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逻辑地思辨 有证据地表达

2018-02-26 12:52黄莉莉
新教师 2018年12期
关键词:小马阅读教学文章

黄莉莉

【编者按】《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教学建议”中指出:“阅读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这种综合能力的培养,各学段可以有所侧重,但不应把它们机械地割裂开来。”从各地质检情况看, 评说人物与思想内容,鉴赏语言表达等方面的题目较之以往有明显增加的趋向,而学生阅读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尤为薄弱。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加强评说人物与思想内容,鉴赏语言表达等方面的教学,进而提高学生欣赏和评价的能力”是很值得研究的课题。本专辑安排了四篇文章,围绕这个课题进行了探究,希望能对一线教师有所启发帮助。

评价反思的阅读能力是高层次的逻辑思辨能力和语文审美鉴赏能力。随着国际阅读评估测试的推广,我国小学语文的相关阅读测试在增加,统编教材的相关练习在强化。因此,我们的阅读教学要依据新要求新变化,在评价反思的能力培养上有所作为,要有实施的思路,要有指导的细节,让学生主动构建,逐步培养有证据地表达的语言和思维能力,以提高学生的阅读力、思维力、表达力。

一、阅读检测有体现“评价反思”

PISA认为阅读包括寻找特定信息、推论、综合等阅读过程中的各种推理、归纳、诠释、分析、质疑、反思、评价等思维能力。PISA2018将阅读素养定义为“阅读素养是为达到个人目标,增长知识和发展个人潜能及参与社会活动而对文本的理解、使用、评价、反思和参与的能力”。与以往比较,“评价”首次加入定义中,可见其重要性和迫切性。“评价反思”能力通常指的是阅读者批判性地评说文章的内容、思想、观点、人物,鉴赏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近几年,“评价反思”在小学语文中高年级,尤其是高年级阅读检测中,比例明显增大。例如广州市越秀区六年级的阅读检测,有这样的评价文章内容、观点、人物的题目:

1. “父亲的打与不打,都是因为爱他。”请用下面的句式表达你的理解。

父亲的打,是因为 ;而父亲不打他,是因为 。(《父亲的打与不打》)

2. 你对藏戏面具有什么看法?结合文章内容说明理由。(课文《藏戏》)

3. 读了课文,你应该有新的想法。请用“虽然……但是……”写一写你对鹿和狼的新认识。(课文《鹿和狼的故事》)

这三道题评核学生阅读感受、体验、反思内容的能力。题1提供语言支架,给出表达理解的思路线索,评核学生形成解释的阅读力和表达力。题2评核联系文本信息有理有据地表达个人见解的评价反思能力。题3评核学生为篇章提出富有新意的方法和见解。

要回答这样的问题,会阅读的学生能找出重点,联系文本的前后信息,并联结自己的背景知识,有逻辑有条理地表达观点。例如题2能抓住文章所描述的藏戏面具的特点,形成自己的认知或观点:“我觉得藏戏面具让人物形象突出,性格鲜明。作者在举例介绍藏戏时突出了颜色和性格象征,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各种角色间互相映衬,使人物形象突出。”而学生的答题偏差通常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抓不住文章要点造成观点缺少支撑,如“我对藏戏面具的看法是,有着悠久的历史,也有着自己独特的风格和文化特征”。另一种是逻辑思路不清晰造成观点不完整。如“我认为还是不戴面具好一些。因为我觉得戴面具演出演员的神态就看不见了”。本来这是个有独特见解的学生,可惜不懂得先交代前因再接着表达自己的见解,造成看法没缘由,有点突兀。

题3最优答案能整合文本信息,用上“虽然……但是……”来表达新见解:“虽然狼吃鹿看起来很残忍,但它可以把鹿的总数控制在一定数量的范围内,而且狼吃的多数是病鹿,有效地控制了疾病对鹿群的威胁。这样就不会把森林糟蹋得面目全非。”然而,我们看到一部分学生思维欠严密,不懂得从狼和鹿两方面来表达,也有不会用“虽然……但是……”的句式来曲折表述自己不同以往的新见解。

下列是评价鉴赏文章表达和表达技巧的题目:

4. 文章围绕父亲“打”与“不打”,写了三件事。在这三件事中,作者详写的是哪件事?为什么?(《父亲的打与不打》)

5. 读课文第8自然段,举例说明运用对比手法的好处。(《鹿和狼的故事》)

6. 文章刻画父亲主要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从中让你感受到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父亲的打与不打》)

这类题目评核鉴赏表达的阅读品质和审美鉴赏力。题4评鉴篇章结构,题5评鉴修辞格,题6评鉴表现手法及把握人物特点。

以题4为例,最优的学生能把文章的具体内容转述为例子来指出其表达的作用:“文中通过童话故事中狼和鹿的善恶对比,能更形象、清楚地说出童话中的两种动物的印象或特点,同时,更巧妙地写出罗斯福制定这种政策的荒唐与可笑。”有问题的答案是没有转述为例子只空谈作用的:“能突出狼的重要,也能突出保护鹿群的政策是错误的。”

“评价反思”可评核学生运用阅读所获得的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能给学生更多的发挥空间,展现想象、评价、创意能力,是社会和时代发展需求的重要的关键能力。加强评价反思,让阅读教学转向高阶的逻辑思辨训练,是教改的方向。

二、统编教材已增加“评价反思”

2018年,统编教材已经推广使用到三年级,认真研读教材,我们不难发现,统编教材与国际阅读测试的能力指标有效接轨,知识编排有体系,能力训练有梯度,语文素養能渗透。特别值得关注的是课后练习大大增加了“进行推论”和“评价反思”等高阶思维练习。我们可以从课后思考练习中找到其训练的轨迹:

1. 一年级上册《明天要远足》:你有过这样的心情吗?和同学说一说。一年级下册《四个太阳》:说说你会为每个季节画什么颜色的太阳,试着画一画,并说明理由。

2. 二年级上册《葡萄沟》:你喜欢葡萄沟吗?说说理由。《狐狸分奶酪》:狐狸说,他分得很公平,谁也没多吃一口,谁也没少吃一口。你同意狐狸的说法吗?如果你是小熊,会怎么做?二年级下册《小马过河》:你同意下面的说法吗?说说你的理由。

3. 三年级上册《在牛肚子里旅行》:从哪里看出青头和红头是“非常要好的朋友”?默读全文,至少找出三处来说明。

由此可见,统编教材非常重视“评价反思”的能力培养,从一年级上册就开始有序训练。有层级地培养由此及彼,有证据地表达高阶思维,是统编教材的强烈要求。

三、阅读教学要加强“评价反思”

评价反思的过程,就是先意会后言传的过程。长期以来,小学语文教学一直存在着偏差,总认为语文的奥妙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于是一直有借口在这一重难点处少作为,甚至不作为。现在形势逼人,必须要有作为,多作为。那么,究竟该如何作为呢?

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水平的差异往往就表现在综合分析理解文章的能力,联系文章、联结先备知识的意会能力,以及表述想法观点的言传能力。因此,教师可在这三个方面来有所作为:一是提供阅读思路帮助找理据;二是搭建表达支架帮助说清楚;三是提供自主空间体验建构。

评价反思通常表现为读者超越了对文章词句层面的理解而着力探寻文章深层意义内涵的加工能力。因此需要教师提供阅读思路或线索,以帮助学生潜入文本找理据,联结背景知识和先备经验想开来,整理综合形成观感观点,最后有逻辑有条理地言说出来。

(一)提供阅读思路帮助找理据

福建的刘冰老师执教《“凤辣子”初见林黛玉》,有效提供两条阅读思路,让学生有效练习评鉴王熙凤这一经典人物。

其一,联系文章内容读进去,联结背景知识和经验想开来。

首先,刘老师引导学生从文章的显性信息读进去:从题目读懂了课文写的是“王熙凤刚刚见到初入贾府的林黛玉”的经典场面,从描写王熙凤人物外貌、动作描写的语句获得人物初步印象:“高贵”“富贵”“奢侈”“貌美如花”……

接着,引导学生从有深意的语句中想开来,从中发现王熙凤的一些不容易被看见的信息。有学生从“粉面含春威不露”中读出凤姐的“有威严”;有学生从凤姐出场的笑声感受其地位高贵:“这个笑代表着人还没见着就听见她在笑,她如果是地位比较低的是不敢在地位高的人面前做的,代表着她地位很高贵。”刘老师大力表扬:“这位同学不但有自己的观点,有自己的依据,而且会表达,会表达就会找到自己。”

随后,重点引导学生联结背景知识和经验,读懂王熙凤话语背后的心机巧妙,体会曹雪芹描写人物的高明之处——一石三鸟,表面赞美黛玉,实质讨好贾母,同时讨好嫡亲众姐妹。

其二,评鉴表达手法的运用,推测作者的表达意图。

这里的评鉴也分两步走。首先通过图文对照及声情并茂的朗读,带领学生品读关于王熙凤衣着服饰的精细描写,让学生言说这种正面描写的好处:“服饰不同,突出她的与众不同,身份地位不同。”然后在学生认知的陌生点作辅助。引导学生可联系上文的“黛玉纳罕”凤姐的出场为何会让“个个皆敛声屏气”来理解其“有威严”,同时言明这种侧面烘托写法的妙处——借周围人物的行为反应来显现人物特点。

刘冰老师的教学定位精准,聚焦在学生阅读的陌生点——人物外貌服饰的文言语句;导读在学生知识的空白点——暗藏人物特点语句及侧面描写的手法;训练于学生的思维增长点——用文本材料推导观点的能力,丰富文学的审美体验。

(二)搭建语言支架帮助说清楚

找到相关理据后,如何做到有逻辑有条理地清晰表达,也需要教师的帮助。最直接有效的做法是搭建语言支架,即答题线路和语言图式。就如前面的检测题1,提供了句式,用填空来助力表达理解。

广州市育才学校邝跃妍老师执教《小马过河》,针对评价说理这个教学难点,設计了两处语言支架:

首先以读懂妈妈的话作示范,提供语言支架,让学生学会运用联系课文或自己生活经历的方法,用自己的话去表达观点,说清楚理由。

师:妈妈说的话是什么意思呢?请你们帮帮小马,用“不单要______________,还要______________”来说一说,妈妈认为小马应该怎样做呢?

生:妈妈认为小马不单要听别人说,还要自己动脑筋,试一试。

生:妈妈认为小马不单听老牛和松鼠说,还要根据自己的特点,先动脑筋想一想,然后自己去试一试。

师:老师很欣赏你,你还知道妈妈说的“别人”指的是老牛和松鼠。相信小马听了你的解释,一定明白妈妈的话的意思了。

其次,提供“我同意或不同意 ,因为……所以……”的答题句式,让学生表达观点并说明理由。

经过读懂妈妈的话的示范引路,大部分学生都能够抓住课后四道判断说理题中的重要信息“别人”和“别人的话”,能利用文本信息有效解码,加工整理成陈述的理由,并能运用答题句式把理由说清楚。

生:我不同意第一题的说法。老牛和松鼠并没有对小马说谎。因为老牛身材高大,所以认为河水很浅,松鼠身材很小,所以会说河水很深。

生:我同意第三题的说法。因为老牛和松鼠说的话都是从自己的身高来说的,而小马应该根据自己的身高特点,自己去试一试河水是深是浅。

邝老师采用先扶后放,示范引领的教学方法,先后两次提供语言支架,切实帮助二年级的学生学会用转述的方式来表达意见,说清楚理由。

(三)提供自主空间体验建构

被誉为PISA之父的Andreas Schleicher(安德烈亚斯·施莱歇尔)认为:“以前,所有的知识都蕴藏在书本里,像一个编码那样等待着我们去寻找,我们寻找到了就认为找到了正确的答案。而今天的教育对于年轻人来说则是一个罗盘,他们要用罗盘去开启自己知识寻求的征程,并且去寻找他们以前不一定可以找到的答案。”

我们课程实施或课堂教学的重心已经从教师的传道授业转到学生对学习内容意义的构建和思维能力的培养。“评价反思”特别强调读者的自主建构、自主评价,这就要求我们的阅读教学要转变教学方式,教师的主导要为学生的自主建构服务,要有开放的态度,能给学生体验、思考与探究的空间,展现其想象、评价、创意的能力。上面所举的两个课例,都比较能凸显学生学习主体的地位,都致力于评价反思的深度思维学习。邝老师的《小马过河》,设法通过朗读感悟、合作讨论、串连关键词复述故事等形式多样的参与式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学以致思:解码—联系—内化—应用—反思—开窍。而且舍得花时间让学生习以致用:在练习、实践、迁移、运用中知而达智,提高阅读力、思维力、表达力。

综上所述,要提高评价反思的能力,提升学生的言语、思维、审美水平,必须要有先进的理念,实施的思路,指导的细节,让学生主动构建。要让它成为阅读教学的常态,有层级地落实在各年级的阅读教学中,同时要有更多的阅读配套测评,以评导教,以评促学,做到教学与测评相互匹配,相互促进。

(作者单位: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教师进修学校)

猜你喜欢
小马阅读教学文章
骄傲的小马
细致入微的描写让文章熠熠生辉
放屁文章
小处着眼,写大文章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小马快快跑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