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教材 提高实效

2018-02-26 12:52陈铁
新教师 2018年12期
关键词:进率正方形例题

陈铁

对教材的研究解读是保证课堂实效的基础和前提,目前各种“教案集”众多,大多数教师仅参考其教学内容,不再对教材进行详细的解读,这对教学的展开起了一定的限制作用,不能很好地发挥教材的作用,不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最优化的教学。在教学内容与教学思想、教学方法不断改进创新的今天,我们必须要认真研究教材、解读教材,使教学过程更科学、合理、高效,适应新教育的需要。

例题是落实《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的具体实施途径,是學生掌握知识与提升能力,培养人生观与价值观的重要过程。教材在编写过程中,专家学者都认真考虑了例题的价值与作用,作为教学的实施者只有充分了解了例题的设置意图,才能发挥其功效。也就是说,教师必须要了解例题让我们教什么,然后再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制订怎么教的策略与方法。例如,“面积单位间的进率”(苏教版三年级下册),出示的例题是:量一量下面正方形的边长,算出它的面积。教材是在学生会进行测量较短的物体长度,初步认识了面积单位,学会了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掌握了千以内的四则计算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设置这道例题的目的:一是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面积单位的含义;二是进一步提高测量线段的技能,并比较长度与面积单位的异同;三是启发引导学生通过测量、计算得出平方厘米与平方分米之间的进率,了解其推导方法,用以支持后续知识的学习。这里是三个层次的目的要求,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是先让学生用厘米作单位进行测量,计算出正方形的面积;再让学生用分米作单位,计算出正方形的面积;然后对两次计算的情况进行比较,得出“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的结论。这就是教者没有很好地解读教材的体现,学生的学习过程完全在教师的牵引下进行,没有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忽视了例题的启发引导作用。教学时应分小组让学生自主测量正方形的边长,自由选择长度单位,然后进行交流,对用两种不同单位得到的结果进行分析比较,从而得出结论。这样处理有两个好处,一是让学生进行了自主的探究,“先学后教”更有利于学生理解掌握进率,了解探究推导的方法;二是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与交流后,认识到测量长度时用什么样的单位更合理,进而初步了解不同面积的大小用什么作单位合理,在认识感悟中提升学生的能力。使教学做到放中有收,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塑造高效课堂不仅要我们在教学方法上下功夫进行创新,更要求我们脚踏实地去认真解读教材,只有认真解读了教材才可能使课堂教学更高效。

(作者单位:江苏省如东县九总小学 责任编辑:王彬)

猜你喜欢
进率正方形例题
剪正方形
由一道简单例题所引发的思考
由一道简单例题所引发的思考
剪拼正方形
拼正方形
拼正方形
向量中一道例题的推广及应用
“单位”换算想“进率”
千克和克
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