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楞伽及其佛教画

2018-02-25 07:43唐希鹏
青年时代 2018年36期
关键词:壁画

唐希鹏

摘 要:唐代是我国释道画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这个时期产生了诸如吴道玄等著名的释道画家。卢楞伽乃吴道玄之弟子,是著名的佛教画家,其创作的变相画和罗汉画名重一时。他曾经来到四川,在成都大慈寺创作了著名的《行道僧》图,此画有颜真卿题字,在当时称为二绝。卢楞伽作为中国著名的佛教画家,对后世影响颇大,是唐代较为重要的佛教画家之一。

关键词:卢楞伽;壁画;大慈寺

唐、五代,四川绘画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这与巴蜀地区深厚的人文底蕴和这一时期少战乱,经济文化发展迅速,外来画家入川等等不无关系。《益州名画录·简介》如是评论了巴蜀唐、五代绘画胜景形成原因的。“四川一地,在唐、五代时期,社会秩序比较安定,经济得到一定的发展,割据四川的封建军阀在那里大兴宫殿庙宇。并以翰林待诏等官职收罗一批画家,蜀画逐渐繁荣。加以唐统治集團两度从入川避难,各地文人画家随之集中到成都,四川地方接受了更多的关中、中原等地在盛唐已经发展起来的文化艺术影响”。[1]由于以上之因素,才铸就了蜀中唐、五代绘画的辉煌之景。黄复修在《益州名画录·序》中总结了四川省会成都绘画在当时所处的地位,“盖益都多名画,富视他郡。”[2]唐五代时期成都绘画的相当一部分绘画的题材是释道画。在文人画兴起之前,释道画是绘画的一个主要叙述内容。

成都当时著名的佛道教寺观几乎都绘有壁画。诸如青城山丈人观,昭觉寺、应天寺等等。而其中最富盛名者,当数大圣慈寺。大慈寺壁画的盛况引起了众多学者和作家的关注,留下了很多研究和赞美大慈寺的文章和诗篇。其中宋人范成大的《成都古寺名笔记》较为详细的记载了大慈寺的壁画盛况。今人王卫明以《大圣慈寺画史丛考》为题,详细的研究了以大慈寺为代表的成都唐、五代及宋佛教壁画艺术。李之纯的《大圣慈寺画记》则以较为精炼的语言记载了大慈寺的壁画。[3]

唐、五代的大慈寺犹如成都的一座美术馆,众多著名的艺术家都想在这里留下墨宝。这些作品以佛教题材为主,亦有少量的花鸟及道教内容的绘画。如孟蜀时期的翰林待诏黄筌,就曾在大慈寺保福院有小壁画“竹雀二堵”。[4]省内和省外著名的画家都以大慈寺为展示自己绘画作品的理想场所。甚至有人不远千里来到此地,就是为了到大慈寺作画。“竹虔者,雍京人也。攻画人物佛像。闻成都创起大圣慈寺,欲将吴道玄地狱变相于寺画焉。广明年随驾到西蜀,左全已在多宝塔下画竟。”[5]大慈寺激起了全国众多画家的创作热情。大慈寺不仅拥有众多的信徒,还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商人、游客。最为关键的是,还有很多著名的文人和画家也会到这里,学习和创作。因此,能够在大慈寺展示自己的作品,让自己的画作在这里得到最为充分的消费,是众多画家的一个心愿。

在入川的众多画家中有一位名叫卢楞伽者,又有记载写作“卢稜伽”。他是京兆人,生卒年不详。于明皇时来到四川,是唐代著名画家吴道玄的弟子。他入蜀以后“嘉名高誉,播诸蜀川,当代名流,咸伏其妙。”[6]

卢楞伽擅长画经变和罗汉像。经变又称,“变相”或“变”。这种绘画形式起于六朝,是根据佛经故事来创作绘画。也就是采用这种相对浅显的绘画艺术语言,将深奥难懂的佛经内容,以绘画的形式传达给大众。到唐朝时,很多寺庙都绘有经变内容的壁画。并有一些绘画内容成为较为流行的题材,如“净土变”、“地狱变”等壁画艺术作品。其中“地狱变”是唐代较为流行的佛教壁画艺术作品。关于地狱变的艺术壁画的形成还有这样一段记载。“张孝师,为骠骑卫,尤善画地狱。气候幽默。孝师曾死复苏,具见冥中事,故备得之。吴道玄见其画,因号为地狱变。”[7]吴道玄创作的地狱变亦是当时佳作,“有唐之盛,文至于韩愈,诗至于杜甫,书至于颜真卿,画至于吴道玄,天下之能事毕矣。世所共传而共知者,惟《地狱变相》,观其命意,得阴鸷阳授,阳作阴报之理。故画或以金胄杂于桎梏,固不可以体与迹论,当以情考而理推也。”[8]吴道玄的《地狱变相》成为创作“地狱变”的一个蓝本,时有画家仿作之。左全就曾在大慈寺作有这样一幅地狱变相。“大圣慈寺……多宝塔下仿吴道玄地狱变相,当时吴生画此地狱相,都人咸观,惧罪修善,两市屠沽经月不售。”[9]吴道玄作释道画的一代大师,成为后人竞相学习的模范。而他所画的变相作品尤其精美,作为吴道玄的学生,卢楞伽亦擅长创作这类作品。“尤喜作经变相,入蜀名益著,虽一时名流莫不敛衽。”[10]从现有的记载来了,卢楞伽所作变相都集中在唐时之西京,如化度寺有“卢稜伽地狱变,今残。”[11]褒义寺有“佛殿西壁涅槃变,卢稜伽画,自题。”[12]可惜记载简略,未能一窥其作之美。

卢楞伽绘画作品赞誉最高的是罗汉画,尤其是在蜀地。邓椿在《画继》中载曰:“蜀之罗汉虽多,最称卢楞伽,其次杜措、丘文播兄弟耳。楞伽所作多定本,止坐立两样。”[13]范成大在峨眉山牛心寺看到罗汉画后发出了这样的感慨。“寺有唐画罗汉一板,笔迹超妙,眉目津津,欲与人语。成都古画,浮图像最多,以余所见,皆出此下。蜀胡僧,惟卢楞伽之笔为第一。今见此板乃知楞伽源流所自。”[14]范成大认为卢楞伽的笔法或可能源自牛心寺这一壁画。黄复修则不这样认为,他认为卢楞伽的笔法,来自古传吴系画法。“前辈画佛像罗汉,相传曹样、吴样二本。曹起曹弗兴,吴起吴栋。曹画衣纹稠叠,吴画衣纹简略。其曹画、今昭觉寺孙位战胜天王是也。其吴画、今大慈寺卢楞伽行道高僧图是也。”[15]曹弗兴又写作“曹不兴”,三国东吴人。从现有记载来看,曹弗兴创作的作品惟妙惟肖,所作之物栩栩如生。“孙权使画屏风,误落笔点素,因就成蝇状。权疑其真,以手弹之。时称吴有八绝。吴赤乌中,不兴之清溪,见赤龙出水,写献孙皓,皓送秘府。至宋朝陆探微见画,叹其妙。因取不兴龙置水上。应时蓄水成雾,累日霶霈。谢赫云:不兴之迹,代不复见,秘阁内一龙头而已。观其风骨,擅名不虚。”[16]吴栋又写作“吴暕”六朝人。“体法雅媚,制置才巧。擅美当年,有声京洛”。[17]这两位声名远播的古代先贤成为了后代画者的楷模。后辈画家从绘画风格上对前辈的学习和继承,是绘画艺术得以传承和延续的重要途径。卢楞伽虽为吴道玄的弟子,但他仍广泛地吸取古代优秀画家绘画技法,创作出了名冠蜀中的罗汉画像。他也成为了唐宋时期,蜀中创作罗汉像的里程碑式的重要画家。卢楞伽所作罗汉像的特点是,绘画线条如铁线一般,其笔力功力尽在这线条之中。唐代之后颇有画者模仿这一笔法,然均不及卢楞伽功力之纯熟,韵味大减。“唐卢楞伽笔,世人罕见,余于道州见所画罗汉十六,衣纹真如铁线。惟崔白作圈线,颇得绪余,至伯时万不及也。”[18]卢楞伽虽以擅画罗汉而著称,但其画作并非只有罗汉一种。《宣和画谱》记载的卢楞伽作品有:“献芝真人像一,成道释迦像一,释迦佛像四,大悲菩萨像一,观音菩萨像一,文殊菩萨像一,普贤菩萨像一,七俱胝菩萨像一,罗汉像四十八,十六尊者像十六,罗汉像十六,小十六罗汉像,智嵩笠渡僧像一,渡水僧图二,高僧像二,高僧图二,孔雀明王像一,十六大阿罗汉像四十八。”[19]

卢楞伽在成都大慈寺创作了著名的《行道僧》壁画。此画有唐代著名书法家颜真卿题字更是大增其色,故而在当时号称“二绝”。“乾元初,尝于大圣慈寺画《行道僧》,颜真卿为之题名,时号二绝。”[20]他在大慈寺的这些作品,在王蜀时期移动过。“乾宁元年,王蜀先主于寺东廊起三学院,不敢损其名画,移一堵于院门南,移一堵于门北,一堵于观音堂后。此行道僧三堵六身画,经二百五十余年,至今宛如初矣。”[21]

卢楞伽不仅在蜀中创有佳作,在其他地方亦有画像。最为著名的当数他在庄严寺三门的作品。“又尝画庄严寺三门,窃自比道玄总持壁。一日道玄忽见之,惊叹曰:‘此子笔力常时不及我,今乃相类,是子也,精爽尽于此矣。”[22]庄严寺这幅绘画为卢楞伽带来了较高的声誉。“于庄严寺与吴生对画神,本别出体,至今为人所传道。”[23]只可惜这也是卢氏的绝笔,在创作完这幅画不久,卢楞伽就离开了人世。“居一月,楞伽果卒。楞伽所画类皆佛像,故知道玄之赏叹以为类己,非虚得名也。”[24]

自宋代以后文人画兴起,释道壁画的创作开始由民间画师担任,著名画家鲜有涉足其间者。由众多著名画家参与创作释道壁画的时期一去不复返。因此,唐及五代这种大规模的名家创作佛道教壁画的盛况,是历史上甚为少见。只可惜这些名家之作,鲜有保存至今者。这些壁画的艺术魅力,也只能从有限的文字记载中去感受。卢楞伽作为一个著名佛教绘画创作者,创作了众多著名的绘画作品,为世人所称道。虽然我们现在已经无法领略卢氏绘画的风采,但是作为唐代著名的佛教画家,他的画作在绘画史上产生了足够大影响,也是中国绘画史上一位较著名的佛教画家,名留千古。

参考文献:

[1][2][5][6][9][15][21]黄休复.益州名画录[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64.

[3]赵晓兰.成都文类[M]北京:中华书局.2011.

[4]刘琳、王晓波.全蜀艺文志[M]北京:线装书局.2003.

[7][11][12][16][17]張彦远.历代名画记[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63.

[8][10][19][20][22][24]岳仁.宣和画谱[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1999.

[13]米田水.图画见闻志·画继[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0.

[14]范成大.吴船录[M]北京:商务印书馆.1937.

[18]赵希鹄.洞天清录集[M]北京:商务印书馆,1939.

[23]潘运告.唐五代画论[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1997.

猜你喜欢
壁画
乡村壁画,锦上添“花”
敦煌壁画里的“养生秘诀”
敦煌壁画中的消暑妙招
敦煌壁画中的消暑妙招
壁画上的数学
撒哈拉沙漠壁画之秘
我在敦煌修壁画
快来看!壁画又在“搞事情”
帮壁画“治病”
小议辽代髡发——以辽墓壁画为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