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应城市轨道交通发展需求的高职专业课程设置分析

2018-02-26 13:16李东娅李剑富邓燕
职业时空 2018年3期
关键词:需求分析

李东娅 李剑富 邓燕

摘要:对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的人才需求进行质和量的分析,再结合国内几所优秀的高职轨道交通院校,整理其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课程设置信息,重点对其课程结构和课程内容方面信息进行综合分析,以阐述目前高职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课程设置现状及主要问题,存在课时比例结构不合理,实践教学落实不到位;科目设置过多,课程内容缺乏整合,课程编排逻辑性欠缺等问题。最后提出适应行业发展需求的课程优化策略和建议,加大实践性课程学时比例;整合教学科目,优化课程体系;及时修订人才培养方案等。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 需求分析; 高职专业课程设置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大量人口涌入城市,对城市的公共交通产生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对轨道交通建设管理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职院校作为培养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的重要阵地,必须提高轨道人才培养质量才能满足其长远发展。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主要培养轨道运营管理一线工作人才,因此,研究其课程设置对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至关重要。

一、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人才需求分析

各城市区域内轨道交通业的迅速发展,对员工数量和质量都产生了新的更为迫切和严格的需求,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专业员工数量需求

目前,国内越来越多的城市都已经开通或正在开通地铁、轻轨等现代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对运营管理方面专业人才的需求不断扩大。按照国际轨道交通人才配备标准,每公里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至少需要60名技术管理人员去建设管理,每运营一条地铁线路,约需要各类专门人才共1000余人。可见城市轨道交通类职业人才需求量之巨大。[1]

据《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年度报告2016》显示,截止2016年末,中国大陆地区共有30个城市开通城轨运营,开通线路共计133条,运营线路总长4152.8公里,预计到2020年,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累计运营里程预计将达到7395公里,平均每公里线路所需员工数量为50-80人,依此计算,至2020年,相关人才的需求量将为369750人至591600人。按照规划新增3243公里计算,3年内城市轨道新增员工总数约为16万-26万人,平均每年新增从业人员5.3万-8.6万人,现有的人才市场需求结构为运营管理人员约占行业员工总数的1/3,因此,至2020年,全国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人员每年的需求量约为1.7万-2.8万人。可以看出轨道交通类行业运营管理专业人才需求旺盛,存在大量运营管理人才工作岗位。

(二)专业员工能力素质需求

城市轨道交通是一种现代化技术密集型行业,车辆段的运输、组织、调度、管理等过程均采用国际上最先进的设备,运营管理岗位的工作人员也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管理人员,从业人员必须经过一系列专门教育和培训后才能上岗。该专业员工主要从事车站站务管理、客运管理、票务管理、安全管理等工作,要求该专业员工熟悉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基本运作情况,熟练掌握车站、车辆运营方面相关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2]面对城市轨道交通行业新形势,对于该专业的高职毕业生来说,熟练掌握各项专业基本技能显得尤为重要。运营管理专业人才应具备的最重要的三项基本技能:

(1)客运管理能力:包括行车指挥、客流组织、客运设备操作与维护、乘客服务管理等;

(2)票务管理能力:包括票卡、票款管理、票务设备操作与维护、故障应急处置等;

(3)安全管理能力:包括车辆运营设备各种情况下的监控操作及突发情况下的应急处置。

作为一个关系到国民出行交通安全的行业,城市轨道交通企业对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必须有着更加严格的标准和要求。除了具备专业理论知识和熟练的操作技能外,一名合格的运管专业人才还需具有较高的综合身心素质能力,如安全观念、服务意识、应急能力、沟通能力等,只有这样才能适应和满足当前城轨交通快速发展的需求。

二、高职院校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课程设置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高职城轨交通运管专业课程设置现状分析

课程设置有着一套自身的科学体系,主要包括合理的课程结构和课程内容,学生经过系统的学习与训练,最终获得某一专业应具备的知识与能力。对国内几所优秀高职轨道交通院校进行了解,从以下方面阐述该专业的课程设置现状。

1.课程结构。课程内部各要素之间通过一定的科学规律进行组织协调后的成果就是课程结构,在课程开设过程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重要中介作用。[3]通常人们对有关课程结构成果的認识,主要涉及课程结构的模块划分、开设课程的类型以及课时比例的分布等。通过查阅各院系教学信息网得到相关课程设置情况汇总如表1。

分析图表可知,各院校课程结构划分标准不相一致,吉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主要依据职业岗位群进行分类,结构划分较为细致,课程分为6个模块,课时分布较均匀,专业课学时占总课时比重为62.31%,则公共课占比为37.69%;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采用岗位能力类型进行课程结构划分,主要分为基础能力课程、专业能力课程以及实践能力培养课程,基础课占比17.28%,专业核心能力和实践能力课程占比较重,占总课时比重为79.68%,其中专业课占比54.32%,实践课占比34%;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则是按照课程属性划分,主要分为公共必修课、专业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三个模块,必修课占比94.17%,其中专业必修课程占比53.17%,选修课仅占比5.43%,课程模式相对传统化。

2.课程内容。课程内容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根据一定的内在逻辑组织、编排而成的知识经验体系。[4] 其内容主要体现在一系列课程科目上,以教材为表达载体。该专业所开设课程主要有城市轨道交通概论、轨道交通经济与法规、城市轨道交通行车组织、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管理、城市轨道交通运营调度、城市轨道交通施工管理、管理运筹学等教学科目。笔者对其中几门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民交通出版社教材)做出相关汇总,详见表2。

课程内容综合了现代管理学科与城市轨道交通指挥调度、行车组织、运营管理、客运实务等多方面综合技能知识,课程内容的选择较为科学全面、细致详实,对接岗位需求,注重学生岗位技能培养及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

(二)高职城轨交通运管专业课程设置存在的主要问题

1.课程结构方面。专业课程主要分为:文化基础课、理论基础课、专业技能课、实践课等。从其搭配比例来看,高职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课课时比例没有绝对优势,如上述三所院校的专业课时比例分别为62.31%、54.32%、53.17%,與公共课课时基本持平,受传统教育学科体系思维影响深远,因此现行的课程模式相比传统本科教育模式并无大异。这种体系显然不能适应当前城市轨道交通快速发展的需求,并且仅有的实践课程也并未落实到深处,在实际情况中,行业及企业专家均未充分参与到相关实训项目及教学情景设置中,实践教学的关键环节与企业实际需求之间产生不同程度的脱离,培养的人才达不到令企业满意的要求。

2.课程内容方面。城轨运管专业科目设置过多,缺乏整合,文化基础课少,课程编排不按知识体系的逻辑顺序,一贯地将该专业员工所需岗位技能知识进行课程安排,这样只是简单地套用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模式,虽然在一定程度有利于学生获得经验性的工作过程知识,但忽视了高职生文化基础课薄弱的短板,选修课缺失,阻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未能充分体现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规律,同样不利于培养出符合企业需求,适应社会发展的高素质高技能知识型专业人才,因此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课程亟需改革。

三、适应城轨交通发展需求的高职课程优化策略

当前课程设置必须作出相应改革适应城轨行业发展,结合城轨行业发展对运管专业人才的实际需求,优化人才培养课程体系,提出以下建议和策略。

(一)加大实践性课程学时比例

实践教学是实现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教学途径。熟练操作技能的实现,必须经过不断反复的强化练习才能达成目标,因此必须要增加实践教学学时所占总学时比例。职业学校本身的性质更加侧重于实训技能的培养,增加实践性课程教学的占比,这是最直接的突出实践性教学主体地位的有效方式。科学的课程体系中,应根据不同岗位能力的具体情况进行理论课时和实践课程比例以及学分的合理分配,因此城轨运管专业的核心课程和实践课程在整个教学实施过程中应占用70%-80%的比例方才合理。

(二)整合教学科目,优化课程体系

科学设置教学课程、教学内容贴近行业企业需求,具体做法可以是调整、合并部分专业课程,适当压缩其它课程的课时量,充足保证核心课程的课时量。同时优化实践课程体系,可以适当减少校内实训课程,重点合并若干课程的校内实训项目,增加校外实训及顶岗实习时间。这样做,一是可保证学生的实践基础不因课时变动受影响;二是可以重点打造和强化学生的综合技能素质,形成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重视综合职业能力提升的专项特色实训课程体系,加快培养满足企业需求与社会发展的轨道专业人才。

(三)及时修订人才培养方案

随着教学模式的调整,原先人才培养方案中的教学大纲、课程体系、课程标准,也会因教学模式的变化带来新的课程体系调整、课程变动、课时量的增减变化等。[5]比如目前有部分学校采用任务型教学模式取得良好成效,教师作为任务的设计者和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带领学生完成教学任务,从而改变单一的知识传授模式。[6]新的教学模式必然会与原有课程方案的执行产生一定程度的冲突。因此必须适时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完善课程标准,使人才培养质量不受教学模式变动带来的影响,打造更具职业针对性及技术应用性的高职课程体系,更好地适应城市轨道交通产业的发展需求。

参考文献:

[1] 于锟,曲正鹏.一体化教学法在城市轨道交通专业中的应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5,(3):71-72.

[2] 慕威.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人才需求及培养目标分析[J].现代商业,2013,(6):125-126.

[3] 周三.高等工程教育课程计算机化教育改革探究[J].电子测试,2013,(7):176-177.

[4] 李亮. 课程内容的文化选择[D].南京师范大学,2014.

[5] 赵德钦.高职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专业实践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4,(8):181-182.

[6] 张辉莹,刘芳婧.以人为本  因材施教——新时期大学英语课程建设与分层教学改革探索[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33(2):121-124.

猜你喜欢
需求分析
互联网汽车保险需求分析
浅谈商业银行如何提升高端客户服务价值
基于智能手机的高职学生移动学习需求分析研究
弹药保障需求分析实验模型输出数据的验证研究
研究生公共英语课程改革模式探索
服装设计智能化趋向及模式研究
大学师生需求发展分析
基于UML技术的高校贫困生管理系统建模分析
指挥信息系统模拟训练评估需求分析
应用型本科大学英语后续课程建设之必要性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