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问题引发思考 从浅显走向深刻

2018-02-26 12:52王灵勇孙钰红
新教师 2018年12期
关键词:顶点平行四边形线段

王灵勇 孙钰红

【教学片段1】研读文本,提出课堂大问题,明确课堂目标

师:刚才让大家在本子上画了一个任意的三角形,同桌相互检查一下有没有问题。

师:幼儿园就认识了三角形,今天还有什么必要继续认识三角形呢?

生:要深度认识三角形。

师:哇!我特别喜欢你说的这个词。

师:华哥为今天的学习提供了三种学习方式,我问你说、自己研究、华哥带路你们自己研究,你们选择哪种方式?

生:华哥带路我们自己研究。

师:好的,华哥带大家一起看下教材,教材呈现了三角形的三方面的内容,什么是三角形,三角形的底和高,三角形的稳定性。

板书:1. 什么是三角形?2. 什么是三角形的底和高?3. 三角形有什么特性?

师:今天聊天聊什么呢?就聊这三句话,把这三句话记在心里,平时上课脑子有这么清醒吗?

【赏析】学习要有清晰的方向,它是课堂的灵魂。方向不仅是教师需要明白,学生心里也需做到清晰。学习的方向在哪儿?问题从哪里产生?问题的解决如何展开?“大问题”教学过程就是诠释“学习方向、问题产生、问题解决”思路的过程,是学生们发现、提出、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是关注创新意识这一核心能力培养的过程。课始,黄老师大屏幕呈现本节课教材的学习内容,带领学生略读教材并提炼出本节课要重点探究的三个学习大问题。这样引出问题的方式干净利落,着实让人耳目一新。

【教学片段2】研究学生,突破学法大问题,创新教学方式

课件出示三角形的定义概念: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三角形。

师:这是老师搭的三角形(给三条边标上序号①、②、③),你会对隔壁班的小朋友怎么介绍呢?介绍时哪些话比较关键呢?

生:三条线段、围成、图形。

师:这么简单,有没有感觉不过瘾啊?带你们感受一点有味道的!今天我们重点来聊一聊三条线段。看出来三条线段有什么不一样呢?

生:长度不同、角度不同。

师:这个三角形身材不错啊!很苗条!现在形状大小是这样的。①、②、③号边就只能围成这样吗?能大一些吗?什么叫大一些呢?

生1:角度大一些。

生2:不能再大了,不然超过180度了。

师:到底有没有可能围成更大的呢?有的同学说能,有的同学说不能,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

生:不能,线段不变。

此时教师从三角形表面撕下重叠的同样长度的三条线段,让学生继续操作、板演。学生移一移、围一围,围好后的三角形和原来的再次重叠,学生发现两个三角形能完全重合。

师:给你们8个人一组,围在一起继续来玩一玩,说说发生了什么事?

师:聊了半天得出什么结论了呢?哪一组来说说,刚才你们学习中发生的故事。

生:同样长度的三条线段围起来的三角形大小和形状完全一样。

生:面积不会变,形状也不会变。

生:当三条线段确定了,角度就不变了。

师:长度确定了为什么形状大小就不变了呢?

师:华哥出手啦!先看只有两条边,可以随意转动,自在吧!任性吧!这时第三条边出来了,它的出现怎么样了呢?

生1:不变了,角度固定了。

生2:边把角锁住了,动不了,拉不动了。

师:三角形三条边长度确定了,形状、大小就确定了。

师:三角形动不了了、拉不动了,这是三角形非常重要的特性——稳定性。

师:(出示一个平行四边形)你说它稳定不稳定?边做、边说,试一试吧!

师:去掉一条边,现在呢?怎么样了?

生:三角形又变出来了,稳定了。

【赏析】以上环节学生们始终想着的是解决一个个的任务。有了方向便有了动力,有了动力也就有了学习的主动性。黄老师在教学中,没有灌输式的说教,没有满堂的追问。针对什么是三角形,三角形有什么特性,黄老师的课堂上呈现出学生激烈的争论,思维火花的碰撞,动手操作的成功体验。由开放性导入大问题的设计,教师与学生平等交流,教师的有效回应,到教學中层层推进、环环相扣、步步渗透的数学思想,黄老师逐步让学生对三角形的定义和特性的理解从“浅显”走向“深刻”。“华哥带路你们自己研究”这一学习方式一定会慢慢铸就未来学生自主研究意识,能够引领学生从学会到会学,黄老师的课是“培养孩子未来自主学习能力”的一种精彩示范。

【教学片段3】聚焦难点,落实知识大问题,理清教学本质

师:高和底是小学里最难的,看看我们能不能很快学会。

出示教材中关于三角形高和底的概念: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它的对边作一条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作三角形的高,这条对边叫作三角形的底。

师:自己研究这句话,看看你有哪些收获?

生:平行四边形有无数条高,三角形也有高,但只有一条高。

师:这是你的猜测。有不同想法吗?

生: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一样,都有底和底所对应的高,而且它有三组高。

师:感谢你为课堂创造了不同的声音,刚才有同学发现三角形只有一条高,你又是怎么发现的?

生:三角形一个顶点到它的对边作一条垂线,它有三个顶点,所以它有三组高。

师:小伙子很会动脑筋,看到一句话,能深入进行思考,发现三角形有三条高。我们一起再来找一找,看看到底一个三角形有几条高。

教师通过课件演示,呈现抓顶点,用三角板确定垂直、画高的过程,明确一个三角形可以画三条高。

师:来,同学们!我们加上一些动作来得更潇洒些,右手先抓一个顶点来,左手直角靠上去,右手抖一抖把高画下来。再来试一试这个动作,抓、靠、抖,看看谁更潇洒。

师:感受一下,抓、靠、抖,哪一个比较潇洒呀?

师:通过刚才的体验,我们再来思考一下,三角形的高是一条怎样的线?高和底有什么关系呢?

生:高是一条垂线。高是一条线段。

师:商量一下,你们觉得怎么表述更加合理。

生:高是一条和底互相垂直的线段。

师:错着、错着,讨论着、讨论着就对了,看来画高的时候互相“垂直”非常的重要啊!

之后,黄老师安排了锐角、直角、钝角三种不同类型的三角形让学生充分去找高、判断高、画高、感悟高,并加上潇洒的肢体动作进行演绎,不断加深对三角形“高”和“底”这一知识难点的理解。

【赏析】什么是三角形的底和高?作为本课知识中的难点,黄老师安排在最后环节。定义中包含着复杂的内容,如何突破?学生有平行四边形高的认识作为基础,找锐角三角形的高比较容易,直角三角形的高也比较容易掌握,最难的是找钝角三角形的高,因为底不够长需要自己延长。因此,教学中让学生体验三角形画高的过程尤其重要,黄老师让学生在充分体验的基础上进行沟通联系,强调“高”和“底”是互相垂直的两条线段。整个环节,黄老师化“抽象”为“直观”,变“枯燥”为“生动”,引领学生采用动作语言与文字语言有机结合的方式,将学习内容由静态变为动态,使得高与底的理解过程变得形象、简洁而有趣。

(作者单位:浙江省江山文溪实验学校 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区教师进修学校 责任编辑:王彬)

猜你喜欢
顶点平行四边形线段
过非等腰锐角三角形顶点和垂心的圆的性质及应用(下)
画出线段图来比较
平行四边形在生活中的应用
“平行四边形”创新题
对一道平行四边形题的反思
判定平行四边形的三个疑惑
怎样画线段图
我们一起数线段
数线段
关于顶点染色的一个猜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