想

俗语说,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同样的道理,不想当专家,不想当教育家的教师不是个好教师。职业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教学也不应当以小学、大学为高低评判的标准,小学教师也应该具有大学教师的胸怀和气魄,更应该有这样的追求。

不敢以“家”相称固然是谦虚,而成为一流的教育家就更是一件难事。早在1921年,陶行知就在《一流的教育家》中列举了三种教育专家:第一种是政客教育家,钻营算计,以捞取政治资本为目的;第二种是书生教育家,墨守成规,充满迂腐之气,往往造成教育和现实的脱离;第三种是盲行盲动的政治家,缺少思想,易于冲动,虽然热情满满,却往往限于盲目性而成了“瞎折腾”。这些都不能算得上一流的教育家。

一流的教育者,可以从古代对教师的认识上来获得营养。韩愈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也。这里所说的“道”就是指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价值观念,做人的修养和原则。要做一个这样的教育者,教育专家,这是一个远大的追求和目标,是有道德情怀的追求,追求的起点就跨越了教书匠,单纯以教书为标准的自我定位。

优秀的小学语文教师就应该以传承中华优秀文化为己任,通过传统文言诗词教学来宣传和根植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巨大能力和非凡的价值。做文化的传承者和宣传者,做中华文明的传播者,而不仅仅是识字断句的教授者。这个角色定位远远地高于语文教师这个普通的理解,也不能把自己捆绑在之前应试教育的腐朽的老牛破车上。

三、新时代如何做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

一是要有创新开拓的精神。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不仅仅是传承,或者说传承是题中应有之意,是传统文化教学的应有之果,小学语文教师要做的是如何传承,如何适应新时代新形势,这个过程就是创新。要有胆量、有创造性,敢于尝试,能够在他人未开辟的疆域中大胆探索,敢于涉足陌生、无人涉及的领域。这种精神表现出来就是敢作敢为,永不止息。

二是要以德高为师,身正为范。优秀的语文教师可以是理论家,但不可以是空头理论家,更不能是脱离了教育教学实践的理论家。只有低下头来,深入教育教学第一线,从课堂知识技能的教学教育到课外举手投足素质素养的教育,凡事率先垂范、以身作则才能是一个让人敬仰的人,才能产生积极的影响力,成为教师和学生争相仿效的典范。育人先育己,“德高为师,身正为范”,道德和修身,都是自律,都是以身作则。然而,这些道德和修身要能够让师生看得见,能够对他们产生影响。远远地躲在象牙塔中把理论研究得精透,虽然发表过很多论文,在理论上有扫平天下之势,却不能够用“身”做“则”去影响和教育人,我们是不承认这样的人是教育家的,更不是一流的教育家。

三是好学上进的精神。陶行知认为好的教育家离不开不断学习,“必须天天学习,天天进行再教育,才能有教学之乐而无教学之苦。”无论是老师,还是校长,或者教育家,学习的重要性已经被无数理论和实践充分论证过了,需要强调一点的是,学习不能仅仅限于知识和技能的学习,还必须包括眼界的开阔,思想的与时俱进。人的衰老,不是肉体的萎缩,更明显地表现为思想的陈腐与过时。作为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不仅要继承传统文化,还必须善于接受新思想,保持思想的包容性,否则,只能是一个腐朽的呆秀才,难以称得上是一个新时代的优秀语文教育者。

参考文献:

[1] 何艳辉.教育家办学:何谓“教育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0(2).

[2] 申国昌.从陶行知看教育家的内涵及品性[J].中国德育,2016(23).

[ 责任编辑 张宏丽]

猜你喜欢
教师角色新时代小学语文
教师角色在英语学习中的作用及角色转换
浅谈新课改下教师的角色与教学行为
新媒体环境下多模态商务英语课堂教师角色定位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