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教学案例

2018-03-03 15:50山东省肥城师范学校附属小学武国栋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18年5期
关键词:物体鸡蛋生活化

山东省肥城师范学校附属小学 武国栋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知道使沉下去的物体浮起来的方法,如:改变物体的形状、借助漂浮物、改变自身重量、水里加盐或糖;能将学到的沉浮知识与日常生活中的有关现象相结合并会解释。

2.过程与方法:教师演示实验与学生分组实验相结合,通过实验探究找出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的方法,并填写实验报告进行汇报。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将科学课堂与日常生活相结合,增强学生热爱科学、应用科学的学习意识,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猜想使沉下去的物体浮起来的方法,如:改变物体形状、借助漂浮物、改变自身重量、水里加盐或糖。

难点:通过实验探究,验证使沉在水下的物体浮起来的方法。

三、教学准备

水槽、水、鸡蛋、土豆块、橡皮泥、铝箔、玻璃球、硬币、小潜艇、盐、糖、透明塑料杯、筷子或吸管、细铁丝、线、针或牙签、塑料泡沫。

四、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鸡蛋,把它放到水中会怎样呢?

学生猜测并且互相交流。

师:鸡蛋到底会沉还是会浮呢?请睁大眼睛认真看。

教师演示。(将鸡蛋慢慢放入水中)现象:鸡蛋入水后,慢慢沉下去。

师:我们有没有办法使沉在水里的鸡蛋浮起来呢?

生:加盐,加糖……

师:你怎么知道加了盐能使沉在水中的鸡蛋浮起来?

生:听说……

师:你自己试过吗?(生:没有)科学中只有亲手试过才能知道这个方法行不行,现在我们一起试一试吧,请看。

教师演示。(边加盐,边用筷子慢慢搅拌)现象:鸡蛋慢慢浮起来了。

师:看来,沉在水中的物体可以使用一定的方法使它浮起来啊!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

(二)讨论猜想

师:同学们请看,老师这边有一个“科学实验器材超市”,每个小组可以选择你认为需要的实验器材。现在小组讨论选择,确定物体名称和准备采用的实验方法。

1.小组交流讨论,教师巡视参与讨论。

2.汇报猜想

师:下面请各小组汇报一下,你们将采取什么方法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

第一小组:我们打算利用橡皮泥和铝箔,改变它们的形状,做成小船的样式,看能否浮在水面上。

第二小组:我们准备借助漂浮物,看能不能让玻璃球浮在水面上。

第三小组:像老师刚才演示的那样,我们往水中加盐或糖,看土豆块能不能浮起来。

第四小组:我们准备探究小潜艇的奥秘,看它是怎样浮起来沉下去的。

师:同学们的想法都很好,在进行实验之前我们就要大胆猜想,你已经成功了一半。

(三)实验探究

师:下面就让我们通过实验来验证你们的猜想吧!先请组长到我们的“科学实验器材超市”领取自己需要的器材,一定要注意安全。

师:在实验中注意这几点:

(课件出示活动提示:小组成员明确分工、合作完成;积极、轻声讨论,不干扰其他小组,养成文明探究的习惯;注意用水卫生,如果不小心把水溅出来,及时用毛巾擦干。)

1.分小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2.填写实验报告。

有研究指出,该疾病相关危险因素包含低体重质量儿、早产儿等。该疾病的病死率较高,在此其中,接近20.00%~40.00%需进行外科治疗。对于严重者,病死率高达30.00%~40.00%。这部分患儿即便顺利存活,也可能遗留程度不一的败血症、断肠综合征等等[4]。

(四)实验汇报

师:哪个小组想展示一下你们的实验结果?

第一小组:使橡皮泥和铝箔浮起来。

师生研讨,确定让橡皮泥和铝箔浮起来的方法——改变形状,做成船形。

师:(课件展示)生活中,各种各样船的图片及学生实验视频。

第二小组:使玻璃球浮起来。

师生研讨,确定让玻璃球浮起来的方法——借助漂浮物。

师:(课件展示)生活中,水面上的指向标、浮桥等图片,以及人们借助救生圈游泳的视频。

师生研讨,确定使土豆块浮起来的方法——往水中加盐或糖。

师:(课件展示)生活中,腌咸菜的视频以及死海不死的奥秘视频资料。

第四小组:使小潜艇浮起来或沉下去。

师生共同解释小潜艇通过排水、进水控制上浮、下沉的道理。

师:(课件展示)潜艇模型浮沉原理及动画演示,以及潜水艇在水中上浮、下沉的原理视频资料。

五、小结评价

师:刚才我们利用了哪些方法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

学生小结。

六、拓展延伸

1.怎样让鱼网在水中“立”起来?

2.怎样使浮在水面上的物体沉入水里?

教学反思:

1.生活化的科学探究

科学教学应以探究为核心,注重让学生亲身经历一个科学探究的过程,使探究体验能找到生活中的缩影。

针对学生的特点,本课教学采用了“分析现象、提出猜想、实验探究”的教学模式。在学生根据实验仪器设计实验的环节,我让学生经过充分的小组讨论,提出猜想,并且明确怎样去做这个实验,使学生做到心中有数,这样在以后的实验过程中才能有针对性。通过这样的措施,使学生的兴奋点不断推向高潮,同时,也使学生不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2.生活化的探究材料

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必然要借助一定的探究材料,这是实现儿童科学探究过程的必要条件。小学科学课的探究材料包括可供观察、探究的所有信息材料和实物材料。提供学生科学的实验仪器有的时候也是非常有必要的,但是实验室的仪器容易使学生一定的陌生感,同时也不利于学生课后继续进行科学探究。

针对于此,我在教学中尽量选用一些学生平时比较熟的材料,有了这些生活化的材料,就极大拉近了学生与科学的距离,使我们的科学学习不再神秘,更具亲切感。

3.生活化的拓展延伸

生活化的课外活动既巩固扩展了学生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思维能力,促使学生探究能力的发展,培养创新精神。有助于学生将课堂学得的科学知识、技能运用到自己的实际生活中,解决一些简单的生活问题,学以致用。久而久之,学生乐于对周围生活和学习中的各种现象提出问题,并自己想办法探究解决,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

总之,通过我的教学,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到处是科学,科学就在自己的身边,学好科学在生活中的用处是那么的广泛,从而对周围世界充满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产生对科学探究的浓厚兴趣,形成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习惯,使学生获得真正的长足发展。

猜你喜欢
物体鸡蛋生活化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如何让数学教学生活化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初探
深刻理解物体的平衡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我们是怎样看到物体的
神奇的鸡蛋画
从鸡蛋开始
认识鸡和鸡蛋
为什么同一物体在世界各地重量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