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校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2018-02-25 07:43尹勇超
青年时代 2018年36期
关键词:民办高校对策大学生

尹勇超

摘 要:民办高校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与党的事业是否后继有人有关,与两个“百年”目标和“中国梦”的顺利实现有关,与国家的前途命运和长治久安息息相关。通过分析民办高校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重要意义,指出其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结合实际采取相应的建议和措施。

关键词:民办高校;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对策

民办高校由于“先天不足”和“营养不良”,特别是对大学生的主流意识形态教育重视不够,投入不够,工作相对滞后。如何创新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工作思路和方法,丰富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内容,完善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途径和载体,增强大学生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是摆在民办高校面前的一项重大课题。

一、民办高校的含义

按照国家教育法规规定,由社會团体或公民个人出资,依法面向社会招生,开展高等教育教学和研究,颁发国家承认高等学历的学校。

二、民办高校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存在的问题

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在我国是指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的具有社会主义性质的意识形态。运用教育手段使人们认同和信仰社会主义,转化为人们共同的思想道德素质。民办高校由于自身机制和学生特点,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六个方面。

1.民办高校党的建设十分薄弱

民办高校一般都是以学养学,十分注重节约成本。党管宣传、党管人事、特别是各基层党组织对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主体责任在民办高校得不到很好的落实。党的组织机制不健全,部门精简、合并严重,人员配备紧张,经常都是身兼数职,党建活动流于形式。

2.民办高校对主流意识形态教育不够重视

民办高校的主要特点是注重实际应用和就业导向。根据市场需求设置专业,注重综合素质和技术应用能力的提高,课程设置上以专业知识和技能为主。有些民办高校片面的认为,只要大学生毕业后能够找到合适的工作就行,至于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好与坏、优与劣,学生政治立场、理想信念无所谓,甚至是可有可无。这种现状十分令人担忧。

3.民办高校大学生自身特点

民办高校的大学生相对于公办高校来讲,学习基础较差,主观上想努力学习,但后劲儿不足,学习的刻苦精神和可持续性有待加强。思想状态整体上是好的,但政治敏感性不强,物质化严重,追求较高的教育回报。心理素质较差,普遍存在自卑心理,具有重自我价值轻社会价值,重个人理想轻社会理想,重对金钱崇拜轻对事业追求等特点。

4.主流意识形态教育队伍有待提高

民办高校都建立了相应的思想政治教研室或德育教研室,但由于学生多,专职老师少,而且大多数是合班上课,专职老师主要是完成授课任务和工作量,不能很好的达到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效果。辅导员年龄、学历、专业结构不合理,配备不齐,职责不清,工作定位不明确。有调查数据显示,60%的民办高校师生比按1:180配一名辅导员,26%的民办高校师生比按1:200配一名辅导员,个别民办高校的师生比在1:250以上。

5.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内容不够丰富

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内容必须符合社会发展需要和时代要求,与时俱进,才能更好地促进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改进和完善。实际上,民办高校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内容枯燥、单一,存在泛化现象,重课堂理论传授,轻社会实践。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内容不能够很好地贴近学生,贴近学生生活,贴近学生实际。

6.主流意识形态教育方法与形式单一

目前,民办高校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主要采取课堂讲授、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很难适应大学生的需求,而且容易让大学生产生“逆反心理”。部分教师照本宣科,讲课内容枯燥乏味,不能理论联系实际,只是以完成教学工作量为目的。师生间互动较少,还处在“我讲你听”的阶段。社会实践相对较少,榜样示范、情境体验等方法并未得到很好的普及和推广。

三、应对措施

1.强化党对高校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领导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东西南北中,党政军民学,党是领导一切的。”需进一步完善民办高校党委统一领导、相关职能部门各负其责、基层教学单位认真实施的主流意识形态教育责任体制和领导机制,形成民办高校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常抓不懈的整体合力。教育主管部门派驻民办高校的党委书记,应作为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第一负责人。

2.民办高校应加强对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重要性认识

民办高校培养的大学生不仅就业能力强,创新、实践能力高,而且还要政治过硬。民办高校必须坚持正确的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树立“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的大局意识。深刻认识到西方资本主义制度、社会思潮对大学生思想观念、价值观、行为方式的渗透和影响,意识到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我国大学生“西化”、“分化”的危害性和严重后果。民办高校应明确政治意识、底线意识、责任意识和阵地意识,提高警惕,本着对党的教育事业高度负责的态度,教育和引导广大师生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

3.根据民办高校学生特点,提高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方法与形式

根据民办高校学生的特点和层次,应确立不同的内容和目标。严格要求学生干部、积极分子、党员,在普通学生中倡导勤奋学习、相互友爱、诚实守信。对心理有问题、家庭困难的学生要因材施教,有针对性的开展教育和疏导。把主流意识形态教育与学生管理有机结合起来,做到教中有管,管中有教,管教结合,提高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有效性。围绕理想信念,进行责任意识和成才意识的教育,把个人命运和国家发展结合起来,在奋发求知的同时,注重思想品德修养,树立远大抱负和志向,构筑精神支柱,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4.全面加强主流意识形态教育主力军建设

毛泽东同志指出:“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数。”一方面,加强主流意识形态专职教师建设。优化专职教师队伍结构,提高专职教师的地位和薪资待遇,苦练内功,刻苦学习,提高专职教师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另一方面,要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配齐配好辅导员队伍,完善辅导员薪资待遇和发展空间,加强外出培训和内部交流,提高辅导员的学校地位,增强辅导员对工作的自信心和满意度。在教书育人、管理育人的过程中不断反省自我,改正不足,使自身的道德素质和价值取向成为大学生学习的好榜样。不断提高专业素质、教学水平、理论研究能力,准确把握前沿动态和时事热点,拓宽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5.不断丰富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内容

要统筹教师、教材、教学各个环节,大力推进理论研究和创新,提高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针对性、亲和力和感染力。以中华民族伟大的“中国梦”为激励,以优秀传统文化、爱国主义、民族精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為内容,从学校、学院、班级三个层面大力加强民办高校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

6.创新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途径和载体

民办高校应将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紧密结合,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充分融合,让大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去红色基地参观学习、志愿服务等,使学生身临其境,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积极发挥网络、微博、微信等新媒体的作用,以“两微一端”为重要阵地,打造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新课堂”。充分利用学校主页、官方微博、微信开设红色经典学习栏目,开展专家访谈、在线交流等形式,渗透到大学生的思想、行为和日常生活当中。加强网络监管和道德教育,增强辨别力,自觉抵制西方不良思潮和消极、低级的西方文化。重视校园环境,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充分利用班级活动、社团活动、党团活动,开展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真正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外化于行、内化于心,形成对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高度认同。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本领、有担当、有理想,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民办高校大学生肩负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中国梦顺利实现,是实现两个“百年目标”的有生力量。面对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民办高校的大学生不仅需要专业技能、科学理论知识和创新实践能力,更需要坚定的政治信仰和对党、国家、人民具有无限的忠诚、热爱。民办高校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是一项长期、系统、复杂的战略工程,需潜心研究,探寻规律,不断总结经验和方法,切实加强和改善民办高校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参考文献:

[1]毛泽东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2(526).

[2]郑应友.民办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及对策.管理教育,2008(5).

[3]温兆标.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创新研究[M].北京:中国文艺出版社.2012.

[4]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N].人民日报,2016--12--9(1).

[5]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6]韩毅郑伟.民办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研究述评[J].山西青年,2017(12).

猜你喜欢
民办高校对策大学生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大学生之歌
关于民办高校人才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研究
浅谈民办高校中的人才培养模式
民办高校“脱困”要多从自身找原因
民办高校大学生人际关系与自我概念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