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将工匠精神融入中职英语教学

2018-03-02 07:46马剑
职业 2018年2期
关键词:就业导向中职英语工匠精神

马剑

摘 要:中职教育以学生就业为导向,为企业和社会培养适应发展新需求的高素质技能人才,因而将工匠精神融入职业教育教学中十分必要。本文探讨了将工匠精神融入中职英语教学的重要性,并阐述了具体方法。

关键词:工匠精神 就业导向 中职英语 教学研究

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工匠精神”,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工匠精神,在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的过程中,工匠精神也被赋予了新的意义。《中国制造2025》提出,要培养适应时代需要的技能型人才,中职院校作为为社会输送技能型人才的中坚力量,要努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将工匠精神融入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中,为快速发展的经济社会提供更多极具匠心的德技双馨的高技能人才。

一、工匠精神与中职英语教学的关系

1.工匠精神的概念

“工匠精神”就是指工匠们根据顾客的需求,一丝不苟、精益求精地完成产品制作的精神。在当前我国经济结构转型,由“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的关键期,社会经济对技能型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技能型人才不仅要有高超的技能,还要爱岗敬业、严谨专注、精益求精,更要有敢于探索创新的工匠精神。

2.工匠精神与中职英语教学的关系

职业教育的目的是为社会各行各业输送技能型人才,中职院校英语教学以学生就业为导向,目标就是为企业行业培养英语技能人才。因此,英语教学内容要联系企业岗位要求,渗透职业素养,在关注学生技能培养的同时,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索创新能力。总而言之,中职院校英语教学要理论联系实际,将专业知识与行业信息紧密结合,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以及对企业行业的认知度等综合素质,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二、将工匠精神融入中职英语教学的重要性

1.有利于改革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

将工匠精神融入中职英语教学中,以就业为导向,根据就业岗位的目标要求,在提高学生职业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观念,避免了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均做出改变,使学生处于教学的主体地位,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知识、技能、价值观三方教学目标的实现。

2.有利于工学结合

在中职英语教学中融入工匠精神,能加深学校和行业企业的联系,促进理论知识和实践内容相结合,不仅提高了学生实际运用英语的能力,而且培养了学生对岗位需求的综合认知能力,有利于学生对行业企业产生认知感和归属感,实现校企无缝对接。

三、中职英语教学中工匠精神的有效融入

1.充分利用互联网,改革教学模式

在互联网大数据时代的今天,我们可以通过网络找到很多英语精品课程,利用慕课、微课的形式,将工匠精神融入到教学中,增强英语教育的吸引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提高英语课程的教学效果。

2.重视专业内容与市场的无缝对接

中职英语教学必须根据企业需求,重视专业内容和市场需求的对接,并根据市场的变化适时做出相应的调整,这样培养目标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与需求,才能保障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质量。

3.培养中职英语教师的工匠精神

教师首先要具备爱岗敬业、认真严谨的态度。要增强英语教研组的作用,教师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勤沟通交流,改变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老教师与年轻教师结对子,向专业教师、企业专家请教交流,深入了解行业企业的最新动态和发展信息,加强“双师型”英语教师队伍建设,提升中职院校英语教师的专业教学能力和行业指导能力。

工匠精神是一种严谨专注、精益求精、爱岗敬业的工作态度,对于企业的发展和国家的强盛都具有积极的意义。中职院校承担着为社会输送高素质技能人才的重要任务,要把工匠精神融入各科教学中。中职院校英语教学要在工匠精神的引导下,让学生在学习专业英语知识的同时,深刻领悟职业道德、企业文化,使教学工作不断地改革、完善和提高,实现校企无缝对接。

参考文献:

[1]李梦卿,杨秋月.技能型人才培养与“工匠精神”培育的关联耦合研究[J].职教论坛, 2016(16).

[2]郎学军,王荧婷.基于工匠精神培育的職业教育课程建设浅论[J].职业教育研究,2017(5).

(作者单位:衡水技师学院)endprint

猜你喜欢
就业导向中职英语工匠精神
浅谈“互联网+中职英语教学”革新的影响
中职英语口语互动教学探究
渗透专业元素,提高职业能力
以就业为导向,高职教育中《儿童常见病护理》课程教法的实践与研究
德日“工匠精神”,中国怎么学
政府官员也需要“工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