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国学经典进课堂

2018-02-11 17:47李向勇
学周刊 2018年8期
关键词:国学经典初中语文课堂教学

李向勇

摘 要:国学经典集合了古代圣贤的思想与智慧,是我国五千年历史文化的象征,也是文化潮流的见证。让初中生多阅读一些国学经典,不仅能够有效地增加学生的国学素养,还能提高他们的语文学习水平。

关键词:国学经典;课堂教学;初中语文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8)08-0097-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8.08.059

近年来,国学的热潮呈现出了持续高涨的趋势,“学习国学经典”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国学的价值被教育界正视之后,在课堂上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作为一个国家传统、精神和文化的精髓,国学可以启迪人们的智慧、陶冶人们的情操、树立健全的人格、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将国学经典引入初中课堂既重要也必要。

一、 国学经典进课堂的作用

(一) 积累词汇,拓展视野

我们生活中使用的许多词汇,都是从国学经典中引申出来的。现在人们阅读的诸多经典在古时候都是幼儿的启蒙读物。因此,初中的阅读学习实质上是一种词汇量大量积累的过程。它们涵盖了听说读写的全过程,提升了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此外,国学经典中蕴含的内容博大精深,一言含以万物,学生持之以恒地阅读,会获得诗文韵律的美感,知识面得以拓宽。

(二)陶冶情操,诗意生活

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也是仅存于世的唯一一个文明古国。传统文化在我国延续千年,从未中断。这就使得各个时期的经典读物在中华文化的中轴线下独立生存,却又共同构成了文化的精髓。初中生的阅读是和个人价值观的形成紧密相连的。最基础的声律启蒙到“三百千”,对自然、对社会的思考用朗朗上口的歌谣唱出来,已经开始对个人价值观的形成发挥作用了。再到四书五经的完整的体系呈现,一个人自小至大接受这样的教育与熏陶,出口成章就不难实现。

二、 国学经典进课堂的途径与策略

(一)与教材相结合

初中语文教材的人文气氛越来越浓厚。古文、诗文、散文在教材中的比例越来越高,这为国学经典的介入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契机。教材中的唐诗、宋词、 元曲等都是兼具韵律美和思想美的经典文本。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早读午读等时间,让学生进行大量的诵读,这些诵读可以不为教材所局限,其目的是奠定阅读量,通过层层的积累达到阅读能力提升的目的。《满江红》中的爱国激情、《陈涉世家》中的理想壮志、《赤壁赋》中的洒脱豪迈……一系列经典的阅读激发了学生读经典的兴趣和热情,无形中也提高了学生听读体悟的能力。在这种情况下,文本之内之外就成为彼此助力的点,互相成就着学生的经典阅读能力。当下最常用也最便捷的文本结合,是以教材为基点拓展外部的知识内容。例如学生在学习了《岳阳楼记》《登岳阳楼》之后,教师可以把以“楼”为主题的诗词集结成一个单元,讓学生诵读。崔颢的《黄鹤楼》、王勃的《滕王阁序》等一大批经典诗文既深化了教材的主题,也扩展了阅读的容量。

(二) 与教法相结合

人文学科的教学方式多种多样,自古流传至今的方法就数不胜数。现代教学方法中过于强调考试成绩,很多优秀的教法已经摒弃,这是非常遗憾的事情。诵读国学经典最强调的是意境与意义的联系。古人讲诗书画同源,也是让人们在读文中饱含诗情画意。这一点类似于当下所提倡的艺术教育,但因为更注重意境的提炼,所以比现代教法更加深邃。 简而言之,诵读经典在古人眼里本身就是一个修养身心的过程。所以,借鉴古人诵经读典的方法让初中生阅读经典是有积极意义的。例如借助多媒体播放图片让学生一边欣赏一边诵读;在读诵的过程中教师通过提问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诗文的理解;抄写诗文练字、练记忆等都是感悟经典的好方法。有些教师为了保持原汁原味的阅读环境,不用或很少用到多媒体,而是自己在黑板上进行书写,这当然是一个更好的办法,但对教师的素质要求是非常高的。所有方法的使用都是触类旁通的,教师不要因为急于求成而频频更换教学方法,要相信只用一个方法就能够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用实践经验总结自己的特色教法。

(三) 与环境相结合

环境的重要性从《孟母三迁》的故事中,我们已经深刻地领会到了。古人在读书之前要净手、更衣、焚香,也是在说环境对于心平气静地阅读的重要性。而随着当今社会变得越来越开放、越来越多元,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变得更加重要。因而在课堂上进行经典阅读前,首先要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例如在课前播放古乐,让学生随之缓缓呼吸,平心静气,在教师的指导语下把书打开,和着音乐进行诵读。还可以把一些经典的文言文改变成戏剧的形式,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表演。班级的小环境创设对于教师并不是一件难事,只要开好头,持之以恒地训练下去,就一定会在学生的身上显现出比较好的效果。

当然,小环境的创设离不开大环境的支持。学校文化廊道的设置可以为学生营造一个整体和谐的环境氛围,让学生在一个内外统一的环境中阅读经典。学校还要定期举办一些国学经典朗读会、赛诗会等,为学生读经典注入动力。从外部的环境激励到内部的价值认同,使学生时刻包裹在浓浓的国学氛围中,学生会更深地体会国学经典的魅力,主动进行国学经典阅读。

综上所述,国学经典作为一个民族精神与文化的集中体现,让我们看到了自己民族的历史,也为我们增强了书写民族未来的信心。因此,作为人生观培养的重要阶段,初中的课堂学习非常有必要将经典引入其中,在教材、教法、环境三位一体的指导辅助之下,让学生在经典的浸润中、在经典的启迪下,逐步养成优秀的人格,陶冶积极向上且充满诗情画意的情操品格。

参考文献:

[1] 严丹青.国学经典在语文教材中的渗透——以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文言文选文为例[J].现代语文(学术综合版),2015(3).

[2] 金丽红.国学经典诵读与初中语文教学的有效整合[J].文学教育,2017(10).

[3] 黄晓迪.动态调适:国学经典进入课堂的必由之路[J].小学教学研究,2017(6).

[4] 丁智惠.让国学经典与文言文相长——关于《论语》与文言文教学有效整合的思考[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7(1).

[ 责任编辑 张宏丽]

猜你喜欢
国学经典初中语文课堂教学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