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方法浅议

2018-02-25 02:42刘志荣
新课程 2018年3期
关键词:小学生阅读教学情境

刘志荣

(甘肃省天祝县松山镇庙儿沟小学)

作为小学语文老师,为了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提升阅读效率,我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研究了一些新课标下小学语文阅读的教学方法。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

小学生由于他们的年龄、心性不成熟,他们活泼好动,好奇心极强。作为小学语文语文老师,要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首先就要了解小学生的心理,根据他们需要,给他们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兴趣,让他们放下学习的心理负担,快乐地融入情境,参与教学过程,主动、自觉地获取知识,积累知识。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小学生正处于心理和思想的建设阶段,可塑性极强。无疑在阅读教学中先激发他们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习惯是促进学生阅读的有效方法。学生只有在兴趣的引导下,才能引发其阅读的动机,才会主动、自觉地去阅读,养成爱阅读、乐意去阅读的一种习惯行为。

二、在阅读中渗透德育,注重学生人格的塑造

作为小学语文老师,要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把小学生的一些特点当成是培养学生阅读习惯和提升阅读价值的一个有利条件,让学生通过阅读美化心灵,陶冶情操,更让学生在阅读中增长见识,明辨是非,懂得道理,提升学生的道德品质、思想认识、爱国情怀,树立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让学生健康成长、快乐学习。我们知道,小学课文都是经过层层筛选,根据学生的学习需要,录入的一些有思想、有内涵、有人文、有情感,文质兼美的文章,贯穿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文化和传统美德。只要老师能正确、科学地引导学生认真阅读每一篇课文,既能让学生通过阅读学会更多、积累更多的字、词、句、篇等语文基础知识,又能通过阅读学习每篇课文的写作思想、手法,掌握其写作技巧,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写作水平。俗话说,“法可治人,德可治心。”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渗透思想教育,能塑造学生高尚的人格、培养学生情感、提升学生三观,是增强其写作能力、学习能力等的主要途径。

三、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辨意识,提高学生自学能力

传统照本宣科的教学,对于正在发展中的小学生来说实在是太过牵强,学生除了掌握老师灌输的一些死知识,只知道老师怎么教,他们怎么学。在这样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下,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思辨意思是得不到培养和发展的,从而造成学生思想狭隘,知识面极窄,对所学知识不能灵活运用,到头来成了一个知识的容器。阅读是培养学生灵性,开阔学生眼界、提高学生理解和学习能力的主要途径,所以,在阅读教学中,老师要积极鼓励、引导学生对阅读内容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去分析、理解,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而将自己的思想触角伸向文章的中心,再延伸到不同的方向,养成学生多元化、多角度、多层次的思辨意识,开辟自己的个性思考,实现独辟蹊径的认识能力、思考能力,提高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正确的阅读方向。马克思说,老师的主导作用只是外因,只能起到促进作用;学生的自学能力是内因,是能否坚持阅读,能否在阅读中去积极收获的主要作用。老师在阅读教学中,只要能有利地把学生的内因和老师的外因结合起来,正确引导学生阅读,让学生有学习的主观需要,他们的阅读积极性和获取知识的欲望,就会被激发出来,调动起来,进行独立阅读、学习和探索、获取新知。

总之,在新课程下,小学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必须要树立以学生为教学主体的教学理念,紧紧围绕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阅读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在阅读中培养学生的情感和道德,提升学生的思辨意识和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学习的能力,从而保证实现小学阅读从积累知识到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教学目的,实现小学语文创新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张兴柱子.小学语文阅读教育创造性思维的培养[J].教育革新,2007(4):40-41.

[2]轩卫敏,刘娜.浅谈小学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8(20).

猜你喜欢
小学生阅读教学情境
借助具体情境学习位置与方向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护患情境会话
护患情境会话
我是小学生
谈高中研究性阅读教学
语文阅读教学中要加强读与写的结合
如何进行初中英语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