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测策略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实践探究

2018-02-26 12:52林枫
新教师 2018年12期
关键词:凡卡老屋松鼠

林枫

随着阅读教学研究的推进,我们看到阅读策略越来越受到关注。在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首次出现了以阅读策略为主线组织单元内容,这是教材编写的一大突破。孟子曰: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测是一种自然存在的阅读心理。人在阅读的时候,都会无意识地运用预测来推断后面的内容。预测教学就是引导学生将这种无意识的阅读心理,转变为有意识的阅读策略,并能在阅读过程中不断主动地进行预测,进而激发学生阅读的初始期待,促进他们进行积极、深层次的思考。而预测之后的验证,则会让学生体验到阅读的趣味,促进后续的阅读。本文就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预测,如何提高学生的预测能力进行探究。

一、由题目、封面入手预测,激发阅读兴趣

一篇文章的题目,有时能揭示文章的主旨,借助题目,可以了解文章的大概内容。同样,一本书,封面总是先映入读者眼帘。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根据题目或封面,大胆预测故事的情节,以此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统编版三年级上册《总也倒不了的老屋》,题目本身就很新奇。“总也倒不了”和“老屋”之间形成的语言张力,为学生提供了巨大的猜测空间:“老屋”为什么“总也倒不了”?究竟会发生什么故事呢?而课文一开始,老屋就说:“我到了倒下去的时候了。”让学生结合第一、二自然段对老屋形象的描写,预测:要倒下去的老屋为什么“总也倒不了”?这样,带着问题读课文,学生的阅读兴趣自然会提高许多。

不少绘本图书的封面,也能启发学生去预测阅读。绘本《失落的一角》,封面画着一个缺了一块角的圆,这个圆张着大嘴巴,而封底画着一块角。在指导学生阅读时,笔者引导学生观察封面与封底。学生纷纷问:“我想知道缺角的圆会怎样去寻找它的角?”“封底的那一块角是圆要寻找的朋友吗?”“缺角的圆会找到失落的一角吗?”这一系列的问题,唤醒了学生的预测意识,引导着学生一边阅读一边预测。

二、在文章伏笔处进行预测,关注阅读细节

伏笔是写作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它既是文章埋伏的线索,又是一种暗示,可以为学生的预测提供生发点。教学中抓住文章中的伏笔进行大胆预测,既能检测学生读文章时是否细心,又可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巧妙的行文手法。

如人教版六年级《凡卡》是俄国作家契诃夫创作的短篇小说的节选。课文的结尾以凡卡的梦境结束。教完课文,笔者先组织学生预测:凡卡的最后命运会怎样?请通过课文中相关细节的描述,说说你这样预测的理由。有的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推想文中的一些细节,如:“醉醺醺的邮差”工作不负责任,他有可能把凡卡的信弄丢;爷爷正是因为无法养活凡卡才把他送到城里当学徒;等等。学生由这些细节推测凡卡最后无法回到乡下。同时,学生们又通过研读文本,在凡卡的书信中感受到他遭受老板、老板娘、伙计们虐待的痛苦。由可怜的凡卡甚至连一双鞋也没有,预测到凡卡最后的命运可能会很悲惨,就算想逃也逃不走。预测完后,让学生展开续写,最后再与作家的原文描写进行对比。学生不难发现,课文在这样的梦境中结束是颇具匠心的,因为梦境的美好,愈加衬托了现实的残酷。

三、抓故事情节的发展进行预测,促进阅读理解

故事情节是以人物为中心的事件的演变过程,它能展示人物性格、表现文章主题。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预测接下来的故事会怎样,说出为什么这样预测,还要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不断修正自己的想法。

如教学人教版五年级《金钱的魔力》,可以让学生一边读故事,一边用笔在那些引发自己预测的地方做记号,并在后续比对中不断修正想法。比如读到“啊,是吗?哼,当然我也料到了你没有带零钱。我看像你这样的阔人是只会带大票子的”一句时,学生可能会预测“我”真的带了大票子,托德会殷勤地招待“我”。而故事的实际内容却是托德对“我”的讽刺。在“我”没有掏出大钞票之前,他对“我”的态度一点也不好。又如读到:“老板赶紧跑过来,看看是怎么回事时。”学生可能会预测老板会很开心地把“我”试穿的衣服卖给“我”,但不会预测到后面老板为了讨好“我”,不惜一切手段降低自己的人格。这时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讨论:你的想法与故事内容相不相吻合?你是怎么想的?通过讨论,让学生明确:边读边预测后边的故事情节发展,并不断验证前面的预测,当预测与故事内容不一致的时候,要想想作者为什么会写出自己预测不到的情节,并及时修正自己的一些想法,然后接着往下读。如果预测的思路一致,也要从故事内容发展的丰富性角度进一步修正自己的想法。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同时,教师适时推荐学生阅读小说《百万英镑》,体会马克·吐温小说辛辣讽刺的夸张风格。

四、通过不同文本的比对预测,提升阅读效率

小学的课文大都内容简短,很多文章一读就懂。对有些主题相近的课文,有时通过比对预测,能很快引导学生在阅读前激活大脑中所储备的知识,进而提高阅读效率。

如《松鼠》是一篇文艺性说明文,《跑进家来的松鼠》是一篇记叙文。同樣写松鼠,由于文体不同,教学目标也不一样。主题相同的文本,可以采用比对预测引导学生展开学习。如学生一看《松鼠》的题目,就会预测到文章可能是介绍松鼠的性格特点、生活习性等。而一看《跑进家来的松鼠》,则会预测到文章应该讲的是松鼠跑到“我”家发生了哪些有趣的事。引导学生一起阅读两篇文章,感受科学小品文和记叙文写法的截然不同。同时也要让学生明白,同一件事物可以有不同的表达形式,具体要选用哪一种形式,则要根据需要来定。

对同一作者的不同作品也可以进行比对预测。如人教版四年级《去年的树》是日本作家新美南吉的作品,学完课文,学生能感受到故事中淡淡的伤感,也能感受到这个童话的善与美。教师还可引导学生再学习新美南吉的另外两个童话故事《大鹅过生日》《猴子和武士》,让学生根据作者的写作风格,大胆预测:作者写童话是不是都是这种味道。

无论是哪一种预测教学,教师都要引导学生大胆表述预测内容,并说明预测的根据,特别要关注预测内容与依据之间的关联性。教师不要轻易否定学生的预测内容,要引导学生找到更加合理的依据,保护学生预测的兴趣,激发学生预测的积极性。教师还要让学生学会不断调整自己的预测,甚至做出创造性的预测,从而使学生在阅读中感受到预测的乐趣。

(作者单位:福建省福州市仓山区教师进修学校附属第一小学)

猜你喜欢
凡卡老屋松鼠
老屋回忆
总也倒不了的老屋
老屋
立足文本,引导学生续写
集中扫描动词,想象透视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