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装饰画的艺术表现

2018-02-25 07:43王贵超
青年时代 2018年36期
关键词:形式美装饰

王贵超

摘 要:装饰画的表现方式是有一定规律可循的,这种规律就是装饰画的形式法则。形式法则是人们在漫长的审美实践活动中不断总结出的规律,是一种造型的通用法则和独立的美学原理。同时,形式美法则也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受不同年代、地域、种族和审美影响,在不断地更新。这就需要我们在创作时既要掌握基本的形式美法则,又要不断创新寻求新的艺术表达形式,以呈现最好的艺术表现效果。

关键词:形式美;装饰;造型法则

装饰绘画融合了多种构图法则和表现语言,是具有一定造型特点的绘画形式。装饰绘画形态别致、色彩优美,具有装饰环境和美化人心的作用,在造型艺术领域和设计领域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和生命力。在实际应用中它常见于壁画、产品设计、实用器设计等与当代生活密不可分的环境和物品中。可以说装饰画是与我们生活结合的较为密切的一种艺术形式,以它独特的姿态影响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装饰绘画的重要内涵为“装饰美”,“装饰美”既是客观存在也是一种理想概念,是人们独特的情感寄托,带给人们精神上的满足和升华,它是人们向往的更高层次的精神需求。

装饰绘画比较注重形式表现,它具有程式化的形式美法则,这是装饰画区别于其他画种的个性特点。装饰画较少寻求高深的思想哲理和人性的灵魂深奥,而是更注重形式美感和外在表现,多表现吉祥的寓意图案和有趣新颖场面,给人以美的享受和体验。它使我们发现生活的美,体验到生活的美,这是装饰画存在的价值。装饰画中的美是有规律可寻的。装饰画中的形式美是人类在几千年的审美实践中不断感悟和总结出来的相对独立的美学原理,是人们长期对自然和生活感悟后形成的美的思维定势,具有独立性和发展性。卡西尔说过:“审美形式的直观是形式动态方面的关注”。形式就是人们最直观感受美的方式,它承载着作者的表达意图和情感寓意,因此形式美法则是装饰绘画表现中的重要法则。在通过对形式美的探究实践中,人们总结出了一些通用法则,如变化与统一、对称于均衡、条例与反复、对比与协调、节奏与韵律、比例与权衡等。

一、变化与统一

变化与统一是使装饰画面造型丰富的基础,在变化中求统一,在统一中求变化,两者缺一不可,如何把变化与统一巧妙融合是进行创作的关键。变化是指画面中不同表现对象的对比关系,它可以避免画面的单调,使画面生动丰富。变化包括大小、长短、粗细、强弱等画面内容的形态变化,可以使画面各个要素产生差别,远离呆板。变化也包括纯度、明暗、冷暖等画面内容的颜色变化,色彩的纯度越高则越鲜亮夺目,色彩的纯度低则色调沉稳,不同的色调变化给人以不同的情感体验,赋予变化的色彩充分展现出了色彩语言的表现力,使得画面丰富多变,主题鲜明突出。统一是对画面整体关系的把控,它使表现内容间建立起某种共性联系从而形成整体关系,使各个表现内容不跳脱,达到一种和谐状态。泰戈尔说:“采摘花瓣,得不到花的美丽”。这就是说只注重细节的变化并不会产生出好的作品,要整体地统一布局,以取得视觉上的和谐效果。统一的运用还会使画面构图更加和谐,结构更加严谨,避免了过多累赘的表现语言。变化与统一既有所区别又相互依赖。变化太过随意会使得画面像是生拼硬凑,看起来生硬没有条理。而太注重统一又会使画面太过于刻板,不精彩缺少感染力。装饰画中要注意在不同样式的变化间建立起某方面的统一性,使得这些生动变化的形态能协调、舒服地建立联系,整体于一个画面。

二、对称与均衡

对称和均衡都是视觉重量上的一种相对平衡关系,是视觉重心的稳定感表现。均衡是对称的动向发展,这两种形态都是指画面的平衡关系,表现出一种静态的、平稳的感觉。对称的构图是一种平衡式表现,中国人的传统意识中与对称有天然的感情,这种四平八稳的构图形式似乎有一种安稳祥和的象征,在刺绣、木刻、石雕、建筑等表现形式中常常见到对称的装饰表现方法。在自然中也常会看到对称的形式,如翅膀、动物、人物、建筑、生活器皿等。对称式构图极具装饰意味,庄重大方、平稳和谐,它分为整体对称和局部对称,在实际创作中还存在相对对称和绝对对称。这种平衡的构图形式满足了人们寻求稳定的感官视觉,创造了相对平静的平衡状态。均衡也是一种平衡构图的表现,是表现内容内在的平稳状态,他不像对称那么直观,而是通过某个相应的支持点达到相对稳定的平衡效果,画面元素相对灵活,有一定的可塑性。均衡就像天平和杆秤一样,量同形不同,是在相对变化中展现的平衡。

三、条理与反复

条理与反复是画面的一种有序的构图形式,这种形式同样存在于自然界中,如蜂巢中六边形的排列、鱼鳞层叠交错的排列、琉璃瓦的叠加、叶脉的走势等。我们把自然界中常见的这种规律应用于装饰造型中,形成了条理与反复的形式美法则。原始社会彩陶上的几何植物纹样,漆器上的装饰花纹,青铜器上的饕餮纹,石窟壁画上的装饰纹样等等众多古代装饰造型都体现了条理与反复的装饰效果。条理就是一种有序的状态,是将各个内容通过特定的规律组合起来,达到一种有规律的整体布局安排,可以是单纯的排列组合也可以是错落有致的丰富整理,使画面的特征、形态、色彩等融合于一种统一的管理。反复是指相同或相似的造型反复重叠出现,产生出一种排列整齐的规律感,画面富有韵律美,这种单纯的组合方式较常表现为二方连续式纹样、四方连续式纹样和对称式纹样等。反复式构图在装饰画中应用较广,如陶瓷器皿上的装饰纹样多以二方連续的图形来表示,染织刺绣上的装饰也常以四方连续图形来表现。条理与反复可以是整幅画面的表象形式也可以用于局部表现特定区域的画面内容。

四、对比与调和

对比与调和是普遍存在于画面的重要形式美法则,可以说有内容的画面就会产生对比与调和的关系,对比于调和相互依存,如何处理好二者的联系是构图中的关键。对比关系在一幅装饰画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一幅好的作品一定有好的对比关系。在造型方面,对比包括大小对比、疏密对比、高低对比、曲直对比、肌理对比、轻重对比等,处理好对比关系,使画面在一种矛盾冲突中碰撞出动人心魄的感染力。形象的安排既要符合情理又要有所冲突,这种对比可强烈可缓和,可大面积应用也可存在于精微处,目的都是要打破一种平衡状态,创造出其不意的效果。在色彩方面的对比包括冷暖对比、明暗对比、纯度对比、色相对比等,色彩的不同对比关系更能在情感上感染人,处理好画面的色彩对比能有效避免画面过于凌乱,有时也是在造型对比基础上的一种加强。调和多出现在表现语言上,一幅作品中对比关系再强烈,只要存在共性的表现语言,画面就会趋于合理,调和的运用避免了画面的杂乱无章,也是解决对比过于强烈画面的调和剂。同理,当遇到对比较弱的画面,这种情况中调和可以通过加强进行调节。因造型无法创造太强烈的对比以至于画面主题不鲜明缺少视觉冲击力,可以运用调和加大不同内容的对比关系,最终产生出生动的画面效果。调和的目的就是使画面中诸元素存在于一个相对合理的状态,统一并协调到恰到好处。

五、节奏与韵律

节奏喻指均匀有规律的进程,常在音乐中用来形容声音间隔的变化和长短的顿挫等极具规律的现象,在装饰画中它是指把画面各个元素相互组织配合,形成连贯有序的整体和规律的错落结构。利用节奏感可以提升画面整体的对比,增强形式感、韵律感,使创造力得到充分展现。在装饰画中节奏是运用形象、色彩、点线面等构成纹样通过反复交替出现,起伏张弛律动或强弱松弛变化来实现的。富有节奏的构成元素错落组合会使画面整体效果充实饱满,主题强化,艺术传达鲜明突出。节奏的表现形式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重复,即相同构成元素重复地出现在画面中,通过反复的画面来强化观者的印象,构图效果较统一,有种均衡的节奏感。另一种是渐变,渐变包括形态的渐变、方向的渐变、色彩的渐变等多种形式,它是通过形象元素的小幅度变化组合成节奏变化的形式。渐变具有独特的含蓄表现,在统一中产生柔和的变化,使画面在色彩、构图、结构等方面产生出节奏的美感。节奏感会使画面各个构成元素有规律地呼应变化,表现出强烈的形式美感。韵律多指诗词中的格式和押韵规律,在装饰画中它是指为了避免单调通过色彩和形式的有序变化,达到一种极具运动感和秩序感的艺术效果。与节奏类似,都是强调画面的规律性,只是韵律的表现方式较为自由,是一种自由化的节奏感。

六、比例与权衡

所谓比例是指画面中大小、面积和色彩等因素的分布关系。通常情况下人们把形象的比例关系能否达到视觉和心里舒服的状态作为形式美的衡量标准之一。古希腊建筑美学中的“黄金比”,古罗马雕塑艺术中的“人体尺度比”古埃及金字塔建造艺术中的“等差分格比”中国哲学思维中的“八卦”“九宫”“五行”等等都体现了比例的形式美法则。好的比例关系会使观者的视觉和心理达到一种舒服的平衡状态。权衡是根据审美要求和视觉习惯对装饰元素在色彩搭配、大小关系、疏密配合等方面的全面衡量把握,以恰到好处的状态展现作者的意图。权衡和比例都是对画面一种宏观的把控形式,力求整体与局部、局部与局部之间的关系达到最佳的视觉审美效果,使各个表现元素在一个合理的范畴内达到视觉和心里的平衡。

在装饰画创作中我们要遵循形式美的法则,它可以提高作者的艺术构思能力。同时,注意不能生搬硬套、墨守成规,不懂得变通,我们要将装饰法则与情感创作融合起来,灵活运用,在掌握了装饰美法则的基础上结合感性的自由创造,在形式中表达情感。同时,这些形式美法则并不能涵盖一切装饰画的形式表现方法,她们只是常见的基本法则。不同时代、不同地域和不同审美都會使形式美法则产生变化,一成不变是艺术创作的禁忌,会阻碍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我们应该在此基础上不断实践研究,创新出新的形式美法则。

猜你喜欢
形式美装饰
◆ 装饰线条
装饰线条
鲤鱼旗装饰坠
装饰圣诞树
现代室内空间照明设计形式美的探析
论庆阳香包的图案设计特色
浅析形式美在装饰画中的重要性
浅析诗词翻译中增译法的运用
DIY节日装饰家
装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