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课程标准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初探

2018-03-03 15:50广西梧州市藤县金鸡镇大坟小学龙丽华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18年5期
关键词:遍数小学生阅读教学

广西梧州市藤县金鸡镇大坟小学 龙丽华

一、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性

小学生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它能够提高小学生的文学素养,使小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得到锻炼和提升的同时,还使小学生的知识面变得更宽广,拓展了小学生语文知识积累量,使小学生的思维发生扩散,提升小学生的语文知识和认知能力。

教师的阅读教学方法的科学与否直接关系到小学生语文成绩的好坏,因此,教师应运用科学的阅读教学方法,并且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现有认知水平进行合理教学,正确引导学生,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教学习惯,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

二、《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相关规定

1.阅读理念

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使学生获得一定的情感体验,即要求教师应引导学生有感情地阅读课文内容。另外,应教导学生注重积累,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知能力。并将多种阅读方法教给学生,让学生使用探究性的阅读方式进行阅读,摒弃接受型阅读方式,增强学生独立阅读的欲望。

2.阅读目标与内容

教学的目标是使学生能够实现自主阅读,即老师没有教,学生就已经阅读过了。我们知道,在具体的实践教学中,无论老师教得多么好,学生如果不自觉,阅读教学的效果永远不会提高。相反,一旦学生发挥出自主性,教学的效果就会事半功倍。

3.突出多读,重视积累

(1)遍数多

阅读遍数越多,对文章的理解就会越深刻,读的多了,自然就记住了,根本不必一字一句地死记硬背。“多读”,还指多多地朗读,同时也强调了诵读。

(2)数量多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9年间的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其中,小学时期阅读量标准是145万字以上。具体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5万字以上,第二阶段40万字以上,第三阶段100万字以上。

(3)品种多

多读除了要求遍数多、数量多以外,还要品种多。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当丰富阅读内容,读物的种类应当既包括科技、历史方面的书,又包括文学方面的书。不仅要读诗歌、散文、剧本,还要读故事、童话、寓言等,现代、古代的作品都应让学生有所接触。

4.重视能力的培养

阅读能力是指学生接受和理解书面材料的内容和意义的能力,这种能力可以帮助学生获取知识,增加才干。可以说,根据一个人阅读能力的高低可以判断这个人语文素质的高低。阅读能力包括认读、理解、记忆和速度等要素,只有掌握这些要素,才能使自己的阅读能力得到提升,才能更轻松地学习中学、大学的知识。

三、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

1.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良好的阅读习惯可以大大地提高阅读的效果,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应该重点培养小学生的阅读习惯,告知学生专心阅读;在阅读过程中,启发学生多发现问题,多思考;不断丰富阅读内容,增添阅读环节,加强学生字词积累,多给学生留一些自由阅读的时间,引导学生自主阅读。阅读时还应该注重掌握作者的情感变化,与作家进行情感交流;培养学生每天阅读,做好字词积累,并且让学生长期坚持下去,让阅读真正地成为一种习惯。

2.教给学生阅读方法

(1)目标阅读法

目标阅读法就是在阅读前提出一个明确的目标,然后让学生根据这个目标来阅读。目标注入情感,指向性强,学生在有针对性的阅读过程中,通过自主探究产生爱憎。

(2)快速阅读法

教师应当训练小学生快速阅读能力,这样,学生能在快速的阅读过程中集中精力,快速地消化和处理信息。对于篇幅较长的文章,这种方法能够在短时间内获取较多的信息,在潜移默化中促进了学生对信息的加工处理能力,提高小学生阅读速度。

(3)精读法

对于认知能力有限的小学生来说,只有阅读足够的遍数,才能理解文章。培养学生基本阅读能力的一个重要手段就是精读法,它要求学生对文章中的重点内容集中精力、逐字逐句地仔细阅读,并进行认真思考。教师应当选择一些情节生动的段落指导学生进行精读,在精读时,要求学生调动多种感官,一边读,一边想,一边写,引导学生养成认真读书的好习惯,并且让小学生背诵一些句子、段落和文章。

3.教师要引导学生多朗读

朗读是一种基本的阅读方法,教师应该教导学生多进行朗读,帮助小学生集中注意力,使学生更好地品味重点词句,发现文章内涵所在。在阅读教学中,与学生多进行沟通交流,提升小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其对语文的感悟。阅读课上,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进行课前朗诵,使学生快速进入到语文阅读学习状态中。还可以根据课文主题指定重复朗读的部分,使学生深刻理解课文境界。

4.注重学生在阅读中发挥想象力,发散思维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注意选择适合小学生认知水平的文本教材,创设愉悦轻松的情境,在入情入境的阅读中快乐地学习。激发小学生的阅读兴趣,增强其学习主动性,引发探究意向和动力,使学生兴趣盎然地享受阅读,乐于阅读,领会到语文阅读的乐趣,读出作者的情感变化,感受到文章内在的感情,与作家进行情感交流,产生共鸣,真正做到激励、唤醒、鼓舞。在教学过程中恰当运用现代化设备进行辅助教学,将课文内容所要表达的情境通过声情并茂的动感形式直观地展现出来,更好地引导学生在情境感染下发散思维,发挥想象,锻炼和培养创新能力。

5.训练学生多思多问

要想使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得到提升,必须教导学生多读多问,学生只有敢于提出问题,善于解决问题,才能取得进步。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勤于动脑,启发学生多思多问,告知学生发现的技巧,使学生提出的问题具有一定的意义和针对性。

通过这种方式,教师可以判断学生在阅读学习中是否理解了阅读内容,掌握了学习的重点。

若是学生提出的疑问一直停留在表面,就说明学生没有领会到教学的主旨。教师应当有意识地增加与学生的互动,通过相互沟通,促进学生加深对写作背景和动机的理解,使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让课堂“活”起来,让语言“活”起来,实现阅读教学的目标。

猜你喜欢
遍数小学生阅读教学
公路路基压实质量GeoGauge 与灌砂法检测相关性分析
填石路基压实质量检测及控制分析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霓裳羽衣曲》的遍数
数羊
我是小学生
谈高中研究性阅读教学
如何进行初中英语阅读教学
非常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