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进行小学生德育教育

2018-03-03 15:50广东云浮市云安区高村镇中心小学谢永浩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18年5期
关键词:道德德育教材

广东云浮市云安区高村镇中心小学 谢永浩

农村儿童半幼稚半成熟的心理特征以及叛逆不服管教的特点,都决定了直接的德育方式是无法在儿童教育中有效开展的,对孩子的德育只能采取渗透的方式。以各学科课堂的教学为基础,在学生进行阅读、理解、作业的基础上,老师进行德育的渗透教育,从内心深处感化这些儿童的心灵,才能将德育无痕地渗透到农村孩子的心灵深处。

一、各学科教师要具有“德育渗透”的意识

首先、作为《语文课程标准》的教育目标要求之一,情感态度和社会价值观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怀、社会主义意识,逐步建立学生自身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是语文教学的第一要务。在农村小学语文学科中渗透德育目标其实就是落实语文教学目标中情感目标,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道德意识、培养道德情感、确立道德理想、学习道德规范、养成道德习惯、完善道德评价。其它学科如数学、品德、科学等也要具有德育渗透的意识。

针对农村小学生认识能力以及身心发展水平,钻研教材,发现教材的德育渗透点是各学科德育的首要任务,教师对教材的认识和把握,决定一节课的效果如何,教师的课堂调控、德育的渗透都完全取决于对教材的理解和把握。所以说,语文教师要对教材进行深入钻研,熟练把握教材的知识点,要知道课本为什么这么说,只有这样才能采取有效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引导教育。

农村小学生上课的积极性不高,课堂氛围不浓厚,不能形成良好的课堂互动。那么如何在农村小学各学科课堂将课堂与德育渗透点结合起来?我觉得,它们的契合程度取决于教师课前对教材文本的钻研程度,在于对农村小学生学情的掌握程度,在于对教学环节的预设程度,在于课堂上对文本价值的引导程度。

农村小学生之所以存在粗暴、骂人、爱撒谎等的行为,并不是品质恶劣,而是没有形成对是非善恶的评价标准。而明理提升是指在语言文字的教学中逐渐明白道理,并内化为自己自觉的个人品德行为,在日常生活中得以落实和提升。

二、通过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课堂是我们教师对学生教育的主战场。对课文内容进行引申,让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通过大家的讨论,把课文告诉我们的内容归纳出来,学生通过自己的讨论可以很容易掌握应有的德育道理。从中学生可以养成认真细致的优良习。如在体育课上可以培养学生身体素质的同时,能够培养学生顽强的毅力,拼搏的信心与勇气,从小养成自觉学习、刻苦努力、不怕失败、持之以恒的学习精神。各学科都可挖掘爱国主义教育因素。小学生在道德知识的理解上是从比较肤浅的、表面的理解逐步过渡到比较精确的、本质的理解。低年级小学生的理解常常是肤浅的、表面的,具体性很大,概括水平很差。在课堂教学中,有的课文还要联系生活实际进行行为指导,引导学生实践。这样既明理,又导行,才能使学生既知道为什么去做,还知道怎样去做。要让学生结合自身进行比较,确立明确的导行目标,构建课堂多维交往结构,采用小组讨论等方式,就可以满足低年级小学生交流的欲望,通过学生的自我教育、学生之间的相互教育从而产生德育效能。教师可以在设置道德情境的前提下,让学生通过纵向比较:看自己是否比以前进步,或者横向比较:看别的做得好的小朋友是怎么做的,自己是不是和别人做得一样好,在比较中,逐步提高学生的道德意识。

三、多种形式进行德育教育

小学生耳闻目染,其思想认识也已变的逐渐复杂起来。如不能及时的、有针对性的开展教育工作,势必造成社会危害。我们的做法是:摒弃“说教式”、“灌溉式”、“挤压式”的教育方式。巧抓机遇,充分利用“节日庆典、晨会、校班(队)会、国旗下讲话、宣传栏、黑板报、校外德育教育基地”等,不失时机的加强对小学生的思想教育。让学生在实践中,把道德认知自觉的转化为道德行为。例如:在“母亲节”到来之际,我们在学生中开展了“感恩教育”。有的学生为父母制作了一张生日贺卡,有的学生为父母洗一件衣服,有的学生为父母做一顿可口的饭菜。表达出了他们父母养育之恩的感激之情。同学们在实践活动中,提高了思想认识,净化自己的心灵。

四、通过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进行德育教育

思想道德教育在学生成长的道路上,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在德育教育的方式上,做到“三个结合”。即“以人为本”与“依法治校”相结合;“课堂教育”与“课外活动”相结合;“校内教育”与“社会教育”相结合。广泛开展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增进感情,获得友谊。通过一系列的活动,使大家和谐共处、互相帮助、互相尊重,互相谅解,从而形成了良好的校风。我们认为:要使学生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最基本的是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所理解并产生强烈的情感,但这仅用专业知识育人是不够的。德育教育的最终目的,必须使学生获得对“美与丑”、“善与恶”,更加鲜明的辨别力。德育是整个教育的灵魂;是学校教育工作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必须紧扣时代脉搏,紧跟时代步伐,不断的注入新鲜血液,才能真正发挥“德育养德”的育人功效。

加强小学生德育教育工作,是一项长期的、艰苦的、细致的育人工程。它需要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与时俱进,精心策划,不断的用生动的、贴近生活的实例来充实它。

猜你喜欢
道德德育教材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