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古诗教学中情境的巧妙创设分析

2018-02-25 02:42
新课程 2018年3期
关键词:古诗创设教学方法

毛 继

(四川省简阳市简城城北九年义务教育学校)

情境教学方式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具有较强的实践性,能够积极促进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并能将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出来,在活跃的课堂氛围中,激发学生学习语文古诗的兴趣,促使学生自主学习。对于小学语文古诗教学,需合理利用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符合学生的教学情境,才能使学生学习效率有所提高,为日后学生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一、当前小学语文古诗教学现状

小学阶段的学生,文化程度不高,对语文古诗知识点掌握能力还不强,特别是在分析性与想象力较强的语文学科中,若是不具备一个良好的语文基础,想要加深对语文古诗知识点的学习十分困难。这便需要教师转变教学方法,提升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不管哪科都需要同学生学习现状相结合,再选择相应的教学方法,以此来满足小学生的实际需求。当前对于语文古诗教学采用最普遍的方法为“填鸭式”教学法,此种教学方法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一味地向学生灌输知识点,致使学生对语文古诗的学习逐渐失去兴趣,逐渐使学生厌烦学习语文古诗。为了提高学生语文古诗学习质量,可以通过应用情境创设的方法来提高教师教学水平。

二、情境创设在小学语文古诗教学的实际应用

1.引入相关故事进行情境创设

对于叙事、抒情类的古诗在进行讲解之前,教师可以引入同诗歌相关的故事来创建教学情境,以此使学生通过教师所创设的情境自然地融入古诗的情境中。比如在学习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李白的《静夜思》时,教师可以抓住作者的思乡思亲之情,来讲述一些关于离家在外的典型故事,可使学生在这些故事中感受到家乡的美好,进而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诗情诗意。

2.通过描绘画面进行情境创设

对于山水田园诗,教师可以利用一些优美的语言去描绘诗中场景,使每个学生的脑海中都能呈现出教师所描绘的画面。若是有需要的话,可以结合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呈现一幅美丽画卷,为情境教学提供有效依据。比如在学习王之涣的《登鹳雀楼》这首诗时,对“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进行描述时,教师可以融入一些轻柔的音乐,利用一些优美的语言进行阐述,这样有助于学生很快地融入诗歌的美丽景象中,这对于学生理解诗意十分有利,使学生能够切实感受到山河壮丽之境。

3.利用诗文迁移进行情境创设

所谓的诗文迁移指的是利用一些学生所熟悉的古诗同即将要讲解的古诗展开对比。通过应用此种温故而知新的方法来布设情境,学生能够快速地融入情境之中,并了解即将要讲解的古诗的中心思想。比如在学习李绅所作的《悯农》二时,“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教师可以先向学生阐述之前所学的李绅所作的《悯农》一,“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这样能够使学生脑海中的记忆涌现,从而较快地理解《悯农》二的诗意与诗情。语文教师通过合理利用诗文迁移来创建教学情境,能够使课堂教学环境变得更加生动,从而保证学生学习语文古诗的兴趣,进而提高语文古诗教学水平。

4.结合写作背景进行情境创设

语文古诗写作背景为学生学习古诗的根本,所以在教授边塞诗或是送别诗时,任课教师如果向学生介绍古诗的创作时间、背景以及作者生平等内容,能够为学生营造出具备感染力的教学情境,以便于学生更好更快地理解诗歌。例如在学习《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时,为了能够让学生感受到作者情感,语文教师在正式讲解这首古诗之前,可以先对学生讲述“李白与孟浩然之间的相遇相知,因挚友的离开,李白望着那孤帆渐渐远去,惆怅之情油然而生,便写了这首古诗”。教师通过讲解李白将情感寄托于山水间的内容,来调动学生学习兴趣,进而使学生理解诗歌大意。基于此,可以看出古诗的写作背景是学生理解古诗含义的基础,而教学情境的创设是学生提高学习水平的关键。除此之外,在创设情境时,务必要注意诗歌朗读。任课教师声情并茂地朗读古诗,对于学生尽快投入到诗境中具有积极作用,进而能更好地体会到古诗的具体含义与中心思想。

综上所述,对于小学语文古诗教学,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十分重要,如情境创设教学法,它的利用能够切实调动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促使学生参与到教师所组织的教学活动中,这不但能提高学生语文古诗学习水平,还能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以便于学生日后学习更加深层的知识点。

参考文献:

[1]王爱华.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情境教学设计的有效策略[J].语文天地(理论综合),2013(10):77-78.

[2]韩例芬.浅谈小学语文古诗教学情境创设的策略[J].基础教育研究,2012(5):61.

猜你喜欢
古诗创设教学方法
初中英语写作教学方法初探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拟古诗”之我见
教学方法与知识类型的适宜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品读古诗
品读古诗
品读古诗
初中数学教师不可忽视的几种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