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依法治志的价值与路径

2018-02-25 07:43杨开明
青年时代 2018年36期
关键词:价值

杨开明

摘 要:依法治志作为方志学理论的全新发展方向,在依法治国和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建设进程中得到了跨越式发展。我国的地方志事业已经经过了接近40年的发展历程,在依法治志的阶段,如何提升工作水平,探究其价值,在未来促进地方志事业的持续发展,成为了一项重要的系统化工程。

关键词:依法治志;价值;路径

2015年8月25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全国地方志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5-2020年)》,正式提出了“依法治志”的新概念,真正实现了“多行业同步”的目标,标志着依法治志事业的转变。尤其是“一带一路”的提出,也让治志工作面临了新的要求,承担了新时代赋予的历史重任。

一、地方志工作的发展历程

要了解地方志工作的发展历程,首要目标是了解什么是地方志。这不仅是方志工作的基础,也是正确开展工作的前提。根据《地方志工作条例》的阐述,地方志书是全面地、系统地记载某个行政区域内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方面历史与现状的资料性文献。方志学与地理学、历史学关系最密切。方志中记述的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大多与地理学有关;地方志史属于历史学的范围,志书中的许多史料也属于历史学的范畴。另外有研究指出,还应该在概念的基础上正确区分社会主义事业下的地方志与传统时代下地方志之间的差异。有学者提出,地方志是一种严肃的科学资料书,另外在全国地方志第一次工作会议闭幕式当中,也对地方志的内涵进行了阐述和说明[1]。实际上,地方志工作的指导思想与意识形态特征标志着其资料性与历史价值,这不仅仅是文化价值的体现,更是现实宣传功能的一种体现。

地方志的发展历时长久,它作为一方区域内历史现状的一种说明,也客观记录了已经存在的事实与发生的变化。根据《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的统计数据,我国保存至今的历代旧志已经超过了8000种,并且在近年来仍然有发现,数量高达10万多卷,占据了我国现存古籍数量的十分之一。作为珍贵的文化遗产,对于文明的传承和发扬具有显著的时代意义。汉学家李约瑟也曾经提出,无论是古代的希腊文明还是近代的英国发展,都没有像中国一样留有与地方志相似的重要文献,要了解中国的文化,就需要了解中国的地方志。实际上,早在20世纪40年代,中国共产党就将地方志看作是了解国情和区域发展现状的重要途径。1958年,毛泽东同志也在成都主持中央工作会议时提出,全国各地要注重地方志的编写,于是在1959年,中国地方志小组成立,并一直发展至今。改革开放后,我党也一直重视地方志的发展,逐渐地将地方志的工作机构进行了延伸,扩展到了全国范围内,在2006年,更是出台了《地方志工作条例》,让这项工作有了重要的法律保障[2]。时至今日,习近平总书记也对地方志工作给予了高度重视。例如2006年,在温州市苍南县考察台风“桑美”后的灾后重建工作时,查阅了苍南县志,并作出了重要指示。因此,为了进一步推动地方志事业的发展,国务院办公厅也在2015年8月印发了《全国地方志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5-2020年)》;国家“十三五”规划当中也提出了“加强修史修志”的观点,明确了地方志工作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的地位与作用[3]。

二、依法治志理念的提出

依法治志是方志学理论发展的重要体现,也是法治国理念下的产物。实际上,依法治志理念的提出并没有否定传统的依法修志工作,而是对依法修志工作进行了完善和优化,实现了“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换言之,依法治志是依法修志的发展和创新,无论是从发展结构还是发展形式上都体现了严谨性和逻辑性。从依法治志的主要目标來看,它是推动地方志活动向着法治化升级与发展的关键,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社会建设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国从社会主义法制国家到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过渡。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将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方面,并提出了健全法制的目标,改革开放以后,为了促进地方志事业的稳定发展,在1996年,国务院办公厅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地方志编纂工作的通知》,也说明了地方志工作第一次有了详细的制度保障,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一次跨越式发展[4]。到后续的1997年党的十五大,上升成为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再到1999年,在第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中又把这一方面的内容写入了宪法。这说明依法治国是国家发展的基础,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但当时受限于社会发展模式和制度的不完善,让地方志工作出现了一些不连贯与不协调。所以2006年颁布的《地方志工作条例》也标志着我国进入了依法治志的时代,有效地解决了地方志工作中出现的各类问题,让其走向了法律化、规范化的道路。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立法治中国的思想也影响着法治社会的建设步伐。在改革开放后至今,40年的发展历程让地方志工作重新起步,并从文明记载和传承入手,充分利用和开发地方志资源。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目标的确立,到发展规划纲要的出现,让地方志工作实现了与时俱进。正如刘延东副总理在2015年接见地方志系统先进工作者时指出,地方志工作也应该跟上时代发展的脚步,准确记载中华民族复兴与发展的历程,遵循规律,实现地方志的全面发展[5]。当然,我们从发展的实际结果也可以看出,地方志事业已经不单单是政府部门的工作,也实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进一步发挥了志书在历史记载之外的功能。在这种转变过程中,依法治志无疑成为了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

三、依法治志的价值与意义

(一)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

依法治志蕴含了非常深刻的价值,而全面依法治国也是我国坚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历史保障,也是建设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的法治基础。前文提到过,依法治志在我国有着关键作用和重要地位,所以它成为了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也是依法治国思想在方志学领域的具体体现。从其内涵与内容来看,独特的资政教化功能和历史性,也对依法治国的实现起到了记载和推动的作用。

(二)地方志工作的基础

新时代下,地方志的发展伴随着深化改革的不断推动,面临了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了更大的发展挑战。我们可以认为,依法治志是地方志工作的基础。因此,各地区的各级党委和政府部门才会让方志工作成为各项有益活动的借鉴,正说明了其价值所在。换言之,要想实现地方志高质量发展,就需要将地方志事业纳入正确的法制化轨道,发挥更好的“资政、教化、存史”作用,更好地服务于当代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为坚定不移的奋斗目标。

从目前的发展趋势来看,依法治志是依法治国的一种初级实践。在传统的发展模式下,我们仅仅只能做到依法修志,这是因为地方志工作无法可依,只能通过人为的行政手段和部分制度来进行约束。然而《地方志工作条例》的出现,让依法治志工作有了可行的基础,同时也是《地方志工作条例》的价值所在。它出现的时代正处于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历史背景之下,为建设工作提供了重要的法律保障[6]。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的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也迈上了全新的台阶,所以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也转变成为了日益提升的生活需求与不平衡发展之间的矛盾。地方志工作同样会面临这一问题。所以,传统的依法修志已经不能满足于地方志工作的高要求,需要上升到依法治志的高度,这正说明了地方志事业的快速发展离不开依法治志的价值和作用。

(三)文化软实力建设的根本

依法治志的重要价值还在于提升全民族的文化自信,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文化自信。所以,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也明确提出,文化自信是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基本力量,所以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意识形态领域的话语权与主导权。从这一指示中,我们可以明确看出,文化对于推动社会创新发展的意义。所以,地方志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坚定文化自信,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也具有重要意义。在《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也提出了重点领域需要立法。所以,地方志事业作为一项遵循文化发展规律的事业,代表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可以激发文化的创造活力。地方志本身也是记载某个区域内政治、经济、文化、历史等多个方面内容的资料性文献,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中的系统化工程,它既符合党中央关于文化法治建设的方针要求,也是我国文化建设的必要工作。

四、依法治志的路径

对依法治志价值的探讨实际上就是更好地肯定其价值。它的价值可以分为理论价值与实践价值。理论价值是看得见的内容,而实践价值则需要实践的证明。所以,如何正确地开展依法治志工作,成为了其价值展现的唯一途径。

(一)坚持党的领导,实现依法治志的有机统一

前文提到过,党的领导是依法治国的根本保障,人民当家做主也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征,两者协调统一,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实践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地方志也是文化建设范畴的内容,也应该坚持党的正确领导,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原则,在实践中落实依法治志工作的价值。方志记录的是人民的历史,是党的历史,所以方志工作要忠于党、忠于人民,始终贯彻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为人民编写方志,为人民书写历史。

(二)依法治志与德育工作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所以要坚持贯彻落实依法治国的理念,始终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构建以宪法为核心的法律体系。因此,依法治志与德育工作必须共同推进,在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的基础上共同构建法治社会,提升全民族的法治素养与道德品德修养[7]。从宏观层面来看,需要在依法治志工作的基础上开展德育工作,才能真正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制体系,实现方志工作的价值。从侧面来说,对于地方志的工作者们,方志工作实际上也是一种个人品德的提升,修志必先修身,依法治志需要社会品德、个人品德相结合,才能发挥价值,才能为我国的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与法治建设提供更有力的支持。

(三)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作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的是当代的中国精神,也是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所以,教育的作用是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依法治志的价值体现在不同的方面,但将其价值有效利用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切不可有“毕其功于一役”的思想。相反,要想实现依法治志的价值,就需要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念相结合,准确定位,思路清晰,具备长期奋斗的发展思想。实际上,依法治志的路径与方向始终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如果能始终坚持正确的方向,并主动地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联系,将依法治志的内涵与价值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当中,才能持之以恒,促进人们的情感认同与行为习惯,从生活中发挥依法治志的价值,并进一步促进地方方志事业的发展。

实际上,依法治志的路径还在于执行,价值的体现需要从实践中得到体现。换言之,依法治志的价值体现离不开行动和实践。新时代下,依法治志的实践工作必然促进其价值的提升。这也是地方志工作未来的发展趋势。《地方志工作条例》的颁布实施,标志着地方志事业正式进入了依法治志的实践阶段。从成果来看,所取得的成就是未来工作的重要依据。依法治志工作并没有所谓的起点,更没有结束的终点,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下的要求,通过完善的地方志工作与地方志理论,推动《地方志工作条例》的有效实行,这也是新时代下地方志工作人的责任和使命,只有不忘初心,方能砥砺向前。

五、结语

依法治志,履行职责,全面推进我国地方志事业的稳定发展,这是《地方志工作條例》为我们指明的实践方向。作为地方志人员,要始终贯彻落实依法治国的要求,以依法治国带动依法治志,让地方志工作进入全新的阶段,推动地方志编修转型升级,将中华民族这种独特的文化传统薪火相续、代代相济,让中国方志文化走向世界。

参考文献:

[1]于莎燕.《依法治志传承文明繁荣文化助推发展——祝贺<黑龙江省地方志工作规定>》颁布施行》.《黑龙江史志》, 2014(20).

[2]易介南.《论依法治志的三个境界》.《中国地方志》, 2016(9):10-14.

[3]王德宾.《依法治志履职担责 全面推进南宁市地方志事业科学发展——南宁市贯彻落实<地方志工作条例>的实践与思考》.《广西地方志》, 2016, No.197(2):59-62.

[4]李秋洪.《依法治志改革创新奋力开创广西地方志工作新局面——在广西纪念<地方志工作条例>颁布实施十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广西地方志》, 2016, No.197(2):47-52.

[5]王丹林.《修志问道·依法治志·修志之道——2015年新方志论坛综述》. 《中国地方志》, 2016(1):14-17.

[6]宋洪军.《依法治志是地方志工作科学发展的根本保证——<地方志工作条例>颁布五周年回瞻》.《黑龙江史志》, 2011(10):9-10.

[7]李培林.《坚持依法治志,推进地方志事业全面发展——在纪念国务院<地方志工作条例>颁布实施1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中国地方志》, 2016(7):7-10.

猜你喜欢
价值
践行初心使命的价值取向
价值3.6亿元的隐私
一分钟能创造多少价值?
一粒米的价值
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七月》价值新解读
“给”的价值
俆卫:用梦创造价值
“活着就要体现自身价值”
小黑羊的价值
放大你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