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教育与社会需求际脱节问题的思考

2018-03-01 23:40胡煜博
新一代 2017年24期
关键词:社会需求高中教育思考

胡煜博

摘 要: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社会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越来越多,高校是为社会培养人才的直接基地,而高中教育是学生接受高校高等教育的前提,因此,高中教育必须以培养现代社会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为根本目标。目前,从我国高中教学现状来看,普通高中教育被视作“大学预科”的工具,与社会需求严重脱节。本文从高中教育的定位及价值出发,结合高中教育与社会需求脱节的现状,探讨其与社会需求衔接的关键点。

关键词:高中教育;社会需求;脱节;思考

应试教育体制使高中教育完全偏离了社会需求的轨道,目前,我国素质教育改革不断推进,高中教育成为九年义务教育与高校高等教育的过渡期,是学生进一步提升自我的桥梁。高中教育不仅要充分发挥其知识工具的价值,更要尊重学生的内在需求,结合社会发展进程,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我国高中教育的本质定位

就社会的普遍观点来看,我国高中教育被定义为“大学预科”,也就是将高中教育视为大学教育的预备阶段,这一观点肯定了高中教育知识工具的价值,但也容易导致“工具主义”,即过分注重知识性教学,将高中教育作为大学教育的附属阶段。事实上,每一阶段的教育虽然具有衔接性,但也应该保持相对独立性,高中教育更应如此,在学生朝气蓬勃的年纪,全面发展其各项能力,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提高其社会适应力,从而避免沦为应试教育工具。

我国正处在教育教学改革的关键阶段,高中教育作为连接义务教育与高等教育的桥梁,必须帮助学生认清社会发展趋势,明确当代社会需要的是独立自强、自主创新的新型人才,在高中教育、高等教育、社会职业之间建立内在联系。我国高中教育必须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建立灵活的教学体系,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不断健全高中教育功能。

二、高中教育与社会需求脱节的表现

(一)教学内容单一陈旧

目前,我国高中教育多分为文科课程和理科课程,学生仍然背负着较大的升学压力,学校将学生全部的时间都安排了相应的文化课程教学,甚至在高三阶段开展全封闭式教学,不惜切断学生与社会的联系,导致学生与社会脱节,缺乏社会实践能力。从教学模式来看,我国高中教育仍然采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教学内容过于陈旧,本着“考什么讲什么”的原则,采用题海战术。

(二)忽视创新能力培养

随着各行各业的竞争压力不断加剧,社会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高中生正是朝气蓬勃、青春激扬的年纪,思维活跃、乐于接受新鲜事物,是培养创新能力的最佳时期,然而当下高中教育的模式过于刻板,只重文化课学习,限制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也忽视了对其创新能力的培养。这样一来,学生逐渐丧失了自主思维能力,在社会上只能处于一种被动接受的状态。

(三)知识教学停留在理论层

企业单位招收应届人才时,学历是学生的第一块敲门砖,企业不仅会考察学生的专业知识熟练度,更注重其知识与岗位工作的结合度,知识是为企业创造效益的工具。根据调查显示,中国学生在校所学知识,尤其是在高中所学的知识,在实际工作中几乎用不上,即使能用上也与课本内容有较大出入,学生缺乏知识转化能力,无法适应社会需求。

三、高中教育与社会需求衔接的关键点

为了从根本上改变我国人才与社会需求不符的现状,必须充分重视高中教育与社会需求脱节这一问题,尽快找到高中教育与社会需求的衔接点:

(一)尊重学生的性格特点

朝气蓬勃是高中生的代表特征,朝气在某种程度上也意味着创新,因此,高中教育要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鼓励学生自主创新,可借由講座、报告会、比赛等形式,为学生提供文化知识以外的信息,帮助学生自主选择未来发展方向,让学生养成独立自主的习惯,摆脱应试教育带来的阴影,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为学生走向社会做好准备。

(二)实现高中教育的工具价值

高中教育是学生走向高等教育的铺垫,在这一过程中,高中教育的知识价值得以充分发挥,文化知识是学生走向更高层次的工具,实现高中教育的工具价值不代表片面的“工具主义”,而是帮助学生实现健康、快乐、富有创造性的高中生活。另外,高中教育的工具价值同样包含了对学生个性特点的培养,应该帮助学生养成把握当下的良好心态,让学生从现在开始适应社会需求,这也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体现。

(三)挖掘高中教育的内在价值

工具价值是高中教育的基本价值,也是实现高中教育内在价值的前提。当代社会日新月异,信息化程度不断提升,因此,必须进一步挖掘高中教育的内在价值,即社会责任。高中教育不仅要为学生将来的学习生涯和职业生涯做准备,更要为学生的社会公民生活做准备,提倡社会参与的精神,不断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总之,高中教育必须改变传统教学结构,丰富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对社会生活的适应力,从而完成社会赋予的根本使命。

综上所述,高中教育是一座“立交桥”,前连九年义务教育,后接高校高等教育,因此,必须充分发挥其工具价值,尊重学生的心理需求,鼓励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进而全面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社会适应力,为学生迈进大学做好储备,更为学生迈进社会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潘羽婷.浅谈高中教育与大学教育衔接的问题与对策[J].文艺生活·文海艺苑,2016(5):222.

[2]赵子云.高校教育与社会需求脱节问题的研究[J].科技经济市场,2014(5):177-178,179.

[3]王薇,崔丽霞,李俊萌等.高校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相关性研究[J].大江周刊(论坛),2013(5):93-94.endprint

猜你喜欢
社会需求高中教育思考
基于新课程改革下高中美术鉴赏课的教学方法研究
高中教育如何才真的“为了学生好”
浅议适应社会需求能力评估与管理水平提升
高职院校学生演讲能力培养与领袖气质养成
新课改下高中美术的教育创新之再思考
少儿图书馆小志愿者工作的意义和思考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语用”环境下对古诗词教学再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