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寻找与突围中再谈一场“教育恋爱”

2018-02-26 12:52许加伟
新教师 2018年12期
关键词:讲座名师错误

许加伟

从小喜欢数学的我,对于睿智的数学老师充满崇拜之情。长大身为教师后读华应龙老师的书,听他的课,听他的讲座,我认为他的数学教学智慧可以说已经上升到哲学境界。

“教是因为需要教,教学是要从起点开始的。”庄子《外篇·秋水》写道: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这里的意思是说:井底之蛙你不可以和它讲海,因为它被狭小的生活环境所局限;夏日之虫你不可以和它讲冰,因为四时不同;乡曲之士,不可能跟他们谈论大道,是因为教养的束缚。由于环境的差异,人各有不同;道不同者,难以与之相谋。

每个孩子都是一个富有個性的生命体,他们需要我们用“包容”的心去对待他们的“错”,从研究差错到融错再到化错。“化腐朽为神奇”,变“事故”为“故事”。人生自古谁无“错”,有些错总是要犯的,犯得越早损失越小,所以我们的课堂要“化错”,有化错才有我们期待已久的主动学习、独立思考、创新活动的发生。尤其是对小学生而言,“错”更具必然性。没有化错何来创新?放弃经历错误也就意味着放弃经历复杂性,远离谬误实际上就是远离创造。

中国孩子不缺基础知识与技能,缺的是创新能力的培养,有化错的课堂,才有了学生创新能力的萌芽,才有了学生快乐健康的成长。正确的解答,可能只是模仿;而错误的解答,却可能是创新。因此,可怕的不是学生犯错误,而是教师错误地对待学生的错误。

课堂上,要解放孩子的思想,解放孩子的嘴,让孩子真正地成为课堂的主体。我们就要不断地尝试,努力地为学生营造一种宽松的氛围,孩子们的思考才能任意奔驰。在课堂上,我们要千方百计带给学生一些思考,让其寻找数学知识背后的东西。

曾经见识过“走会制”的讲座,我竟然“害怕”了,我闭目养神,细细反思。这让我想起了马云,会不会有“马云式”的人物把淘宝模式植入教育?来个自选教师授课,授不好再来个差评?看到商业街一家家实体店倒闭的萧条景象,我不禁长吁,深呼吸。在参加北京2016年新学校年会“走会制”上,我见识了一些会场的疯狂,李希贵校长讲座一票难求,有些人磕破头也要目睹希贵校长的风采与智慧,却也看到了另一些会场的冷清,以及中途跑龙套的冷僻,不禁感慨“世态炎凉”。大学授课也逐步建立“走课制”教学模式,一些大学教授为了“混口饭”也必须分分钟钟提高专业能力。而我们的中小学校,面对举步维艰的教育趋势,也许会有这么一天的到来吧。所以,我要做的事情还很多,我也要回到原来的地方等一等自己的灵魂。

像一只井底之蛙一样从教近二十年了,听过几个名师讲座和名师教育思想报告会。我在想,我是不是应该“引咎辞职”?因为,显然,在个人成长方面,我落后这个时代了。李希贵校长说这个时代需要重构。当然,我这样是不足以重构这个时代的。能做的就是让自己回到原来的地方,等一等自己的灵魂,然后把目标定得准确一点,启动引擎,利用人性的优点克服人性的弱点,把驱动点设置得更标准。从此把专业成长进行升级:分享—沙龙—专辑—年会—交易会。虽不能达到华应龙老师的专业水平,但起码把他设为“标杆”,作为自己成长的“名师梦”。梦想总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

华应龙老师说:美妙的教学就像是难忘的初恋……对于孩子而言,他们可能不晓得什么是“初恋”,但对他们来说美妙的教学足以让他们大饱口福眼福,享受知识与脑筋急转弯带来的快乐。我们一直提倡快乐学习,要是教学不美妙如何让孩子快乐呢?事实证明,“初恋”总是令人无限遐想,令人印象深刻,我们的课堂如果能让孩子与老师谈一场美好的“初恋”,那岂不是学习生涯中的一大快乐。在北京归来的路上,我曾经冥思着自己的瓶颈,也许我需要在寻找与突围中再与孩子谈一场“教育恋爱”,这场“恋爱”才刚刚开始。

(作者单位:福建省晋江市英林镇嘉排中心小学 责任编辑:朱蕴茝)

猜你喜欢
讲座名师错误
书法史讲座(十二)
书法史讲座(五)
《错误》:怎一个“美”字了得
可爱的错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