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美术教学中实施育心教育的措施研究

2018-02-25 07:43吴雪莉
青年时代 2018年36期
关键词:教育实践高中美术

吴雪莉

摘 要:在高中美术课堂教学活动中要渗透心育教育,教师就要关注美育教育教学活动与学生健康心理之间的要素。教师通过在美术课堂中实施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促进学生的良好个性形成,消除不良心理问题发生,积极促进学校创建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

关键词:高中美术;課堂教学;以美育心;教育实践

2012年《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提出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总体目标,学校将育心教育贯穿于各个学科教学的全过程。为了更好的落实心理健康课程纲要,帮助学生提升自我意识、树立远大理想、形成进取观念;培养学生创新理念、积极学习、克服焦虑的能力;提升学生的心理品质、个性修养、核心素养。全面实现“以心育人”的特色培养模式,学校针对学生特点与学校长期发展规划目标,提出了以体艺特色教育促进心理健康教育特色示范学校的创建目标任务。在近年来的育心教育实践活动中,学校结合生源特点,结合体育、艺术特色课程教育,通过在美术、书法、音乐、体育、舞蹈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等多种途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有效的促进了学生的身心全面发展。如何在高中美术课堂教学中有效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是古浪五中创建心育特色示范学校的一项实施策略,在实施过程中逐步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丰富了美术高效课堂教学,打造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品牌。

一、营造以“美”育心的特色课堂氛围

在美术高效课堂教学活动中应将“寓教于乐”与“潜移默化”两个特征科学合理的应用,创设心理教育的自然情景,让学生在审美教学活动中学会感受生活、感悟人生。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应用美术心理健康育人功能,注重创设心理健康教育氛围,渗透音乐、舞蹈,结合欣赏、书法、手工、雕塑、绘画等美术课程资源,激发学生学习的趣味性,缓解学生的情绪。如在“中国花鸟画”的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对一幅色彩斑斓的美术花鸟作品的讲解来指导学生掌握美术作品内涵中作者所要表达的丰富思想情感。如教师通过展示与解读“梅兰菊竹”四君子中“梅花耐寒的铮铮铁骨,兰花少女般的清纯幽香,竹子的高风亮节,菊花的傲霜斗雪”是在表达作者内心深处的精神世界。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美术课堂作业的完成过程中让要学会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这样即让学生宣泄了情绪,又掌握了美术课程的技法与技巧,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达到交流观点、交流情感的目的,能有效缓解学生紧张的学习情绪。

二、构造以“美”育心的积极自信心理

积极的自信心理能激发学生潜在的积极心理品质,可以消除学生的紧张、不安、焦虑、浮躁与不满等心理问题。如果激发了学生的积极心理对学生的注意力、观察力等能起到统摄力,能激发学生的精神需要与学习动力,从而使学生产生自信心。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引导学生鉴赏、分析作品内涵,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选择具有针对性的教学内容,渗透育心教育活动,不但可以使学生掌握美术的专业知识,同时也能够满足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需求。在高中美术教学中,教师要依据教材内涵,关注学生学情,不断激发学生积极的情感投入,快乐的学习,愉悦的体验,从而产生获得知识的自豪感、自信心,内化为健康的心理品质与良好的个性特征。如美术鉴赏课教学中教师要从教材入手,引导学生从生活中的服饰、室内设计、雕塑、建筑以及 产品的包装等方面发现美,鉴赏美。同时教师也要要求学生在完成自己的美术作品时学会反映自己独特的审美理念和情感,在作品中体现出他们凝结的审美情感和趣味,以此来促进学生提升积极的心理自信。

三、打造以“美”育心的美育特色活动

教师在美术课堂教学活动时,要指导学生联想中国传统节日元旦、元宵、端午、国庆、中秋、新春等佳节,实施形式多样的美术课堂教学活动。使学生在美术课堂教学与美术课内外作业中学会传统佳节中需要展示与应用的“艺术剪纸”、“春联撰写”、“书法篆刻”、“集邮展示”、“手工制作”、“摄影摄像”等,通过设计与制作这些多种形式的艺术作品来展示自己的艺术才能。教师也可以在美术课堂教学活动中结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年龄特征、兴趣喜好分组成立书法、绘画、摄影、手工等多种健康向上的“美育社团”,通过社团成员之间的相互学习、相互交流,促进学生学会团结协作,在美育集体活动中接纳自我、充实自我、展示自我,丰富才情,快乐放飞心灵深处的美好艺术梦想。

四、塑造以“美”育心的阳光美育少年

在美术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营造自由自在的轻松愉快的美育教学环境,使学生在学习中学会生活、学会交流、学会分享成功与快乐。美育教师要通过美术课堂教学来积极创设浓郁的心育特色教育氛围,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心理健康教育能力培养实践教育活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制作“美育墙报”、“美育竞赛活动海报”,设计“艺术展示长廊”、“美术学习园地”。每项活动采用“教师评价”、“学生自评”与“小组互评”的评价方式来激励学生不断进取。通过这些教育教学活动的参与,充分发挥美术教育的心育功能,提升学生阳光健康的心态,积极向上的心理,改革创新的意识,从而形成积极的情感体验。美术教师要通过积极心理学引导学生积极乐观的参与课堂学习,实现全面育人、健康发展的目标任务。使美育活动逐步成为和谐健康、积极进取、团结协作、充满阳光的美育高效课堂,使课堂学习中的每一位学生成为阳光美育少年。

五、构建以“美”育心的美育特色教育

美术课堂教学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能真正确保每个学生受益,最理想的办法就是根据每个学生存在的不同心理问题和情况,通过美术教学活动进行“个性化”的健康教育。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生在美术学习中的心理活动及行为表现,分成若干个层次,从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确定不同的教学策略。教学中教师在关注个体的同时,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更要面向全体。丢掉大多数学生,只抓少数存在较大心理问题的学生,是不符合美术课改要求的表现。从根本上也背离了素质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的要求。关心关注有较好心态的大多数学生,是美术教学中抓心理健康教育,坚持面向全体学生的基点。因此,在我们的美术教育中,首先要抓好大多数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美术教师在制订教学目标、选择教学内容、实施教学策略、应运组织教法时要以大多数学生的心理状态为基本依据,同时有效渗透心理健康教育,通过美术课堂教学活动提升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逐步构建以“美”育心的美育特色教育。

总之,美术教师应帮助学生制订符合自己实际,经过努力可以达到的学习目标,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因材施教,帮助他们一点一滴地学,一点一滴的进步,克服心理上存在的障碍。并适时地、恰当地给予肯定和表扬,有助于学生清除自卑感,建立自信心,获得愉快和成功体验并使其产生新的学习动力和健康的心理。高中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感受美术作品的个性与情感,要通过色彩与绘画引导学生转变心理,形成良好心理品质,帮助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因此,高中美术教学过程中积极落实育心教育,营造良好的以美育心教学环境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策略分析[J].闫相福.新课程(下). 2018(04).

[2]阳光心理 幸福课堂——谈高中心理健康教育课堂的方略[J].刘建堂,李晓芹.基础教育课程.2015(04)

[3]论美育的本质及其当代使命[J].易晓明.美育学刊.2016(03).

猜你喜欢
教育实践高中美术
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关系之我见
何谓教育理论联系实践
大班幼儿感恩教育实践与探讨
顶岗实习支教学生评价问题探究
谈高中美术鉴赏教育中审美价值的研究
民间剪纸在高中美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