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东北实现全面振兴的理论指南和行动纲领

2018-03-01 07:11祝福恩王首然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18年6期
关键词:新时代

祝福恩 王首然

摘要:

习近平总书记立足新时代在东北三省考察,主持召开深入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并做重要讲话,科学阐释了党中央在新时代深入推进东北振兴战略的新思想、新战略、新内涵、新目标,明确深入推进东北振兴战略的总体思路、重点工作及存在问题,开出了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新“药方”。我们要切实学习、领会、掌握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讲话精神真谛,使之转化为东北振兴实践,全力打造东北新的经济增长极和经济圈。

关键词:习近平视察东北;新时代;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

DOI:10.15938/j.cnki.iper.2018.06.003

中图分类号: 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9749(2018)06-0010-05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做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政治判断,并立足新时代指出:“深化改革加快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1]

如何深化?怎样振兴?这始终是习近平总书记魂牵梦绕的大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9月25日至29日,在东北三省作了考察,主持召开座谈会并做了重要讲话,站在新时代高度,着眼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科学阐释了党中央推进东北振兴的新思考、新战略、新内涵、新任务,极大深化和拓展了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为推进东北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价值。

一、东北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包含着乡村振兴

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东北讲话中指出:“新时代东北振兴,是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2]这一论断深化了东北振兴战略的内涵,扩大了东北振兴战略的外延。习近平总书记视察东北三省,首站选择我省农垦建三江,对农垦、农业进行考察调研,有着战略性设计和科学思考,有着久远历史意义和深刻现实指导价值。我国四十年前改革开放,是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吹响了改革开放号角,揭开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序幕。联产承包责任制是立足当时社会主要矛盾和农村生产力发展水平,在生产关系特别是生产经营方式上的创新,实现了农村经济体制的巨大变革,特点是实行由统变分的经济体制,极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有效缓解了当时“三农”矛盾,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解决了农民吃饭的问题。这是不可否认的历史功绩。当时,习近平在河北正定县任县长和后任书记,是深知改革之初这一段辉煌历史的。

习近平到中央工作后,曾先后七次到东三省考察,三次来到黑龙江。他了解我省错失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机遇事实,更知我省近年来农村改革快速发展的成就,我省农业15年连丰为国家做出巨大贡献,处于全国农业第一大省的战略地位。所以,考察首选我省农业具有鲜明的典型性和结论性,着眼纪念改革开放40年的大布局,并表明把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纳入东北振兴大战略。

40年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助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主义农业农村改革也进入了新时代。基于此,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站在新时代高度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八次集体学习时说:“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是关系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全面性、历史性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这把乡村振兴与东北振兴两大战略结合起来,形成了一个东北振兴大战略。当初提出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仅是工业经济,在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把乡村振兴作为东北振兴重要内涵,极大深化了东北振兴战略。又为做好新时代“三农”工作,在社会主要矛盾转化背景下促进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明确了路径上的遵循,开辟了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新思路,确立东北地区乡村振兴战略在东北振兴中地位。使我们深知,在东北离开了乡村振兴,不是全面振兴、不是全方位振兴。所以,习近平总书记东三省考察首选我省调研农业农村农民是战略性决策,为其对“三农”问题思考提供证明和化解问题的答案。

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东北三省,唯一考察的农业就是我省农垦,但其讲话是指全国整个农业农村,其视察讲话具有战略性、深刻性、指导性:

第一,我国乡村振兴要靠农业现代化,它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基础和关键。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中明确指出:“农业是基础性产业,中国现代化离不开农业现代化。”[3]指出了我国实现乡村振兴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点、难点,也是推进东北振兴建设的方向和工作重点,必须把乡村振兴与东北振兴结合起来,协同推进、同步发展。内在要求我省在振兴发展中抓好乡村振兴,使乡村振兴有了独特的地位和价值。

第二,我国乡村振兴和农业现代化要靠农业科技创新。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中要求“农业要振兴,就要插上科技的翅膀,就要靠优秀人才、先进设备、与产业发展相适应的园区。”[4] 习近平总书记在我省垦区,不但考察询问了农民收成和收入,特别考察了平均32岁的农垦七星农场的农业科研团队,科学指出乡村振兴要靠科技,指明了农业科技化发展方向和人才、设备及园区建设的路径。

第三,面对新世情强调要重视和抓好“粮食生产”“粮食安全”。 习近平总书记在我省农垦考察中意味深长地说“中国粮食!中国饭碗!”“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5]当前中美贸易战凸显粮食生产、粮食安全的极端重要。历史与现实证明:粮食安全比其它安全更为重要、更为紧迫。这是习近平总书记站在我省农业丰收的大地上,对全国农业农村改革及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提出的新要求。

第四,面对40年农业农村改革成就强调深化农垦及农村体制改革。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中要求农垦要深化体制改革,全面增强农垦内生动力、发展活力、整体实力,更好發挥农垦在现代化农业建设中骨干作用,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大基地、大企业、大产业,以此助推东北振兴。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中讲的是农垦实质是我国农业农村发展的新要求、新希望、新任务。

第五,高度关注重视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和农业绿色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中指出“要加快绿色农业发展,坚持用养结合、综合施策,确保黑土地不减少、不退化。绿色发展要有可持续性,农业生产不能竭泽而渔。”[6]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讲话中把其“两山”理论与乡村振兴战略结合起来,用生态振兴助推乡村振兴,并作为东北振兴重要内容。

第六,从人民本位高度关注人民群众的生活,补齐民生短板,让人民充分共享农业大发展带来的成果。习近平总书记在我省农垦考察,对农机驾驶员所问所关心的是收入、收成、粮价、子女就业等具体的民生问题。还在辽宁抚顺考察矿区、访问老百姓家庭,也是农民居民的柴米油盐,这一切一切都牵动着总书记的心,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人民本位、民生本位。

总之,习近平总书记着眼新时代东北振兴,并把乡村振兴作为东北振兴的重要内容,升华了乡村振兴的战略高度,对我省推进乡村振兴和龙江振兴具有战略指导价值,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大战略和大布局。为我国农村改革40年后发展明确了改革方向、发展路径,特别把乡村振兴作为东北全面振兴重要内容,增强了我省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紧迫性和战略性。

二、东北全面振兴实质是做强做优做大实体经济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也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显著增强我国经济质量优势。”[7]东北是我国工业经济体系的重点、制造业的强点和基石,是新时代构建现代化实体经济体系不可缺少的关键。基于这一点,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中,从我省的东部农业农村,飞跨西部的工业重市齐齐哈尔市,重点考察两家有特色、“国宝级”的并属于“共和国长子”大型国有企业,目的是推进国企改革和发展,发展东北及我国实体经济,为推进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把脉开方。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中围绕这一重点,又到辽宁省,考察一个国有大企业和一个民营企业,还有抚顺矿业集团,到矿工家调研,参观雷锋纪念馆等并作了重要讲话。这些结合调研实际,有针对性的讲话为在新时代推进东北振兴,发展东北制造业,做强做优做大实体经济指明了前进方向。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国企和民企及座谈会上讲话,对深化东北全面振兴,发展新时代实体经济体系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其一,首次公开批驳了怀疑、唱衰东北振兴及国企改革言论是错误的。自党中央在十六大推出东北振兴战略以来,怀疑、唱衰东北振兴及国企改革的言论不断,甚至一浪高过一浪。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了齐齐哈尔市两个“国宝级”的国有大型国企后,到辽宁辽阳石化公司考察,铁的事实已宣布怀疑论、唱衰论的破产,更加坚定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中提出的“两个毫不动摇”观点。9月27日上午,在辽宁辽阳石化公司考察讲话中指出:“我们的国有企业要继续做强做优做大,那种不要国有企业、搞小国有企业的说法、论调都是错误的、片面的。任何怀疑、唱衰国有企业的思想和言论都是错误的。”[8]东北振兴及东北国有企业改革转型成功,新动能培育,快速高质量发展已有力证明“怀疑论”“唱衰论”的荒谬。仅以黑龙江省为证,全力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极大增强了国企经济活力。在2016年完成12户、2017年完成11户的基础上,今年又完成15户省属企业子公司混改。国资国企改革成效显著,2017年省国资委出资企业实现营业收入614.6亿元,同比增长16.3%;利润总额34亿元,同比减亏增利47亿元;上缴税费34亿元,同比增长39.3%。今年1月至8月,省国资委出资企业经济运行持续向好,累计实现营业收入398.3亿元,同比增加4.3亿元,增长1.1%;利润总额20.3亿元,同比增加1.3亿元,增长7%;实际上缴税费38.5亿元,同比增加12.4亿元,增长47.4%。事实有力证明了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讲话结论和观点。

其二,新时代深化东北振兴,必须全面深化改革。习近平总书记在沈阳座谈会上讲话,要求东北要做到“三个下功夫”“五个有利于”和“四个改革”。 习近平总书记是以全面深化改革为动力来推进东北振兴。在听取东北三省及内蒙古主要领导汇报后讲话中强调:“要坚定改革信心,在谋划地区改革发展思路上下功夫,在解决突出问题上下功夫,在缴发基层改革活力上下功夫。要重点从有利于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利于加快培育經济增长新动能、有利于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有利于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有利于调动保护广大干部群众积极性等方面完善改革思路,做实改革措施,释放改革给力,提高改革效能。”[9]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三个下功夫”和“五个有利于”,完全是为了全面深化“四个改革”,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东北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切实把实体经济做强做优做大并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

习近平总书记在我省考察的中国一重就是靠全面深化改革,实现了由生产导向转向市场导向的大变,做到了由亏损到盈利。在东北振兴和国企改革中,一重曾召开了180余场改革和解放思想大讨论,整改具体问题226项,形成了以营销为龙头的经营新机制,建立“内部模拟法人实体运行”和“研产供销运用快速联动反应”机制,以改革倒逼振兴发展,使老国企焕发新生机,在振兴中形成新动能。因此得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高度肯定和好评。被誉为“中国铝镁加工摇篮”的东北轻合金有限公司,在全面深化改革动力推动下加速前行。仅用一年零九个月时间于2017年实现了扭亏为盈的第一步。在2018年1月至8月,实现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28.5%,利润同比增加9792万元,为在2018年实现主营盈利,全面本质脱贫的第二步打下了坚实基础。建龙北满特钢的混改,实现了从“步履维艰”到“活力四射”的巨大转变。铁的事实证明了:只要做到“三个下功夫”“五个有利于”的就能够实现“四个改革”的全面深化改革,就会有力推动国企改革成功和振兴发展,使东北老工业基地由改革迈向振兴强大之路。

其三,东北和国企要依靠科技创新才能实现转型升级,达到做强做优做大实体经济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目的。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10]在东北考察国企、民企时始终坚持这一理念,反复强调,不论是农业、国企和民企都要抓好科技创新,培育壮大新动能,激发企业创新驱动内生动力,实现企业转型。在中车齐车集团观看铁路货车疲劳和振动试验,在听取汇后强调“齐车要乘势而为,乘势而上,加强自主创新,做好内功,不断推出新技术、新产品、新服务,永远掌握主动,不断做强做优做大。”[11]在中国一重集团考察时还一针见血地指出了问题[12],“东北人才不少,技术基础雄厚,干部素质也不错,往往就缺一点创新精神和思想格局。”[13]可谓一针见血,尖锐指出了以往国企改革及振兴发展滞后的原因。

习近平总书记辽宁考察中国石油辽阳石化公司,该公司是“国家的种子队、国企的种子队”。该公司在历史上就以创新创造著称,当年我国棉布紧张时,创造性生产了“的确凉”,缓解了人们物质生活需求上的矛盾。这次考察又指出“国有企业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要不断自我完善。”在考察亚洲最大工业铝挤压产品研发制造商——辽宁忠旺集团,反复向工人询问生产工艺、技术要点,实质是鼓励和支持国企、民企都要依靠科技创新,用创新这个第一动力把实体经济做强做大做优,由此实现东北工业振兴。

总之,习近平总书记这些语重心长的考察讲话,告诫人们不论是农业,还是工业,不论是国企和民企都必须依靠科技创新,用创新实现产业和企业转型升级,进入新时代,面对世界上单边主义、贸易保护主义严峻挑战,东北振兴的难度空前加大、压力空前凸显,困难空前增多,东北三省必须全力抓好抓实创新,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谋振兴,这样才能做强做优做大实体经济,以实体经济为基石实现东北全面振兴,再现东北经济的辉煌,形成一条支持中华民族复兴的经济带。

三、东北振兴战略的新时代独特地位和深远价值

站在新时代审视东北及东北振兴战略,透视世界单边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兴起,会使我们深刻认识到东北振兴重要战略地位和作用,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群中具有不可缺乏性,不可替代性,切不要用单一的GDP尺度来衡量东北振兴战略及国家现代化经济体系中的价值。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讲话意义不在于为东北振兴开的“药方”,而在于深化了人们对东北及东北振兴战略地位、功能的认知。习近平总书记是在国际上多边主义与单边主义、贸易保护主义与开放的较量中,在总结改革开放40年大背景下再次视察东北的,在沈阳座谈会讲话提出新的战略思考,指出:“要以东北地区与东部地区对口合作为依托,深入推进东北振兴与京津冀协调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国家重大战略的对接和交流合作,使南北互动起来。”[14]这是立足世情来谋划东北振兴发展的新思想和新战略,是站在当今世界和国家发展大局高度、大势的角度提出的,极大提升了东北振兴战略的地位、功能、作用,培育新时代的东北现代化的经济圈,形成推动我国经济发展新增长极。

第一,新时代东北振兴必须走自主和自力更生道路。习近平总书记是站在中美贸易战正酣大背景下考察东北工农业,第一次把东北振兴与反对单边主义、贸易保护主义结合起来,并站在新时代战略高度强调农业发展、工业发展、制造业发展及创新发展等,使讲话站位高、接世情、符国情和企情、农情。习近平总书记到东北第一站,就到有“中国绿色米都”之称的建三江管理局考察。当他双手捧起一碗米时说:“中国粮食,中国饭碗”其涵义极深。中国饭碗装上中国粮食我们就什么贸易战也不怕,如果装上别人粮食我们就危机。在中国一重集团面对一重科技创新成果指出:“国际上,先进技术、关键技术越来越难已获得,单边主义、贸易保护上升,逼着我们走自力更生的道路,这不是坏事,中国最终还是靠自己。”当下西方敌对势力千方百计阻碍我国健康发展,在政治上攻击、思想文化上渗透、军事上挑衅、技术上封锁、贸易上欺凌等,就是不让我国顺利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历史与现实证明,我们必须走自力更生道路,发展靠自己。习近平总书记今年9月12日在第四届(俄罗斯远东)“东方经济论坛”提出了具有习氏特色的“中国方案”,就是针对西方世界强权政治、單边主义、保护主义抬头的严峻现实,指出东北亚地区经济贸易合作发展。这次东北视察讲话仍是站在世界大局战略高度,面对中美贸易战严峻现实,为推进东北振兴指出了战略发展路径,要求我们要利用区域、地缘优势发展实体经济,实现东北振兴发展。

第二,新时代东北振兴必须打造成为新的经济增长极。习近平总书记在沈阳座谈讲话是把东北振兴与中华民族复兴结合起来,从这个视角给东北振兴发展开出六副药的“药方”,把东北全面振兴战略与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战略并列,作为一个战略群提出完全符合世情国情区情。我们要从新时代这四个战略群高度把握、理解、认识和推进东北振兴战略,认清东北振兴的战略在我国发展大局中的空间价值。东北地区拥有10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1亿多人口,并建有一大批关系国民经济命脉和国家安全战略性的产业,制造业门类齐全并体系化,是我国实体经济的重要家底。东北地区资源丰富、地缘优势明显,地区战略意义重大,切不要仅从GDP多少及经济发展速度、位次来衡量东北。东北地区从历史到现在都是全国经济不可缺少的增长极,更是未来全国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关键环节。所以,东北振兴战略自然是国家级的大战略、大布局。基于此,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到东北调研考察,2015年7月在长春召开了部分省区党委主要负责人会议深入分析了东北地区经济形势,对新一轮东北振兴做了战略性部署。同年12月份,又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若干意见》,力争到2020年东北地区要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重大成果,在这个基础上再用10年左右时间,实现东北全面振兴。这次沈阳座谈会议又是在新时代中美贸战正酣条件下又开出了东北振兴的战略性新药方,构建新的战略体系,目的是使东北地区成为我国经济的新增长极,助力中国民族伟大复兴。

第三,新时代东北振兴必须在“一带一路”中打造开放合作新高地。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坚持打开国门搞建设,积极促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努力实现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民心相通,打造国际合作新平台,增添共同发展新动力。”[15]这是习近平总书记东北考察讲话的新理念、新要求、新定位、新高度。在中车齐车集团考察中指出:“装备制造业是国之重器,是实体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把握优势、乘势而上,做强做优做大。当前,国家正在推进高质量发展,建设‘一带一路,正是装备制造业大有可为之机,要继续练好‘内功,继续改革创新,确保永立不败之地,永远掌握主动权。”[16]虽然是对中车齐车集团的要求,实则是第一次把东北振兴与“一带一路”大战略结合起来,要求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利用“一带一路”的战略带推动东北振兴发展。习近平总书记为东北振兴开出六个“药方”时指出:“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建设开放合作高地。”[17]在中美贸易战较量中,面对单边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严峻挑战,我们要抓住共建“一带一路”得到广泛认可的良机,在开放合作中推进东北振兴发展。习近平总书记9月12日在俄罗斯第四届东方论坛上提出的东北亚经济合作方案,我们要利用好朝鲜半岛缓和、东北亚经济圈构建、中蒙俄经济走廊及中俄贸易不断加大的千载难逢的良机,构建东北对外开放合作的新高地,以开放倒逼东北地区改革,用开放的动力推进东北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使之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经济带,建设新龙江,助推中国梦的实现。

参考文献

[1][7][10][15]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26,24,25,48.

[2][3][4][5][6][9][11][12][14][16][17]解放思想锐意进取深化改革破解矛盾的新气象新担当新作为推进东北振兴[N].黑龙江日报,2018-09-29(1).

[8][13]奋力书写东北振兴的时代新篇[N].黑龙江日报,2018-09-30(1).

[责任编辑:张学玲]

猜你喜欢
新时代
新时代网络新闻采访特点研究
新时代小学教育管理的发展方向及思路创新
基于人才成长的乡镇成人教育研究
新时代背景下小学德育管理研究
浅谈新媒体环境下电视台出镜记者如何做好新闻报道
搁浅的“新时代”,“朴氏外交”因何三鼓而竭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