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沙县禹谟勘查区9号煤煤质特征分析与评价

2018-03-02 03:30张廷学
西部探矿工程 2018年2期
关键词:质体发热量煤岩

张廷学

(贵州省煤田地质局地质勘察研究院,贵州贵阳550000)

1 地质概况

勘查区位于贵州省毕节市金沙县南部及黔西县北部,勘查区南北长约1~22km,东西宽约2~12km,为一不规则多边形,面积约258.72km2。

勘查区含煤地层为二叠系上统龙潭组(P3l),总厚约97.53~131.52m,平均厚约111.12m。二叠系上统龙潭组划分为龙潭组一段和龙潭组二段。

龙潭组一段:上至标二灰岩底部,该段厚度47.56~74.53m,下至P2m顶界。平均厚55.00m。含12、13、15号煤层。可采煤层平均总厚2.30m,可采含煤系数4.18%。

龙潭组二段:底部为灰色中厚层状灰岩(B2),顶部至长兴组深灰色燧石灰岩。该段厚48.16~71.72m,平均厚56.12m。含4、5、7、9号煤层。可采煤层平均总厚4.69m,可采含煤系数8.36%。

二叠系上统龙潭组含煤8~16层,含煤总厚5.31~14.60m,平均总厚11.19m,含煤系数10.07%;可采煤层有(4、7、9、13、15)5层,可采煤层总厚2.67~10.36m,平均总厚6.96m,可采含煤系数6.26%。其中9号煤为全区可采,4号煤、7号煤、15号煤为大部可采,13号煤为局部可采。

9煤层位于龙潭组二段(P3l2)下部,全层厚度1.05~4.06m,平均厚2.49m,少量钻孔含1层夹矸,煤层结构简单,较稳定煤层,全区可采。勘查区范围内,获总资源储量194047.7×104t。9号煤层勘查区煤炭资源总量为64645×104t,占总资源量的33.3%。所以,为了将来煤炭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利用,总结该煤层煤质变化规律及工业用途是很重要的。

2 煤岩特征

2.1 物理性质

勘查区9号煤层以黑色为主,其次灰黑色。玻璃光泽为主,少量沥青光泽;煤层结构以条带状结构为主。块状为主,少量碎块状、粒状。断口以参差状为主,少量贝壳状、阶梯状;发育较多内生和外生裂隙,方解石以薄膜状、细脉状、网络状充填,少数零星煤层充填星点状黄铁矿结核。真相对密度(TRD)值:1.62g/cm3,视相对密度(ARD)值:1.53g/cm3。

2.2 宏观煤岩成分及类型

禹谟井田在2孔中采了2件9号煤进行煤岩鉴定,化验结果表明:宏观煤岩成分以亮煤为主,暗煤次之,夹少量镜煤和丝炭条带。所以宏观煤岩类型以半亮型为主,其次半暗型。

2.3 显微煤岩组分

2.3.1 有机组分

9煤层煤岩样进行镜下煤岩鉴定以后,有机组分划分为镜质组和惰质组。含矿物基有机总量值84.64%~93.06%,平均值88.85%;去矿物基有机总量值100.00%。9煤层镜质组高达82.96%~86.76%,平均值84.86%,主要以基质镜质体和透镜状、细条带状的均质镜质体,其次结构镜质体和碎屑镜质体;惰质组仅为17.04%~13.24%,平均值15.14%,主要以透镜状或者不规则状的半丝质体、氧化丝质体为主,其次碎屑惰质体,少许微粒体,还有粗粒体、分泌体散布于基质镜质体之中;综上所述,镜质组与惰质组含量之和大于95%,故煤层显微煤岩类型评定为微镜惰煤。

2.3.2 无机组分

无机组分主要为粘土矿物,石英矿物次之,少许碳酸盐,最少的是黄铁矿。无机组分总量值6.94%~15.36%,平均值11.15%。

(1)粘土类矿物:主要以团块状、浸染状大量产出,其次呈细分散状、斑点状散布在基质镜质体之中,少许呈透镜状和充填胞腔。范围2.47%~7.11%,平均值4.79%。

(2)硫化物组:主要以为微粒状、星点状及细粒状分散状态分布,其次为莓粒状产出,少许充填胞腔,还有充填裂隙。范围0.19%~0.48%,平均值0.34%。

(3)碳酸盐组:主要以强非均质性、闪突起与多色性、双反射为主,多数为细脉状充填在裂隙或裂缝中,少许充填胞腔。范围1.65%~2.05%,平均值1.84%。

(4)氧化物组:主要以微细粒状、细粒状散布在基质镜质体之中,其次为不规则粒状和充填胞腔,其中含有的粒度均匀,分选较好。范围2.66%~5.75%,平均值4.21%。

3 工业分析

3.1 水分

勘查区原煤水分化验煤样33件,化验数据表明,水分值范围0.29%~3.28%,平均值1.73%。浮煤化验煤样33件,水分值范围0.28%~2.83%,平均值1.01%。原、浮煤皆划分为特低全水分煤。

3.2 灰分

3.3 灰成分

勘查区原煤煤灰成分化验煤样15件,化验结果详见表1,从表1可以看出,SiO2、Al2O3、Fe2O3含量之和占总灰分成的88.56%,其余含量所占比例很小,最小的为MgO,仅仅只有0.51%。

3.4 挥发分产率及固定碳

表1 原煤灰成分

勘查区原煤及浮煤挥发分产率及固定碳化验煤样33件,由化验结果得出,干燥无灰基挥发分的产率范围4.89%~11.80%,平均值7.11%。浮煤的干燥无灰基挥发分的产率范围4.29%~7.04%,平均值5.72%。按《煤的挥发分产率分级》MT/T 849-2000规范,原浮煤划分为特低挥发分煤。

原煤的干燥基固定碳具有57.04%~84.59%,平均值高达76.81%。按照《煤的固定碳分级》MT/T 561-2008规范,划分为高固定碳煤。

4 元素分析

勘查区进行了原浮煤测试煤样5件和浮煤测试煤样6件,化验结果见表2。

表2 原、浮煤元素分析表

从表2可以看出,原浮煤的Cdaf平均值分别91.30%、92.98%;原浮煤的(Ndaf)平均值分别为0.97%、1.15%;原浮煤的[(O+S)]daf平均值分别为4.35%、2.52%;原浮煤的(Hdaf)平均值3.38%、3.01%。所以,每项化验参数浮动变化小,皆较稳定。

4.1 有害元素

4.1.1硫

勘查区化验原煤煤样33件进行干燥基全硫化验,化验参数表明,原煤干燥基全硫的含量范围0.39%~5.84%,平均值1.93%。浮煤的干燥基全硫含量范围0.41%~1.50%,平均均值0.76%。依据《煤炭质量分级第2部分:硫分》GB/T 15224.2-2010规范,由动力煤硫分的分级标准,把原煤划分为中硫煤。

地理学是一门古老而年轻的科学。从一定意义上讲,它的诞生和发展的历史就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文明史。地理学发展至今,已经形成了比较特殊的研究对象、独特的研究方法、完整的理论体系、鲜明的学科思想,成为一门具有显著基础性、鲜明时代性特色的现代科学。高中阶段的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在形成,知识积累已较厚实,认知能力比较强,思维比较活跃[1],情感世界比较丰富,我们的教学如果还局限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这一层面上显然是不够的,这既难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更难适应新的课程标准。

勘查区硫分浮动变化不大,主要以分布于中部及南部的中硫煤为主;其次,位于勘查区北东部、北部、中部、东部,是高硫煤分布场所;再次,位于西部及北西部,仅仅少许分布低硫煤;另外,位于北西部,含零星分布状态的特低硫煤。见图1。

勘查区对28件煤样化验形态硫,化验结果见表3。

从表3易知,在全硫的总含量1.88%之中,占比例最大的是硫化铁硫(74.47%),其次是有机硫(24.47%),最少的是硫酸盐硫(1.06%)。

综上所述,无机硫化铁硫含量占原煤中的硫的统治地位,其次硫酸盐硫,有机硫甚微。因黄铁矿硫在9号煤原煤硫分之中为主,故洗选脱硫的效果佳。浮煤的全硫与原煤的全硫比值(Sop)39.38%,煤层脱硫率值60.62%,煤层的理论脱硫预测指标值Sop≤45%,可获得大于55%脱硫率,故煤层划分为容易脱硫煤。

4.1.2 其它有害元素

勘查区对有害元素进行20件原煤煤样化验,化验结果见表4。

从表4得出,原煤磷是低磷分煤;原煤砷是一级含砷煤;原煤氯是特低氯煤;原煤氟是低氟煤。

4.2 稀散、放射性元素

表3 9号煤硫分化验表

表4 9号煤层有害元素化验表

表5 9号煤层稀散、放射性元素元素化验表

勘查区对稀散、放射性元素进行24件原煤煤样化验,化验结果见表5。从表5得出,锗是低锗煤,镓平均值11×10-6。铀平均值5×10-6。钍平均值5×10-6。五氧化二钒平均值86×10-6,所以,煤层中的锗、铀、钍、五氧化二钒达不到工业利用品位,没有工业利用价值。

5 工艺性质

5.1 发热量

勘查区对原煤煤样33件和浮煤煤样4件进行发热量化验,化验后指标如表6所示。

从表6得出,原煤的干燥基高位发热量平均值28.80MJ/kg,原煤的干燥基低位发热量平均值28.26MJ/kg,浮煤的干燥基高位发热量平均值为32.56MJ/kg。依据《煤炭质量分级、第3部分:发热量》GB/T 15224.3-2010规范,该煤层划分为高发热量煤。

表6 9号煤层发热量化验表

5.2 其它工艺性质

(1)热稳定性。勘查区对2件煤样进行化验,TS+6为74.2%~88.8%,平均值81.5%。依据《煤的热稳定性分级》MT/T 560-2008规范,9煤层划分为高热稳定性煤(HTS)。

(2)煤对CO2化学反应性。勘查区对2件煤样进行化验,化验结果表明,当温度于950℃,α范围20.0%~26.2%,平均值23.1%;当温度于1000℃,α范围25.3%~35.0%,平均值30.15%。

故温度在950℃和1000℃时,化验的α值皆小于50%,说明该煤层对CO2还原率是比较低的,故本区煤层是弱还原性煤。

(3)灰熔融性。勘查区对15件煤样化验,化验结果表明,煤灰软化温度范围值1160℃~>1500℃,平均值1399℃,是较高软化温度灰。煤灰流动温度范围值1250℃~>1500℃,平均值1453℃,是较高流动温度灰。

(4)煤灰粘度。勘查区对9号煤层进行了煤灰粘度化验,化验结果见表7。

表7 9煤层煤灰粘度特性试验成果表

从表7易知,只有温度大于1500℃,9号煤层在炉口才能顺利排渣。但是当温度大于1400℃,9号煤既可用于液态排渣锅炉用煤,又可用于固定床煤气化炉用煤。

(5)结渣性。勘查区对9煤层进行了结渣性化验,化验结果显示,若鼓风强度值为0.1m/s、0.2m/s、0.3m/s的时候,化验的结渣率值为29.8%、45.6%、25.1%,故该煤层是中等结渣区和中等结渣煤层。

(6)可选性。勘查区对9号煤层进行筛分浮沉大样一件,筛分实验结果见表8。

表8 9煤层筛分实验试验成果表

浮沉实验:该煤层13~0.5mm级在小于1.50g/cm3低密度级时,浮物产率为58.34%。在当灰分为10.0%时,理论分选密度为1.59g/cm3(小于1.70g/cm3),±0.1含量为38.1%,扣除沉矸(大于2.00g/cm3)4.2%,得±0.1含量为39.8%,为难选煤。

当灰分为13.0%时,理论分选密度为1.90g/cm3(大于1.70g/cm3),±0.1含量为2.5%,扣除低密度物(小于1.50g/cm3)58.3%,得±0.1含量为6.0%,为易选煤(见图2)。

图2 9号煤层简易可选性曲线图

6 煤类

9煤层浮煤干燥无灰基挥发分的平均产率值5.72%。浮煤干燥无灰基氢含量平均值3.38%。依据《中国煤炭分类》GB/T 5751-2009规范,划定为无烟煤三号。

7 结束语

9号煤层属于低灰煤、低挥发分、高固定碳、中硫、高热值、高热稳定性、易选性、洗选脱硫效果好、一级含砷、特低氯、低磷、低氟无烟煤。因勘查区内该煤层全区可采,平均全程厚度2.49m,且其它煤层(除7号煤中硫煤)均属于中高硫—高硫煤,故9号煤层具有广阔的开发利用前景。

[1]张仁贵.贵州省金沙县禹谟煤炭整装勘查报告[R].2015.

[2]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GB/T 15224.1-2010煤炭质量分级第一部分:灰分[S].北京:中国标准化出版社,2010.

[3]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GB/T 15224.2-2010煤炭质量分级第一部分:硫分[S].北京:中国标准化出版社,2010.

[4]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GB/T 15224.3-2010.煤炭质量分级第一部分:发热量[S].北京:中国标准化出版社,2010.

[5]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GB5751-2009中国煤炭分类国家标准[S].北京:中国标准化出版社,2009.

猜你喜欢
质体发热量煤岩
煤炭中全水分对发热量的影响分析
煤炭中全水分对收到基低位发热量影响的规律分析
玉华矿4-2煤裂隙煤岩三轴压缩破坏机理研究
番茄叶衰老诱导质体小球降解的亚细胞途径分析
基于CT扫描的不同围压下煤岩裂隙损伤特性研究
浅析单一煤种及混煤中灰分与发热量的相关关系
我国部分地区绒山羊乏质体感染情况调查
顶质体
——有效的抗弓形虫药物靶标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在动力煤低位发热量测定中的应用
醇质体在经皮给药系统中的应用研究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