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类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研究

2018-02-25 07:43李广道
青年时代 2018年36期
关键词:艺术类大学生实践能力理念

李广道

摘 要:艺术类专业是一个实践性较强,注重实践能力培养的专业。艺术类大学生实践能力弱是影响毕业生就业的一个重要因素。加强艺术类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在艺术类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中存在着观念、师资等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可以从更新观念、优化培养方案、加强双师型队伍建设及加大实践实习基地建设等方面提高艺术类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质量。

关键词:艺术类大学生;实践能力;理念

随着“艺考热”的持续发展,我国开设艺术类专业的高校越来越多,艺术类在校生和毕业生规模逐年扩大。根据教育部教育统计数据显示2007年普通本科艺术类在校生72.4633万人,预计毕业生14.6161万人,2017年普通本科艺术类在校生157.2324万人,预计毕业生38.615万人。十年时间,单本科艺术类在校生人数增加了84.7691万人,增加率将近117%,比同时期普通本科在校生人数61%的增加率高出了56个百分点。随着艺术类大学生规模的扩大和艺术教育的不断发展,艺术类大学生的培养质量特别是实践能力的培养也面临着诸多问题。艺术专业本身是一个实践性非常强,非常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专业。但从就业市场反馈的信息来看,艺术类大学生实践经验不足、实践能力不强是影响毕业生就业众多因素中的一个重要因素。

一、艺术类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意义

1.加强艺术类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是艺术类学科自身特点的必然要求。艺术类学科与其他学科有较为明显的差异。艺术主要是通过捕捉与挖掘、感受与分析、整合与运用通过感受(看、听、嗅、触碰)得到的形式展示出来的阶段性结果,其主要表达形式有语言、声音、文字、绘画、眼神、呼吸、肢体等。艺术的这一专业属性决定了进行艺术教育的时候要强调“读书养心、劳作上手”的艺心结合,要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2.加强艺术类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是地方高校转型发展的需要。随着2015年国家教育部、发改委和财政部联合下发的《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后,地方高校办学思路逐渐向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转变,培养定位逐渐转向培养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地方高校转型发展必然要求與地方经济和社会更加紧密结合,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艺术类专业本身与社会经济发展结合较为紧密,在地方高校人才培养定位向应用技术技能型转变的背景下,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必然选择。

3.加强艺术类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符合国家政策要求。国家历年重要政策中都对高校实践教学有明确的规定,强调要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教育部在2005年《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指出要大力加强实践教学,切实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在2012年《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指出要强化实践育人环节,新增教学经费优先用于实践教学。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中指出加强实践育人平台建设,进一步提高实践教学的比重,大力推动与行业部门、企业共同建设实践教育基地、切实加强实习过程管理,健全合作共赢、开放共享的实践育人机制。

二、当前艺术类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

1.学校管理理念滞后。随着信息社会的飞速发展,知识和技术更新速度加快。作为与社会和市场结合相对紧密的艺术学科就更加要求管理理念、培养模式、专业定位和能力培养等顺应社会和经济的这种发展趋势。而现实情况,一些地方高校管理理念不能及时更新,不能顺应社会和经济飞速发展的潮流。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葛剑平认为,长期以来形成的“理论教学体现学术性,实践教学是理论教学的一个环节、一种补充”的认识,导致大多数高校忽视实践教学环节。高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点依然是学术科研工作和知识性教学。相比之下,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工作始终没有真正成为大学教育的“主流”。不少高校对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视只停留在口头上,制订计划后,往往言而不行或行而未果。

2.教师实践经验不足,“双师型”教师匮乏。培养人才的关键在教师。教师的实践能力和行业实践经验影响着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教育部在《关于完善本科学校设置工作的指导性意见》中指出教师队伍应符合“双师型”要求新设本科学校专任教师中“双师型”教师应达到40%。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师必须具有与专业相关的企业工作经历或实践经验。而现实情况由于艺术类专业发展速度过快,很多专业教师都是从“学校”到“学校”,缺少系统的实践培训和实际工作经验。

3.实践实习基地建设落后。教学实习基地建设直接关系到实习教学的质量,对于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实践实习基地建设落后主要表现在校内实习实训中心和校外实践实习基地建设力度不够。在校内实习实训中心建设上,主要表现为场地不足,设施设备陈旧落后,不能打造很好的实践实训环境,满足不了学生实践实训的需要。在校外实践实习基地建设上,很多院校只注重数量,不注重质量;只注重建立,不注重管理和使用,导致校外实践实习基地建设流于形式,发挥不了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作用。

4.校内外实践实训课程管理涣散。艺术类学生实践实训对场地、设备、师资等都有一定的要求,艺术类学生实践实训课程相对较多,上课形式相对灵活松散,不容易组织。如果学校实践实训课程管理制度不健全,教师教学管理不到位,实践实训课程质量低,学生实践实训能力得不到提高。

三、提高艺术类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措施

1.更新管理理念和教学观念,提高对实践实训能力培养的认识。当前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人才供给与需求关系深刻变化,高等教育结构性矛盾更加突出,生产服务一线紧缺的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培养机制尚未完全建立,人才培养结构和质量尚不适应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要求。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地方高校管理者应积极转变管理理念和人才培养定位,改变长期以来形成的理论教学体现学术,实践教学是非主流的传统,提高对实践实训能力培养的认识。另一方面在教学观念上应正确认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关系。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是相辅相成的,不重视理论教学就丧失了高校的本质功能,没有理论的深厚功底,实践也必是无根之木。同时不重视实践教学,理论教学也只是纸上谈兵,没有实践,培养的人才也必定被社会淘汰。

2.进一步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明确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根据社会经济发展新常态,具体行业的需求,经过充分调研,确定专业方向、培养目标和任务。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方案,科学确定课程体系,适当加大实践实训课程,增加与艺术类专业实践能力培养相关课程,探索并构建课堂教学、专业训练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和育人模式。

3.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丰富教师实践经验,提高教师实践教学能力。地方高校要从引进和培养两个方面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教师实践教学能力。注重从行业企业引进实践经验丰富的人才到学校专职或兼职任教。同时要制定灵活的管理制度,有机会组织专业教师深入到企业不同岗位进行实践锻炼,切实参与到企业生产、营运等活动中,深入了解企业文化及企业工作流程;了解与自己所教专业相对应企业、行业的现状和发展方向;把书本中的理论知识与实务技能进行联系,融合贯通;为课堂教学收集实际案例及相关素材。

4.加大投入,加强校内外实践实习基地建设。地方高校应加大对实践实训基地建设资金投入,根据真实生产、服务的技术和工艺流程设计实践教学环境,建设校内外相结合的、系统的实验实训基地。同时骨干专业或专业群要建立工程技术实践中心或实训中心,做到与产业技术更新同步提高,校内专业实践实训的设备要达到相关企业设备的先进水平,使学生能够在校内完成基本工程训练、技术技能训练等。

5.加强艺术类实践课程管理,探索艺术类实践课程教学新模式。加强实践课程管理,提高实践课程质量,是提高艺术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要改变艺术类实践课程涣散,“放羊式”管理的弊端,对集中安排的实践课程、毕业设计或是课内的实地调查等实践环节都要制定详细的计划,明确课程目的和任务,加强过程管理和考核,注重总结和反思,从而提高实践课程质量。同时加大“工作室”、“工作坊”制教学模式,校内教师常设工作室,企业行业来校建立工作室,提供实战课题,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培养。

参考文献:

[1]柯进.如何补上实践能力培养这一“环”[N].中国教育报,2012-6-9(3).

[2]包金臣.高职院校美术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0(15).

猜你喜欢
艺术类大学生实践能力理念
浅谈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
高校单片机课程设计教学方法探讨
刍议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
用公共治理的理念推进医改
中医理念的现代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