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桥梁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8-02-14 05:21
江西建材 2018年12期
关键词:管理制度施工人员桥梁

李 洁

(信丰鼎盛建筑有限公司,江西 赣州 341600)

道路桥梁建设支撑着我国各行各业开展的交通基础。我国幅员辽阔、对道路桥梁建设的需求非常广泛,但是实际项目建设的管理与标准要求仍然存在一定差距。在本文中讨论了道路桥梁施工中可能产生的问题,并探讨了相关解决对策。

1 我国道路桥梁施工中存在问题分析

1.1 道路桥梁施工中存在的问题

在路桥施工中,道路桥梁裂缝是主要问题,正是由于裂缝的出现才导致混凝土强度下降,影响整体承载能力。伴随着挤压作用和外力作用,小的裂缝会进一步恶化,潜在的小问题可能不断扩大,裂缝越来越大,日积月累进而引发重大的质量事故,威胁一定的财产安全乃至造成生命损失。从原因来看,道路桥梁的裂缝问题与养护不到位也存在一定关系。下面将从几个方面展开讨论与道路桥梁裂缝有关的施工问题:①原材料质量问题。原材料出现问题,可能是材料本身以及存放过程中产生的问题。一方面选择使用了过低的标号的水泥,骨料的品种和质量不过关。在实际施工中,施工单位为了节约成本,就近选择获取骨料,而骨料质量未经严格检验,某些不符合规定标准的骨料用于施工建设;另一方面,在原料存放过程中,未对存放环境(包括温度、湿度等)进行科学控制,部分原料出现受潮而影响性能。这些情况都可能导致道路桥梁裂缝的产生;②混凝土配置比例。混凝土的配置比例对于实际施工质量产生比较重要的影响。一旦混凝土的配置比例未按照规范的标准进行,将导致实际施工需求无法满足。在现实中,很多操作者片面依赖个人经验随意配置混凝土比例,进而影响到实际施工质量水平;③混凝土振捣问题。如果混凝土能够得到合理标准的配置,那么混凝土的振捣是另一个需要处理的问题。在混凝土的浇灌过程中,这一点常常容易被人忽略,而实际上,混凝土的振捣也有一定的讲究,施工人员的技术性不够或者工作态度不认真,导致混凝土的振捣超出或未达到标准要求,混凝土极容易出现整体不均匀的情况,实际使用时候则会出现蜂窝、沉塌、麻面等现象;④预应力问题。所谓预应力,是为了改善结构服役表现,在混凝土结构施工过程中预先施加结构外在作用力,通过全部或部分抵消荷载导致的拉应力来避免结构破坏。在正常情况下,混凝土浇筑后,水泥的内部温度不断升高,周围温度与混凝土表面温度有一定的温度差,如果保温措施又没有做到位,表面就及其容易出现裂缝。

1.2 施工安全措施

当前伴随着建设需求量的不断增加,道路桥梁建设越来越多。为了片面追求数量,市场竞争出现了一系列畸形状态。很多建设单位为了争抢中标而恶意降低投标价格,而不考虑后续工程质量问题。一旦中标完成,中标金额无法满足高质量施工的需要,往往仅够施工费用,施工的后续保障及安全措施往往很难到位。为了片面追求利益最大化而不注重安全经费的投入,施工过程中安全质量问题时有发生,这样既给整个施工进度带来影响,同时也会给生命财产带来损失。另外因为施工单位对安全工作的不重视,往往对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培养不够,安全操作规范指导不健全,容易产生很多安全隐患。

1.3 防护保养工作

道路桥梁的养护能够显著提高道路桥梁的使用性能,促使使用寿命延长,确保发挥最佳效用性能。然而往往考虑到施工成本、观念等因素,相关单位则很少组织对使用前期的道路桥梁进行预防性防护和适时保养,道路桥梁建设施工完成后,施工中的小问题没有及时得到处理解决,积少成多,进而造成严重的后果。

2 对应问题的规范解决措施

2.1 完善质量安全管理制度

管理观念直接决定着道路桥梁的建设。在安全规范的理念指导下开展的建设工作,是道路桥梁质量的重要保障。为了确保施工工程的质量,质量安全管理制度必须先行。目前,我国对待质量安全管理制度重要性的认识有效,完善制度的态度比较消极,很多施工单位认为这是没有必要的举措。相关施工企业应该充分结合项目需要和自身特点,借鉴其他企业以及国内外的质量管理制度,完善自身的质量管理制度,对施工环节、施工部门、方案执行、原料采购、责任分配、质量检查等各个环节加强说明和规范。既要加强对承建团队和施工人员的调配,落实施工的一系列任务要求,又要加强监督,确保责任落实到人,落实到位,定期开展质量安全检查,确保将制度转化为强有力的行动。

2.2 合理施工人员配置

施工人员合理优化配置要求施工方做好团队管理工作。良好的人员配置不仅可以优化项目建设工期,而且能够分工协作提高工作质量。要做好施工人员的合理配置,首先要充分了解团队成员的不同特色和擅长;其次要合理安排岗位,做到取长补短、互相补充;另外要合理控制施工项目的各个节点,发挥不同人员的技术优势,做好不同岗位间的衔接与沟通。只有加强整体团队协作,促进施工人员合理配置,才能充分保障道路桥梁的整体施工质量。

2.3 提高施工人员的素质

施工人员是整个工程质量的施工主体,他们自身能力水平的好坏将直接决定工程质量的优劣。目前,很多施工单位的运作方式比较零散,往往采取分散承包的方式完成施工,承包商本身资质有待确认,且存在现拉队伍组建建筑团队的现象。团队成员本身能力参差不齐,工作态度和工作质量各有差距,工作多依赖于以往经验而缺乏系统性、专业性培训。提高施工人员素质,一方面要在施工队伍选择上下功夫,设立施工技术人员准入门槛,提高整体队伍质量;另一方面要不断加强技能培训,专门培养技术人才,带动人员知识更新,为道路桥梁建设做出更大贡献。

2.4 健全养护管理制度

道路桥梁的养护环节是施工完成后的必要补充和后续推进,一般情况下不能采用国有性质的经营性管理形式,而是道路桥梁的公益性应该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显现,片面追求经济效益会带来工程质量下降,基于发挥社会效益的养护管理制度必须提上日程。养护管理制度应该侧重养护效果的,针对养护完善一套规范的体系,定期进行养护检查,真正将养护职责转化为实际行动,切实加强检查监督,做到养护管理工作切实有效。

2.5 提高养护工作的技术水平

养护工作既要讲究技术水平,又要注重养护机械。第一,引进先进的养护技术十分重要。比如预防性养护技术,着力于解决道路桥梁中的小问题,及时发现并处理,确保解决于未然;第二,养护技术运用要结合选择先进的设备。设备养护质量比较先进,可以结合养护技术充分发挥作用,配合施工人员的使用,有效提高道路桥梁的性能,延长使用寿命。

3 结束语

桥梁道路建设施工中的问题对工程质量和使用性能产生重要影响,影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有效控制并解决项目工程施工中的问题是十分有必要的。本文从路面裂缝、安全问题以及后期养护三个方面分析了相关问题,要从制度上完善质量安全管理制度、养护管理制度,合理施工人员配置,提高施工人员的素质,健全养护管理制度,提高养护工作的技术水平,使道路桥梁建设质量得到有效保证。

猜你喜欢
管理制度施工人员桥梁
探讨企业内控管理制度的建立与完善
手拉手 共搭爱的桥梁
句子也需要桥梁
食品安全公共管理制度的缺失与完善评析
涉军中小企业管理制度创新探讨
高性能砼在桥梁中的应用
宁波港公安局对镇海化工区施工人员进行消防安全培训
用爱心架起希望的桥梁
西点军校严格的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