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植学校教育沃土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2018-02-26 12:52俞聪妹
新教师 2018年12期
关键词:南门年段校本

俞聪妹

教师是学校发展的第一资源。学校发展、学生成长的核心在于教师的发展。学校在办学中要以“拾级而上,创新发展”的精准策略,着力教师专业成长,孕育专业情意,传递专业底色,生发教育情怀,让学校破茧成蝶,不断攀高。本文以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南门学校(以下简称“南门学校”)为例,浅谈教师专业成长的实践与探索。

一、发展源于蓝图,以先进理念凝聚教师专业精神

学校是教师成长和发展的摇篮。学校的研究氛围,教师群体的专业素养、专业追求,都将对教师的专业成长发挥重要的影响。教师专业发展如果缺乏前瞻规划,就很容易出现方向性错误,因此,引领教师专业发展,成就教师幸福的教育人生,是每一所学校跨越发展应有之义。

教育是一个有机的生命体,学校发展是前提,教师发展是关键,学生发展是目的。在教育转型和教育升级的关键时期,南门学校确立了以“立德树人为本、师资素养为重,提高质量为根,满意教育为魂”的总体目标,以“育人是根本、质量是生命、校风是灵魂、教学为中心、科研为先导、教师是关键”的办学理念,以先进理念凝聚教师专业精神,倡导教师从单纯的“教书匠”向自觉的“研究者”转变,从主动的“实践者”向理性的“反思者”转变。为此,我们营造和谐的氛围,搭建教师专业成长的平台,为教师学科教学素养的提升助力。如为开阔教师视野、提升教师学养,我们走进厦门双十中学、厦门第一中学、厦门大学附属科技中学、厦门外国语学校等名校,跟岗学习,探索厦门名校成功经验,感受厦门教育之美。同时我们坚持开启、发现、激活教师专业发展需求,在提高教师文化意识、思维能力、学科教学核心素养上下功夫。如:从教师脱产到厦门名校进修再到培养本土化名师,从全员互助到名优教师评选,从教学常规月检查到校本作业的研究,从年段长负责制到大年段小学校制度,从校本作业到“错题归类应用”,从生本课堂12条到一个好老师的5个标准,从“初中优良率、及格率”的具象化到“同课接龙”,等等,无不体现着学校“以人为本、师生第一”的管理理念。

二、提升源于合作,以“和和共生”促进专业成长

1. 名优教师形成“补齐短板”共同体。学校盘活优秀教师资源,创建教师专业成长的互助平台,内容涉及备、教、学、思、研等。在此基础上,培养、选拔本土化名师,成立了学科中心组。学科中心组的成立,对建构学科发展规划,提升学科研究能力,凝练学科核心思想、打造高效课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我们还评选了48位教师专业成长导师,以备课组为单位,安排名优教师与新调动、新分配、挂职教师及个别相对落后的教师进行帮扶结对,实行“二带一”“三带一”,或者“全组带一”的结对帮扶形式,充分发挥名优教师的示范辐射作用。强化资源共享,把单师优势转化为群体优势,把单项优势转化为整体优势,学校逐渐形成了自主互动、合作共赢的氛围,切实提高了竞争力。

2. 扁平管理促成年级发展共同体。学校发展赢在管理,赢在年段。近年来,我校通过创新管理方式,实现扁平化管理。实施“大年段小学校”的战略管理模式,夯实年段负责制,减少管理流程,每个年段设一名下段领导、年段长、副年段长、德育长,着重打造年段教学领导执行力,让扁平化管理、零距离管理和创新管理成为常态。各年段立足段情,盯紧管理,勤练才能,谋划发展,搭建经验分享、资源共享、难题攻克的平台。创新考后质量分析。开好以备课组长为核心的学科质量分析会;开好以班主任为召集人的班级质量分析会;开好以班干部为核心的学生学习情况分析会;开好由下段领导召集的全段教师班级管理、教育教学典型经验交流会;开好以年段长为责任人的年段奖优励学暨学习经验交流会。引导教师从关注教情到关注学情转变,逐渐形成了自主互动、合作共赢的年段教学研究和“和和共生”的文化。

三、研究源于实践,以精选发展路径提升专业能力

南门学校多年的实践证明,提高校本教研质量是提高教师专业素养、形成教学风格、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关键。我们以校为本,精选内容、提高实效,摒弃僵化、碎片化、功利化的校本科研,构建教研体系,以教学常规为底线,提高教师教学素养,以教学比赛为实践,提升教师基本素养,以课题研究为抓手,强化教师理论修养,以专家培训为引领,优化教师教学策略,以学科能力为基础,更新教师教育观念,以校本作业为抓手,等等,关注教师学情研究,精选发展路径,提升专业学养。

1. 在读书自训中积淀。没有学习力,哪有竞争力?读书就是最好的培训。南门学校着力打造书香校园,从2001年至今,每年拨给每位教师专项读书经费,用于购书自训。通过十多年来的实践,南门学校广大教师在读书自训中更新了知识结构,增强了文化底蕴,培植了教育观念,争做扎实的学识引领人,激活专业发展自觉。

2. 在研修结合中成熟。根据学科实际出发,立足学科前瞻性,科学地确立了各学科教育科研课题。坚持问题导向,树立诊断问题与考出好成绩同等重要的思想,倡导教育行动研究。通过诊断和分析,找出短板所在,确立教学研究方向。在共生共享校本研修中以“计划—行动—反馈—调整—再行动”为流程,如此循环往复。“问题化”“可视化”“项目化”“课堂化”的校本研修的探索,使广大教师进一步确立了研究意识,从而引领教师从教书匠到科研型教师迈进。

3. 在教学实践中超越。课堂是展现教师教学策略、专业水平的舞台,更是磨砺教师教学技能的练习场。问题出在课堂,就让改变从课堂出发,从研究“教”到研究“学”转变。在教学中,南门学校以尊重学生学习主体地位为前提,以小组合作化教学组织为基本形式,构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个性化学习中心课堂。通过同题循环(一人雙课)、同课异教、师徒同课、同课接龙(一课三上)等方式,探索教材文本的解读策略、目标制定原则、教学方法及相关策略的选择。这对更新教师的教学理念、转变其教学观念、磨砺其教学技能、促进教育教学经验积累、增长实践智慧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此基础上,研磨出的经典教案和教学课例,对学校的可持续发展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教师发展,学生成长,教育是让人与梦想靠近的事业,探索学生成长的科学化指导应该是每位教师的自觉行动。作为学校应该根植学校教育沃土,搭建更多的成长平台,在成就教师中成就学校。

(作者单位: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南门学校 责任编辑:朱蕴茝)

猜你喜欢
南门年段校本
对农村小学高年段读写结合教学的思考
农村低年段童话体写话教学探究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红楼梦》(新校本)
《红楼梦》(新校本)
点校本《史记》中的“曆”字
一双特别的鞋子
做生肖鸡
丹阳市南门幼儿园的校舍改造
同课异构,探寻不同年段文言知识序列——“语文知识”内在序列探索之“年段知识的衔接”研讨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