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让小学语文课堂变得更高效”

2018-02-25 02:42方秀成
新课程 2018年3期
关键词:鼓励性语文课课堂教学

方秀成

(定远县炉桥镇第二小学教育集团)

一、构建语文课高效课堂的重要意义

课堂教学是教育的前沿阵地,是教师的一种创造性的劳动。作为教学活动的关键一环,课堂扮演着枢纽的重要角色。而高效课堂就是指老师能够通过课堂教学这一活动,有效地实现教学目的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虽然课堂教学时间只有四十分钟,看似很短,但它要求教师利用自己的学识和教学技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很好地调动学生的情绪,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来保证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牢固的知识,使教师能够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一句话:高效课堂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小学语文课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千篇一律,模式化

主要表现为教师把课堂看成是一个模板、一个套路,平铺直叙。如直接开门见山地引出课题:“同学们,今天我们讲第几课,今天我们学习的内容是……主要有以下知识点……”或“好,开始上课,请大家把书翻到第几页,我们开始进入新课的学习……”诸如此类,这样的课堂简单容易,中心突出,可以偶尔运用,但是,由于过于刻板、笼统。

(二)小学语文课课堂时间安排不合理

有的教师在导入上浪费了很多时间。也有部分教师没有认真准备,未进行充分的备课,因此,导入时想到什么就说什么,天马行空,没有严谨性,完全偏离教学计划,从而达不到理想的效果。导入是教师必须掌握的技能之一,在课堂导入中教师要注意关心上课的主题内容,从而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导入不在于时间长。而在于快狠准,一锤敲在学生心里,用时3~5分钟足矣。

(三)小学语文课课堂盲目性突出,徒有形式

追求新颖,华而不实。如果为了追求导入的新奇和有趣,为导而导,那这样的导入就有形无神,游离于教学目标,最终会流于形式,难以起到功效。

三、建设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途径与方法

(一)运用多种课堂教学方式,提高课堂多样性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与习惯,不断提高自学的能力。多种课堂教学方式的运用可以提高教学的趣味性,从而增强教学的效果。在这里可以采用以下几个方法:第一是问题设置法。任何学习都是从提出问题开始的,通过问题设置可以培养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探索的能力。第二是故事导入法。小学生都喜欢听故事,因此选择故事不仅可以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同时故事中的课外知识也对学生视野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第三、漫画导入法。漫画画面虽然简单,但寓意深长,给人以深思和启迪。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选择恰当的漫画导入新课,既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充分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课堂以学生为中心,教师要发挥好“教练”的作用

课堂教学的主体包含教师和学生两个角色,缺一不可,且两者是一种平等对话的关系。教师在教学中要创设宽松、民主的教学气氛,营造有利于学生创新的氛围,增强学生的合作性。学生迷茫时,教师要当好向导;学生思维堵塞时,教师要加强疏导;学生思维出现偏差时,教师要给予引导;学生思维枯竭时,教师要给予诱导;学生学习不得法时,教师要给予指导;这样课堂教学导入才能真正发挥作用。

(三)在课堂中师生相互学习,平等对话

在学生完成一项任务或者作业的时候,老师通过鼓励性的评价可以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很快与学生建立友好型关系。鼓励性评价使得学生感觉自己被尊重,而且更加信赖老师。学生心智发育尚不成熟,心理承受能力较差,一旦老师在这个时候说出否定他们的话语很可能对小学生造成极大的伤害,严重的可能导致其厌学。因此教师应当注意多说鼓励性的话语,形成合作友好型的师生关系。

因此,语文课是小学必修科目之一,也是小学对学生语文素养教育的基本途径和工具之一。对于语文课程,不能再流于形式,要力求变化和创新,让语文课程真正变得“活”起来,变得高效起来,这样才能使得学生真正受到良好的教育,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王红彩.浅谈语文课堂导入的原则和方法[J].成才之路,2009(17).

[2]董斐娜,吴慧聪.课堂教学导入环节优化设计研究[J].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1).

作者简介:方秀成(1972—),男,安徽定远县人,大专学历,职称:一级教师,研究方向:教育教学。

猜你喜欢
鼓励性语文课课堂教学
鼓励性语言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
可怕的语文课
语文课里挣分忙
语文课应该培养什么?
语文课上做游戏
小学数学观摩课中存在的几个误区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数学作业批改中评语使用的探究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导入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