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航天育种基地建设现状研究

2018-02-25 12:56胡政
农家科技 2018年12期
关键词:综合效益

胡政

摘 要:习总书记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要走中国特色新型农业现代化道路,要给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出于科研、生产、科普、旅游等各种需要,全国各地纷纷建设航天育种基地。本文将对我国航天育种基地建设现状进行研究,并就技术力量不够、效益低等问题提出自己的解决思路。

关键词:航天育种;产业开发;综合效益

一、我国航天育种基地建设概况

出于科研、生产、科普、旅游或品牌宣传等各种需要,全国各地纷纷建设航天育种基地。据不完全统计,北京、浙江宁波、浙江长兴、江苏海门、山东新泰、陕西杨陵、广西桂林、广东广州、深圳、惠州、海南三亚等地建设了30多个航天育种基地,种植的航天育种作物包括水稻、玉米、蔬菜、花卉、林木、果树、中药、莲子等50多个品种,在建设形式上有科研单位的试验示范基地、产研合作兴办的示范推广基地、地方企业自办的生产基地等多种形式。

1.科研單位的试验示范基地。目前我国从事航天育种的单位主要是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中国农科院原子能研究所和航天部航天育种中心,以及一些农业高等院校和地方农科院。1997年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投资200多万元,在北京市大兴县建立了航天育种基地。2000年国家科技部设立了“863”航天育种专项,极大地推动了航天育种研究进度。随后,国内进行航天育种研究的单位如福建省农科院、广东省农科院、四川省农科院、华南农业大学等纷纷建设了水稻、花卉、蔬菜、中药等航天育种试验示范基地。这类基地的主要特点是研究能力强,其建设的主要目的是创新作物种质资源,对经过太空邀游的作物种子进行选育、种植试验和示范。

2.生产科研合作的示范推广基地。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提供了一定数量的航天植物种子给桂林市航天植物选育推广基地进行培育实验。双方于2002年3月份共同创建了桂林市航天植物选育推广基地。该所还和南通市昱景资源环境投资有限公司共同兴办南通海门航天育种基地,于2003年10月初播下了花卉、蔬菜种子,以选育和推广优质有潜力的太空园艺作物为主。生产、科研合作是目前航天育种高科技成果从研究部门进入产业化、走向市场的一个良好发展模式,既保证了研究部门的知识产权收益,又充分利用企业市场化运作的机制,使太空产品能够尽快进入市场推广。

3.地方企业自办的生产基地。2003年广东博罗县一企业引进中国农科院一批航天蔬菜品种,在博罗县罗阳镇建立了一个占地1.33hm2、有30座标准塑料大棚的航天农业示范推广基地。这类基地主要从科研单位引进选育品种。主要目的是以航天育种基地为宣传,引进优质的航天新品种,采用无公害的技术规程生产,提高农业品牌知名度;或是配合已有的旅游农业,引进新奇特航天新品种,扩大吸引力。

二、存在问题

由于航天育种是一门较新的科学,许多规范尚未制订,目前在研究试验、基地制种管理、知识产权界定等方面上存在许多不完善的地方。

1.未能严格执行航天育种的试验规范。国家“863”空间科学及应用专家组已在1998年2月制定了“农作物空间诱变育种规范”,对田间种植,考查性状,选择单株,繁殖试种等环节作了统一规定,在完善的规定未出台之前,可以用作航天育种基地建设的参考技术规范。一些基地在搭载、试验过程中未能严格执行航天育种的试验规范。如一些单位搭载品种不纯,相当多是未定型的品种,导致无法确定是自身变异、还是太空诱导产生的变异;有的品种仅繁殖了1代、2代,还没有等到性状稳定下来就推广,导致后代分离,影响了声誉;有的基地只把航天育种作为一个卖点来促进产品销售,没有通过太空搭载,就以太空育种自居,鱼目混珠。

2.基地技术力量不足,推广力度不够。一些企业或机构单位组织品种上天,缺乏研究力量,没有条件或人力进行系统的遗传研究,更谈不到生理生化和分子生物学的研究了。珍贵的搭载种子拿回后,仅做简单的栽培,结果丢失了航天搭载极为宝贵的变异信息。有些基地盲目引进一些不适应本地区气候类型的航天品种,导致病虫害发生严重,影响了产量和质量。一些基地推广力度不够,选育的优良品种未能得到大面积的推广,生产的产品未能形成品牌效应。

3.基地规模较小,综合开发不配套,基地效益不理想。虽然全国建设的航天育种基地和企业不少,但大多数规模小,市场运作与管理机制人不完善,缺乏龙头企业的推动,推广与产业化处在自发进行状态。在示范基地的经营管理上,未能综合配套,离产业化开发尚有较大差距,有些基地经济效益不理想,难以维持运作而倒闭。

三、创建高标准航天育种基地的思路和做法

针对国内航天育种基地建设存在的问题,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提出建设航天育种基地的目标和原则是高标准和高效益。高标准是指试验规范、适度规模、设施先进、技术水平高;高效益就是要适应市场经济规律,进行综合配套,产业化开发,取得高效益,使航天育种基地实现可持续发展。

1.立足丰富的作物品种资源基础,科学选择航天育种材料。根据以上原则,广东省农业科学院2003年精选了3批共56份种子、种苗(包括胚芽、微生物菌种等)302g送上太空。其中,既有模式作物水稻,也有华南特色、市场推广量大、效益显著的节瓜、茄子、叶菜等蔬菜品种,还有国兰等花卉品种,以及香蕉、荔枝等果树品种。并计划在今后每年选择有特色的优质水稻、蔬菜、果树、花卉、旱地作物等100多个品种分批进行卫星搭载;同时收集国内外的优异航天品种为优良品种选育提供丰富的材料基础。

2.严格遵守技术规程,开展跨学科的联合攻关。在航天育种过程中,广东省农业科学院采取一套行之有效的技术规程以保证试验质量。细致观察其发芽、生长情况,调查各农艺性状,同时与原品种进行比较,观察生态适应性和生物学特征特性的变化,选择优异的突变体,对优异突变材料进行加代繁育,对后代进行分离选择,或作为亲本材料进行杂交利用,从中选育综合性状优良的品系。连续选育到第4代、第5代,直至稳定。

3.综合利用航天育种资源,产业化开发,获取良好效益。航天育种要达到高效益,必须对育种资源进行综合利用。首先是经太空诱变产生变异的种植材料,经稳定后可采取杂交或无性繁殖等多种途径加以利用,加速育种步伐。选育成功的航天品种,要建设新品种繁育基地,生产原原种、原种和杂交制种,并制订品种标准,建设航天品种的繁育体系,应建设一定规模的生产示范基地推广航天育成的品种。航天育种基地还应充分利用科普旅游的资源,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陈子元,温贤芳,胡国辉.科技术及其在农业科学上的应用.北京:科学出版社,1983:466~484.

[2]虞球成,黄宝才,严建民.作物空间诱变育种的现状与展望.江苏省农业科学,2001,21(4):3~4.

[3]薛惠锋,王家胜,周少鹏,程方. 我国航天育种三十年发展现状、问题及建议[J]. 中国航天. 2017(12) .

猜你喜欢
综合效益
普通高校音乐专业理论课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普通高校音乐专业理论课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普通高校音乐专业理论课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中国西部区域基础设施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FGX—24A复合式干选机在临涣选煤厂许疃分厂的应用
低碳经济下光伏发电综合效益评价探讨
琅琊台旅游度假区循环经济发展研究
发挥存量管理、零库存优势提高医院综合效益
科学管理 提高实验室综合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