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想三部曲

2018-02-12 09:09李丹艺周小娉
戏剧之家 2018年31期
关键词:种族隔离美国梦

李丹艺 周小娉

【摘 要】美国梦,作为美国人民普遍的精神信仰,是美国文学中历之弥久的主题。戏剧《阳光下的葡萄干》讲述了一个黑人家庭对美国梦的追求。在寻梦途中,黑人家庭受到了来自内外的双重阻力。于内,家庭内部出现裂痕;于外,白人社区对其威逼利诱。本文以梦想为线索,从拥有梦想、寻梦之路遇阻,到坚持梦想、团结向前,解读黑人个体与家庭在种族隔离的严酷环境下所遇到的挑战及其做出的抉择。旨在揭示:梦想是至关重要的,人一旦失去梦想,生命也将变得毫无意义。但于此之外,个人、家庭和民族的尊严却更为重要。

【关键词】《阳光下的葡萄干》;美国梦;黑人家庭;种族隔离

中图分类号:I10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1007-0125(2018)31-0013-02

洛林· 薇薇安汉斯伯里(Lorraine Vivian Hansberry,1930-1965)是一位颇有传奇色彩的美国剧作家。首先,她来自少数族裔;其次,她是一位女性剧作家。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美国戏剧界,白人男性剧作家及剧评家占据了绝大多数的席位,非裔女性剧作家的作品很难引起人们的注意,想获得大奖更是难上加难。然而,年纪轻轻的洛林,凭借第一部作品《阳光下的葡萄干》,荣摘1958-1959年度的纽约戏剧评论圈奖( Cliffs Notes, 1992)。她由此成为获得这个业内大奖的第一位黑人作家、第五位女性、最年轻的获奖者。《阳光下的葡萄干》讲述了一个黑人家庭,因父亲的死亡而获得一笔一万美元的保险金,几名家庭成员对此各有所图,最终却以保险金的丢失,梦想的推迟告终。剧名源自黑人诗人兰斯顿·休斯《梦想三部曲》中的一行诗歌,下文便以多重梦想、梦的变奏、梦的延缓为脉络,对这部戏剧进行人物和主题剖析。

一、多重梦想

(一)美国梦简介。美国梦是美国的民族精神,美国人民的普遍信仰,亦是美国文化的缩影。1931年历史学家詹姆斯·特拉斯洛·亚当斯首次给出“美国梦”一词的定义,即“不论家世和背景,每个人依靠自身的能力和成就,都有机会能获得更好、更富裕和充实的生活”(Adams 1931)。在很多人的观念里,对物质财富的渴求是美国梦的全部内容。但实际上,美国梦包含的远不只是物质层面的富足,更是一种精神层面的追求。对于《阳光下的葡萄干》中的杨格一家来说,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小小的“美国梦”,这些梦想或是增加物质财富,或是提升自身价值,或是改善生活条件。

(二)家庭成员的梦想。沃尔特是这个黑人家庭中唯一的成年男性,他有着要撑起整个家庭的责任感。他梦想成为商人,从商致富使家人们过上更好的生活。沃尔特以替人开车为生,但他内心却对此感到不屑,在评价自己的工作时他说:“我成天只能开关车门,开着别人家的豪华轿车到处跑,我天天对他说:‘是,先生;不,先生;非常好,先生;开车吗,先生?妈妈,这不算什么工作……这什么都不算”(Hansberry 1959:73)。身处社会底层,沃尔特长期以来得不到重视,他迫切地需要一种途径去体现自我的价值,而父亲死后获得的保险金恰好给他提供了一个实现梦想的机会。沃尔特的梦想是物质的,折射出他的拜金主义和不切实际,一个类似这样的梦想是注定要失败的。

与哥哥沃尔特物质化的梦想不同,妹妹贝妮莎的梦想折射出她的精神诉求。作为一位新时期受过高等教育的黑人女性,贝妮莎自信甚至有些自负。她把自己置于跟白人、男人同等的位置上,坚信黑人、女性也同样可以从事像医生这样高尚的职业。幼时,她曾亲眼目睹自己的小伙伴因不慎从台阶上摔落而导致脸裂开了一个大口,浑身上下血淋淋的。而不多时,他便恢复如初,脸上只留下了一道小小的疤痕。是医生给他施了这样的魔法,治愈了伤痛。她说:“我一直以为,这是一个人在世界上唯一能做的实事。救死扶伤——让他们完好如初。这简直就是上帝……”(Hansberry 1959:133)对贝妮莎来说,成为医生是件伟大的事,能帮她实现自我价值,而父亲的保险金使她从医的梦想不再遥远。

老母亲莉娜和儿媳露丝的梦想是一致的——房子。他们一家五口蜗居在一个狭小的公寓房内,莉娜和贝妮莎要共用房间,孩子崔维斯没有自己的房间而要睡沙發。在莉娜和老沃尔特刚结婚的时候,这房子是作为一种希望存在的,他们曾满心欢喜地布置它,带着一种骄傲感。而如今随着时间的流逝,房里的一切已变得陈旧、破烂。不仅如此,整个房内晒不到阳光,唯一一束自然光是透过厨房的窗子射进来的。露丝又怀孕了,家庭成员的增加更加凸显出老房子空间的局促。当莉娜觉察到露丝因为生存空间的恶劣而计划堕胎时,她决心要做出改变,用丈夫的保险金为家人买一套房子。

二战后,尽管奴隶制已遭废除,对黑人的剥夺公权、私刑、种族隔离、歧视仍然存在,黑人被迫生活在一个远离社会主体的世界里,绝大多数黑人根本就没有机会分享标榜机会平等的“美国梦”,而要为寻求“融合”与“认同”苦苦挣扎 (王建新2005)。在这个家庭中,梦想是多重的——房子、生意、医生梦。而这多重梦想的背后是整个家庭对融入白人社会的渴望。

二、梦的变奏

(一)保险金的丢失。保险金是由父亲老沃尔特的死换来的,价值一万美元,于这个黑人家庭来说,已然是一笔巨款。除去莉娜用于新房首付的三千五百美元之外,还余六千五百美元。莉娜将这六千五百美元——其中包括供贝妮莎上医学院的学费,一并交由沃尔特保管,要他存入银行。但沃尔特却违背了他与莉娜之间的约定,把钱全交给了“合伙人”威利。威利背信弃义、携款潜逃。至此,原本一万美元的保险金除去新房首付,全部打了水漂。

(二)家庭出现裂痕。对于沃尔特的此种行为,莉娜大失所望。老沃尔特在世的时候,整日埋头工作,最终积劳成疾,离开人世。莉娜知道这笔钱的分量,她谨慎地支配着这笔钱,可最终还是由于儿子的草率而弄丢了其中的大部分。莉娜交给沃尔特的不止是六千五百美元,更是家庭的决策权,而沃尔特却没有正确地理性地使用它。母子之间产生了信任危机。

沃尔特和贝妮莎之间一直是处于一种相互看不顺眼的状态。贝妮莎觉得哥哥过于浅薄,而沃尔特则因妹妹坚持要上医学院而对她不满。兄妹争执的高潮在于沃尔特弄丢了那笔保险金。没了那笔钱,贝妮莎上医学院的梦想也就泡汤了。没有任何过错,却这样活生生地被人剥夺了实现梦想的机会,贝妮莎无法原谅哥哥。

除了跟母亲、妹妹之间的关系不愉快以外,沃尔特和妻子露丝之间也产生了隔阂。沃尔特把喝酒当做一种暂时摆脱烦恼的方式。酒后归家,妻子总问他要吃点什么、喝点什么。这样的提问令沃尔特恼火。他想要的并非是这样的嘘寒问暖,而是一种共鸣,妻子与他在梦想方面的共鸣。露丝是绝对的好妻子、好母亲,只是在这方面,她是无力的。对于沃尔特的梦想,她无法苟同。沃尔特快被满脑子的钱逼疯了,忽略了妻子身心的细微变化。他要求别人能理解他的苦闷、他的不易,却从来都没有设身处地地去理解妻子的焦虑与不安。

(三)来自白人社区的威胁。由于购买了位于白人区的住房,这个黑人家庭受到来自白人社区的威胁。社区代表林德先生突然造访,费劲唇舌要求杨格一家放弃新购的住房。林德甚至威胁说:“当人们发现自己生活的方方面面,甚至是自己用辛勤工作换来的一切都受到威胁的时候,他们是会情绪失控的”(Hansberry 1959:149)。尽管打着社会团结的口号,林德先生的来访凸显了五十年代美国社会的残酷现实:住房隔离。黑人只能支付高额的房租住在贫民区,一旦靠近白人区,就会遭到白人有组织的攻击。剧中,报上刊登的有关黑人入住白人社区而惨遭炸死的新闻也更加突出了杨格一家抉择的困难。

三、梦的延缓

(一)家庭的复合。保险金原本是作为杨格一家人的梦想基金存在的,一旦丢失,梦想必然要延缓。然而,梦想延缓了,整个家庭却重获力量、团结向前。

对莉娜来说,儿子是高于一切的存在,她虽然一度对沃尔特深表失望,却不忍心在他落魄时再残酷地对待他。作为母亲,她一如既往地爱并信任儿子。绝望中,沃尔特曾萌生出向林德先生妥协的想法。他一度觉得,只要拿到跟被骗走的保险金金额相同的钱,就可以当作什么事都没发生过,也可以算是他对自己所犯错误的一种补救。莉娜没有以母亲的身份去强行制止他这种给种族蒙羞的行为,她再一次把决策权交到了儿子手上。几番犹豫挣扎过后,沃尔特最终做出了无损尊严的抉择:严词拒绝林德先生的“建议”,支持母亲为整个家庭创造更好的居住环境的决定。莉娜对儿子的成长感到欣慰,母子之间重新筑立起信任的桥梁。

在顺境中,家人的爱和支撑或许显得可有可无,但在一个人遭遇重大挫败之际,家人将会是最坚实的依靠。上医学院的学费被哥哥弄丢之后,贝妮莎对沃尔特的厌恶达到了极点。同时,她以为沃尔特的懦弱会让他接受来自白人社区的那笔钱,这更是她无法容忍的,因为这与她一直以来所坚持的一切信念背道而驰。是沃尔特最后的抉择让贝妮莎重新认识哥哥并发现了他身上的闪光点,而沃尔特也开始学会理解妹妹并为她的理想感到骄傲。

露丝和沃尔特之间是有爱的,只是爱情在生活的重压下逐渐被消磨。争吵是沃尔特对自己情绪的一种宣泄,事后他会感到内疚并主动向露丝服软。在母亲把保险金余款交由他保管后,沃尔特自信满满、对妻子的爱展露无遗,他甚至还和露丝一起去看了场电影。露丝也没有因为保险金的丢失而嫌弃丈夫。沃尔特最终有骨气地拒绝了林德先生,这更让露丝坚定了她对这个男人的爱。

(二)接受挑战搬进白人社区。剧本以沃尔特一家排除万难、搬入白人社区为终结。尽管未来并不确定,他们还是选择以积极的态度去面对,不惧怕白人的势力。这不仅是剧中人物的态度,也是作者本人的态度。汉斯伯里一家就曾因入住白人社区而遭到攻击,父亲为了维权还将此事告到了高等法院。在汉斯伯里的自传中她写到:“咆哮的民众包围了我们家,他们的导弹差点要了我的命”(Hansberry 1969)。汉斯伯里以剧中人物的态度暗示她对消除种族隔离的决心。

四、结语

作为美国民众普遍信仰的美国梦是必须存在的,尽管它曾经备受质疑,如今它仍作为一股推力激励着美国人民为之而奋斗,也吸引着很多外国人漂洋过海来到美国。更重要的是,美国梦是作为所有黑人、穷人的精神支柱存在的,是一种希望。兰斯顿·休斯说:“如果梦死了,人生就像断了翅的鸟儿,无法飞翔”(唐根金 2007)。梦想是至关重要的,没有梦想人生也就失去了意义。但在梦想之外,个人、家庭和民族的尊严却更为重要。为了实现梦想,让梦想照进现实,黑人及其家庭要进行更多的斗争,谋取更多的权利,一个真正公平公正的社会是实现梦想的基础。

参考文献:

[1]Adams,J.T.1931.The Epic of America[M].Little, Brown, and company.

[2]Hansberry,L.1959.A Raisin in the Sun[M].Random House.

[3]Hansberry, L.1969.To be young, gifted and black[M].New American Library.

[4]James, Rosetta.1992. Cliffs Notes on Hansberrys A Raisin in the Sun[M]. Cliffs Notes,Inc.

[5]唐根金.2007.20世紀美国诗歌大观[M].上海大学出版社.

[6]王建新.2005.兰斯顿·休斯的“新美国梦”[J].萍乡学院学报(3).

猜你喜欢
种族隔离美国梦
Green Book wins over Chinese audiences
浅析导演斯派克?李的纪录手法
布朗教授:种族利益链上的害虫
《婚礼的成员》主题评析
南非白人政府在非洲人城市化进程中的作用(1948~1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