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使用中失功的原因及护理

2018-03-01 12:48姬素芳
关键词:内瘘动静脉低血压

姬素芳

(山西省晋城市人民医院,山西 晋城 048100)

慢性肾脏病医学上称之为肾损害,该病的患病人数正逐年上升,已然成为危害全球性公共健康问题的疾病之一。该疾病的病理特点患病率高、致死率高。目前仍没有根治的手术方法以及医疗药物,只能通过其他方法或者药物延缓病情的发展,延长患者的生命长度。目前治疗该疾病的最为有效的方法为血液透析技术[1],而内瘘是患者常用的血管通路,该管路具有安全性高、感染率少等优点,是保障患者生命的最关键的防护线。因此,我院盲选50例血液透析患者就针对该护理模式的有效性加以探索,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6年1月~2017年9月收治的血液透析患者5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男12例,女13例,年龄23~45岁,平均年龄(24.31±46.51)岁,入院时已患病1年;观察组男12例,女13例,年龄26~48岁,平均年龄(25.54±48.64)岁,入院时已患病1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护理方法

两组患者在进行动静脉内瘘使用中采取不同的护理方法,对照组采取普通方法进行护理,观察组采取针对性护理进行干预。

1.2.1 常规护理

入院后,对患者的身体状况以及心理进行系统的评估,随时观察患者的病情。动态观察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对呼吸频率及心率进行着重观察,并对其血液动力学特点进行监测等,完成穿刺护理、控制血液流速等常规护理操作。

1.2.2 针对性护理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根据患者在进行动静脉内瘘手术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及特点,制定了一对一的专门护理,使其身体内瘘使用时间更为长久。具体护理措施如下。

(1)成立专门的护理小组,护理人员为患者拟定其手术前、中、后治疗方案。术前,护理人员指导患者应严格控制体重,特别注意水分摄入。另外,在血液透析过程中,体重增长幅度控制在干体重的3~5%。

(2)患者在术前,护理人员应进行全面、系统的评估患者的干体重量,选择最佳的脱水量。其目的是为防止患者在透析过程中,超滤量的数值过载,导致患者出现低血压。

(3)在进行血液透析过程中,护理人员应随时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若患者出现冒冷汗、心虚、头晕呕吐等现象,需要考虑患者出现低血压的现象。此时,护理人员应停止继续进行超滤治,降低血流量为90 mL/min,必要时给患者静脉补充0.9%氯化钠注射液。

(4)根据患者的情况,采取个体化的治疗方式,选取合适的透析频次。如有高血压的患者,在治疗前应提前告知患者禁服降压药。透析结束后,护理人员叮嘱患者在床上休息半小时以上方可下床活动,其目的是为了让机体内的毛细血管恢复正常,避免患者出现低血压的情况。患者若出现呕吐、脱水等不良反应,护理人员应及时做好应急措施,并及时告知医师。

1.3 观察指标[2]

针对两组患者的动静脉内瘘使用中出现功能下降或丧失情况进行统计。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数据均使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使用中失功的原因主要有低血压、过早使用动静脉内瘘、穿刺不当、护理不当等。通过两组护理结果进行对比,观察组护理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x2=99.721,P<0.05)。见表1

表1 两组动静脉内瘘使用中出现功能下降或丧失情况比较[n(%)]

3 讨 论

结合临床实际可知,在多方面因素的共同作用下,肾脏疾病在临床的发生率呈现出持续上升的趋势,且血液透析现在已经成为临床针对肾脏疾病较为严重患者的主要治疗方式。在血液透析治疗的帮助下,能有效减少病症对肾衰竭患者所造成的负面影响。而在此治疗过程中,确保患者动静脉内瘘处于畅通状态更是保障该部分患者透析成功的首要条件。目前在国内老年人口数量持续增加的情况下,接受血液透析治疗患者的临床数量也呈现出持续上升的趋势,在绝大程度上威胁着中老年群体健康。为此,临床以及社会针对肾衰竭患者血透治疗的综合效果更为注重[3]。

动静脉内瘘是临床范畴内应用较广的治疗手术之一,主要针对血液透析患者。通过动静脉内瘘可对患者提供充足的血流量,且安全性高、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但在进行手术过程中极易发生血管路感染、穿刺不当等风险事件,因此,对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降低并发症事件的发生率显得至关重要。具体来讲,促使该部分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动静脉内瘘出现失功作用的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层面:(1)受患者自身体质情况的影响。该部分患者与其他患者相比,其血管条件相对较差,且加上多伴随存在有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疾病,部分患者血管存在有粥样硬化或者其他血管病变的情况,在促使手术难度增加的同时,更会促使内瘘在使用过程中出现各方面问题。(2)在透析治疗完成后,该部分患者因压迫止血时间过长。考虑到该部分患者针对自身病症情况缺乏有效了解,且在自我管理意识方面存在有一定局限性,护理人员在为其讲解健康教育或者透析治疗的过程中,难免会存在有部分患者针对各方面注意事项存在有一定误解,在治疗完成后,长时间针对穿刺点进行压迫,使出现血管闭塞。(3)在透析过程中受超滤作用的影响,超滤过多试过快导致低血压发生,内瘘出现闭塞。(4)区域穿刺导致动脉瘤的形成。

本文通过研究,发现使得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使用中失功的原因,并成立专门的小组,摸索和制定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有效的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并降低其风险事件和不安全因素,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参考价值。观察组动静脉内瘘使用中出现功能下降或丧失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由此可见针对性护理干预在提升该部分患者治疗过程的多方面优势。

总之,结合本次研究可以发现,促使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使用过程中出现失功的因素存在于多个方面,为充分保障该治疗对策的有效性,针对血液透析治疗的综合疗效进行提升,更需要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做好对应预防护理,将治疗过程中动静脉内瘘失功的发生率控制在最小。

猜你喜欢
内瘘动静脉低血压
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物理评估与实施建议
无声的危险——体位性低血压
低血压可以按摩什么穴位
分析精准化干预在动静脉内瘘皮下血肿中的应用效果
低血压: 一个容易被忽视的大问题
探讨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首次穿刺的技巧与护理方法
超声引导下二次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治疗动静脉内瘘术后再狭窄效果观察
脑脓肿并肺动静脉瘘2例及文献复习
介入治疗脑动静脉畸形栓塞术的护理体会
宫颈妊娠合并子宫动静脉瘘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