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中段教学的问题与对策

2018-02-25 02:42温占英
新课程 2018年3期
关键词:中段语文课堂探究

温占英

(吉林省榆树市秀水镇富岭村小学)

小学语文中段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学生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不能在小学语文课堂上全身心地投入,因此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遇到一些阻力,对此教师不能急功近利,应该在一点一滴的努力中让学生找到正确的学习方法,从而打开语文知识的殿堂,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有所收获,有所进步。

一、当前小学语文中段教学过程中面临的问题

1.学生的学习缺乏主动性,学生不能主动的探究问题

在小学语文中段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学生的学习缺乏主动性,不能积极主动地探究问题,更不能主动地提出质疑,形成这一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学生对学习缺乏兴趣,不愿意进行预习和复习,对于教师讲解的知识较为陌生,同时,在语文课堂上师生之间缺少交流,更多的是对于基础知识的积累和学习,这不仅会影响教学效率的有效提高,更会让语文教学变得枯燥乏味,长此以往,随着学习难度的增加,学生会觉得语文学习特别吃力,产生厌学情绪。

2.语文学习与生活脱轨,在语文课堂上缺乏相应的学习情境

在小学语文三四年级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学生的学习与生活脱轨,语文课堂缺乏相应的教学情境和和谐的课堂氛围,这样的语文课堂是单调的,学生不会积极投入其中,有一点声音就会溜号、交头接耳,语文教学失去了其原有的魅力,缺乏合作交流和探究的欲望。这样的语文教学是不完整的,不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二、小学中段语文教学问题的有效解决

1.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分小组讨论问题

在小学语文中段教学过程中,只有有效的合作交流才能发散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有更多的感受和体会,从这个角度来说,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状态至关重要,同在一个小组学习探究问题,互相帮助,共同解决问题,与此同时,小组成员之间的激励会更有效,让学生的印象更加深刻。比如在学习课文《日月潭》时,作者总分总的写作方法以及优美的语言值得学生借鉴,但是单纯的、枯燥的讲解不能加深学生的印象,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小组内仿写句子并交流,每一个小组都选择两位写得好的学生在全班分享,这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会大幅度提高,学习热情也会逐步增加。分小组讨论问题的目的还在于解决一些难以理解但是又很重要的问题,比如阅读理解中文章的主题思想,虽然没有固定的答案,但是其理解过程也是有方法的,让学生交流、探究,说出自己的想法,无疑会让语文教学更丰富、更耐人寻味。当出现小组讨论解决不了的问题时,教师应该重点集中讲解,因为这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可见小组探究问题有助于教师更清晰地把握教学节奏和进度,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难点。

2.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有方法技巧可以遵循

在小学语文中段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语文教学更重要的是考察学生的理解能力,因此,作为教师应该传授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的语文学习有方法可以遵循,而不是单纯地让学生进行题海战术或者直接总结答案,教师作为引导者,有义务帮助学习规避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传授学生举一反三的方法,这样可以事半功倍,今后学生的学习会更高效,师生之间的讨论也才能更有意义和价值。比如,在讲解古诗的时候,教师首先要让学生知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道理,其次让学生熟悉古诗词中个别字词的意思,这有助于帮助学生疏通古诗词的意思,在此基础上再带领学生解决古诗词阅读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学生才能准确有效地跟上教师的思路,在解决问题的时候也是有方法技巧的,比如,诗人的写作背景是什么,诗人的人生经历是什么,在诗词中运用了什么意象等,这些问题如果学生都能清晰地把握,那么学生对于这首古诗的理解也一定是充分的了,无论出现什么变形题,学生都能自如地应对,这就是有效教学方法的重要意义。同时,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联系生活实际,任何学科的学习都是来源于生活的。

小学语文中段教学过程中确实存在一定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正视这些问题,积极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解决这些问题,才能让学生更高效地学习知识、提高能力。在此期间,教师应该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给学生更多的独立思考的机会和时间,给学生提出问题的机会并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创造力,这会让小学语文中段课堂变得更充满活力,会让教师的语文教学更轻松,学生的语文学习也会成为一种享受,并充分感受到语文知识的无限魅力。

参考文献:

[1]刘明利.浅析小学中段语文如何扎实有效地进行段的教学[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7(23).

[2]郑芳.语文小报在优化小学中段语文作业设计中的应用[J].教育观察(下半月),2015(8).

猜你喜欢
中段语文课堂探究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尿检时如何取中段尿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东天山中段晚古生代剪切带叠加特征及构造控矿作用
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提问要做到“四要”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迈好从低段到中段的“坎”
让语文课堂之树根深叶茂花嫣然
让快乐走进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