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舞”并进张弛有度
——论《舞蹈表演艺术》课程的改革与实践

2018-02-24 04:08孙瑜浛
新疆艺术学院学报 2018年4期
关键词:表演艺术舞蹈理论

孙瑜浛

(新疆艺术学院 新疆 乌鲁木齐 830049)

文化艺术的繁荣离不开改革的思想,舞蹈表演艺术作为一种为人民提供审美需求的艺术形式,更应该在社会思潮中随着人们需求的变化而变化。纵观当今社会,社会经济的发展所带来的是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除了对自身基本生活需求的满足之外,更需要满足自身的精神需要,正因如此,文学艺术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场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人们对于文化艺术的审美要求不断提高,促进了各种艺术表现形式不断变革,以适应观众的审美需要。舞蹈表演艺术是一项实用性非常强的艺术形式,其课程的改革关系着舞蹈表演艺术能够符合大众审美,能够在舞台上绽放勃勃生机,能够更好地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并将这种艺术形式传承延续下去。

一、舞蹈表演艺术课程改革的重要性

(一)符合人们的审美需求

从事物发展的规律来看,舞蹈表演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它既是人们群众生活的高度艺术凝练,同时又通过自身的符号特征来帮助人们宣泄自己的内心情感,获得视觉审美和内心审美的双重需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世界各国文化艺术交流活动的频繁,人们对于舞蹈表演艺术也有了新的审美要求,舞蹈表演艺术课程作为培养舞蹈表演艺术人才的课程体系,必须在社会现实的要求下进行改革,这样才能够以一种与时俱进的理念来培养符合现代舞台需要的舞蹈表演艺术人才,给人们提供符合大众化审美的艺术作品。

(二)传承中华优秀民族文化艺术

舞蹈表演艺术所反映的是一个民族的基本生活状态,舞蹈表演艺术的繁荣一定程度上也能够促进中华民族文化艺术的繁荣。因此,舞蹈表演艺术课程的改革在使舞蹈表演艺术符合大众审美需求的同时,也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根植于其中,让民族文化瑰宝在学习、表演中传承。

(三)培养新时代的舞蹈表演艺术人才

舞蹈表演艺术课程改革的最直接目的,就是为了培养新时代的舞蹈表演艺术人才。笔者在教学和学习的过程中发现,以往的舞蹈表演艺术课程已不能与目前的舞蹈表演艺术发展需求相适应,所培养的学生也因为缺乏舞蹈表演经验,导致舞台适应期长,缺乏创新能力和开拓能力而出现了逐渐被社会淘汰的可能。所以,培养舞蹈表演艺术人才的课程体系改革势在必行,这样才能够从理论上实践上为学生提供有效的指导,帮助学生在宝贵的青春时期能够在做中学、学中做,不断提高自身的舞蹈表演艺术技术以及超强的舞台适应能力,并逐渐形成在舞蹈表演实践中开拓创新的能力。

二、舞蹈表演艺术课程改革的必要性

(一)传统课程的弊端

在舞蹈表演艺术课程的传统教学中,教师处于中心地位,也就是说,在传统的舞蹈表演艺术课程中,教师主动地给学生传授关于舞蹈表演的理论知识和表演技巧,而学生基本上不用去思考每一个动作的主要力度、主要角度,以及所体现出来主要情感,学生只需要对教师的动作进行模仿,对教师所讲授的理论进行识记就可以了。在一段时间的实践之后,这种传统的课程模式逐渐显现出了它的弊端,比如学生采取机械的记忆,死记硬背相关理论知识,对老师的动作不求甚解地一味模仿,最后并不能够体会这些知识和技巧之中的深意,更不会在学习的基础上进行灵活运用以及创新,从学校毕业之后并不能够胜任有关舞蹈表演方面的教学。舞蹈表演艺术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艺术形式,这种仅仅依靠教师的主动教和学生的被动学的教学互动,使舞蹈课程显得毫无生机,同时也不能进一步培养出具有创新和实操能力的人才,从这个角度来说,舞蹈表演艺术课程改革迫在眉睫。

(二)社会大变革趋势的要求

教育教学改革一直以来都是国家和社会高度重视的问题,因为教育事业关系到民族的兴旺和国家的发展。在社会大变革的趋势下,舞蹈表演艺术课程作为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更应该顺应历史潮流,针对自身的不足进行改革。时代在发展,任何事物都在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往的舞蹈表演艺术课程曾经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发挥出了较好的作用,但是在如今追求多元化的社会中又显得有些欠缺。因此,舞蹈表演艺术课程应该响应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顺应历史的潮流,将改革进行下去,为培养符合时代发展的舞蹈表演人才而努力。

(三)舞蹈表演艺术自身特点

舞蹈表演艺术课程是通过肢体语言来传达人物内心情感,表达心中祈愿的一门艺术课程,它主要强调的是肌肉的记忆。而教育教学实践表明,肌肉的记忆不同于其他记忆,它需要主体(在这里主要是指人)在反复的训练中才能够达到,而在训练的过程中有着多种训练方式,并且这些方式也会随着人们对于自身身体特点的进一步了解而有所变化。通过改革加强对舞蹈表演的实践,使学生的表演技能得到更进一步的发展,让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创新的学习和实践,成为实用性舞蹈表演人才这正是舞蹈表演艺术课程改革的必要性之一。

三、舞蹈表演艺术课程改革应该遵循的原则

(一)与时俱进原则

改革的目的是为了让舞蹈表演艺术课程能够在新时代中焕发生机,更好地培养舞蹈表演艺术人才,因此舞蹈表演艺术课程改革必须要遵循与时俱进的原则,具体而言,包含以下两个方面:其一,必须对旧有的课程体系进行客观的审视,对那些过时的,不符合社会发展的,有碍于舞蹈艺术思想、观念、理念创新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设计、课程模块等均应该采取摒弃的原则;其二,必须对当前的时尚元素,舞蹈表演艺术的发展方向,全球化的基本形式有敏锐的嗅觉和较为全面的把握,让舞蹈艺术课程的改革是在时代潮流的背景下进行,让改革后的舞蹈表演艺术以及舞蹈表演艺术课程均能够符合大众需求。

(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

从现实的角度来看,舞蹈表演艺术实际上是一项实用性很强的艺术形式,也就是说舞蹈表演艺术并不是纸上谈兵,它需要与舞蹈表演实践完美结合才能够彰显出舞蹈表演艺术的魅力,才能够让人们获得视觉与精神上的愉悦。从实践的经验来看,舞蹈表演艺术课程的理论能够为其表演艺术提供理论上的指导,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坚持正确的方向,少走或者不走弯路,而舞蹈表演艺术课程的实践又进一步论证了这种理论的正确与否,同时也进一步地分丰富了理论基础。因此,在舞蹈表演艺术课程中,理论与实践是两个不可偏颇的概念,两者互相弥补又互相统一,所以,舞蹈表演艺术课程改革必须要遵循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这样才能保证舞蹈表演艺术课程改革的实质性作用,才能够为舞蹈表演艺术培养人才,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有效的帮助。

(三)以人为本原则

任何文化艺术,归根结底所反应的都是人的世界,舞蹈表演艺术也不例外,其本质仍然体现的是以人为核心的人类世界。因此,在舞蹈表演艺术课程的改革要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改革应该以学生为主体。新的教育理念认为,教师应退出本位思想,将课堂归还于学生,那么舞蹈课程改革也是一样,需要围绕教学的主体学生来进行。根据学生的基本素质,性格特征,身心发展的需要来制定课程改革的计划以及实施的方案,确保改革能够符合学生的发展特点;其二,改革应该以观众的需求为本。舞蹈表演艺术最终是要服务于观众的,让受众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因此,舞蹈表演艺术课程的改革要围绕观众来进行,这样才是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

(四)全方位原则

改革是一项复杂且持久的工程,在舞蹈表演艺术课程改革中,改革的内容应该涉及课程模块建设、教学理论研究、教学方法改革、教学内容研究等多方面来进行。实践表明,某一个方面的课程改革在实际中并不能起到实质性的效果,所以舞蹈表演艺术课程改革应该坚持全方位的原则。

四、舞蹈表演艺术课程改革与实践的基本途径

笔者在教育教学和学习过程中发现,目前舞蹈表演艺术课程中最为突出的问题是,舞蹈表演课程理论与舞蹈艺术表演的实践结合不到位,这就造成了学生的舞台适应力差。针对这种情况,笔者认为应将舞蹈表演艺术课程改革的重点放在让课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教学实践中通过以下几个途径,取得理论与实践的突破,为培养舞蹈表演艺术人才助力。

(一)积极交流,快速进步

舞蹈表演艺术课程改革不是一个人的力量,仅靠一己之力闭门造车,是无法完成的。所以,面临繁复的舞蹈表演艺术课程改革,笔者从一开始就抱着要走出去,要向前辈,大师请教的端正态度来进行。例如,中央戏剧学院表演专业谢宇川老师作为全国第三批援疆干部来到新疆,了解到这个情况后,笔者迅速找到谢宇川老师,说明情况,并希望得到专家老师的支持。在深入交流后,笔者与谢宇川老师尝试着将舞蹈与戏剧表演的共性部分提炼并交换授课方式与教学心得。紧接着,大家又交换提炼人物形象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观察生活的手段。经过几番斟酌,在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以2015级表演专业学生为授课对象,笔者与谢老师决定共同协作完成舞蹈表演艺术这门课程的改革与实践。参与舞蹈表演艺术课程的老师和学生们均以积极的态度在表演学习中积极交流经验,反复琢磨实践过程,反复推敲每一个细节,力求尽快在表演艺术课程改革的实践路上取得进步。

(二)更换授课地点,增强舞台适应力

为了能够保证舞蹈表演艺术课程改革收到良好的效果,笔者在改革过程中将授课地点更换到了专业技能小剧场,这样便让学生能够在实地场景中,体会表演艺术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实用性艺术。舞蹈表演艺术要在实际中取得较好的效果,需要表演者加强的舞台适应能力,更换授课地点以后,学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较为快速地进入舞蹈表演的实际场景中,这从心理上锻炼了其舞台适应力,也为接下来的舞蹈表演实训课程做好了比较充分的准备。

(三)先实践后总结,文“舞”并重

在这次舞蹈表演艺术课程改革中,笔者根据上一届舞蹈表演艺术毕业学生的反馈对舞蹈表演艺术课进行了调整,主要方向是坚持先跳后总结,文“舞”并重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式所产生效果是学生能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理论与实践相辅相成,齐头并进。例如,采取专业技能导入的反向思维方式,让学生“弃文从舞”,先跳起来再坐下来总结。又如,以命题表演为例,笔者让学生用八个肢体动作表现人的一生,即完整的抽象概念;谢宇川老师则让学生仅仅用面部表情来表现人的一生,之后,要求学生马上坐下来一起动笔总结出自己命题小品的内容提要。学生通过对人物形象的捕捉观察提炼,在实践表演中提升了创新能力,自编自演的舞蹈完全摒弃了以往缺乏精髓的、空洞的表演,与此同时,还提高了学生二度创作的能力,以及对于舞蹈作品中人物情感的准确表达。

(四)努力实现心像到形象的转变

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在舞蹈表演艺术课上,许多学生对人物内心的情感表现比较欠缺,尤其是在心像到形象的转变中更是表现得非常不足。为了改善这一情况,笔者在舞蹈表演艺术课程改革中特别关注学生内心情感的刻画,努力让学生在课堂理论知识学习的基础上进行表演实践的练习,消化相关理论,努力实现心像与形象的转变。例如,在进行表演实践操作的时候,笔者根据学生的情况,要求其在表演的同时附加朗诵。适当的朗诵表达,能使学生做到对角色内心情感的导出,使学生能快速掌握从专业理论知识到肢体动作表演的转换,这样便有利于学生在舞蹈表演艺术中实现心像到形象的转变,并尝试用形体来引起观众的情感共鸣。

(五)课堂训练与舞蹈表演相结合

在舞蹈表演艺术课程中,课堂训练也属于理论的延伸部分,因为它训练范围小、针对性强,并不具备综合能力的展现,也不能够让学生通过片段似的训练形成永久的肌肉记忆。据此,笔者认为,在舞蹈表演艺术课程的改革实践与实践中应该始终坚持将课堂训练与舞蹈表演相互结合,这样才能够促进学生在日常训练与实际表演中的不断磨合、总结经验。实践表明,在舞蹈表演艺术中,仅仅重视课堂训练,学生渐渐会对表演艺术课程感到厌烦;反之只关注舞蹈表演,则又会使舞蹈表演缺乏理论依据而收效甚微。课堂训练和舞蹈表演是两个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的舞蹈表演艺术课程基本元素,所以在舞蹈表演艺术课的改革实践与实践中应充分将二者结合起来,使其更好地发挥应有的作用。

(六)理论学习与小品实践相结合

舞蹈表演艺术课程中的学习是一个随时随地都应该进行的过程,因为课堂时间的限制,并非每一次的课堂任务都能够完美的完成,也并不是所有的课程内容都仅限于在课堂内进行。所以笔者认为在进行舞蹈表演艺术课程的改革实践中,应该将理论学习与小品实践结合起来,从以下三个方面开展:一是促成学生自学。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自学的学习习惯,日常主动通过对理论的学习,然后在自己的生活中编演一些简单的表演片段来佐证自己所学的知识是否正确、是否具有实用性。二是促成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小品实践之后,学生与学生之间会拥有更多的交流话题和相似的理解能力,促成他们在轻松的氛围中逐渐学会将自己的实践所得和理论所得分享出来,通过交流学到不一样的知识理解,以及不一样的思考理解问题的方式。三是促成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交流。学生和教师是本次舞蹈表演艺术课程改革的两大主体,教师需要积极关注新时代学生的心理,学生也应该在改革的背景下与老师形成密切的师生关系。理论学习之后,学生进行小品实践,他们很希望能够得到教师的指正与鼓励,和教师形成一个非常有效的交流过程,即教师对其进行指导,学生在指导的基础上进步,然后再实践,最后达到理论学习与小品实践相结合的最佳状态。

(七)构建“理论—实训—舞台”流水线

通过对舞蹈表演艺术课程的实践,笔者认为舞蹈表演艺术课程的改革应该以加强课堂训练与舞蹈表演相结合的方式来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理论指导实践,实践进一步检验理论,然后丰富理论。但在实际教学中,理论教学往往会落后于实践教学,尤其是在诸如舞蹈这类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教学中,因为理论是需要拿出来用在更广泛的范围之内的,因此在理论之间一定是经过了无数次的实验和论证,最后才能够自成体系,形成让人们来共同学习和遵守的行为指导体系,这样的方式在舞蹈表演艺术课程的教学中,会显得比较滞后。因此,在舞蹈表演艺术课程的改革中,教师应坚持让实际训练与舞蹈表演相互结合,这样才能够让学生在训练的过程中不断地对现有理论进行琢磨,然后再与舞蹈表演相互结合,让表演能够散发出专业的气息。实际训练和舞台表演之间仍然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无论是从灯光、舞美还是其他影响元素来说,舞台经验的积累都需要长期的打磨才能够形成。因此,笔者认为在进行舞蹈表演艺术课程的改革实践的过程中应该构建出一条“理论——实训——舞台”的流水线,这样才能够让舞蹈表演艺术课程在理论的指导下进行实际训练,在实际训练之后对理论进行再琢磨、再补充,最后逐渐形成理论、实训与舞台渐趋融合的情况,逐渐达到学生在理论的掌握中参加实训,在实训的积累中上台表演,然后又在舞台表演的过程中提出实训改进措施,在实训的改进措施中进一步丰富理论的舞蹈表演艺术人才培养流水线。

结语

舞蹈表演艺术课程是舞蹈系舞蹈表演专业学生的专业理论主干课程。经过两轮教学计划的授课,毕业生就业后的反馈,该门课程缺乏课堂表演实践环节。通过总结和反思,笔者发现仅仅依靠专业理论课程是不能完全掌握的。舞蹈表演实践课程改革切入点小、覆盖面广,是培养舞蹈艺术人才最根本的创新基础。通过这门课程的改革,学生可以在舞蹈表演艺术中充分发挥自身想象力,在课堂中通过自编自演与实践创新挖掘自身潜力,提高舞台表演技能。为了能够实践舞蹈表演艺术课程的改革,笔者在实践中提出了向舞蹈表演艺术界专家、老师、学者请教,积极交流,争取快速进步;更换授课地点,增强舞台适应能力;先跳后总结,让理论与实践相互结合;努力实现心像到形象的转变,竭尽全力刻画人物形象,表达人物内心情感;让课堂训练与舞蹈表演相结合,让理论学习与小品实践相结合,构建“理论——实训——舞台”的流水线等舞蹈表演艺术课程改革方案,以期舞蹈表演艺术能够与时俱进,以人为本,拓宽学生的就业面,让舞蹈表演艺术实现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表演艺术舞蹈理论
坚持理论创新
杨丽萍表演艺术中心
肯尼迪表演艺术中心The REACH加建项目
神秘的混沌理论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学舞蹈的男孩子
舞蹈课
1949年以来汉剧表演艺术资料述论
校园舞蹈 多姿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