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应多给学生自由

2018-03-05 21:25谭彩霞
课外语文·下 2018年12期
关键词:表达言论心灵

谭彩霞

【摘要】语文教学是民之根本,它应该为培养现代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才发挥重要作用。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应该摒弃呆

板的、按部就班的老教法,多给学生一些自由和想象的空间,以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为祖国的发展贡献力量。

【关键词】心灵;想象;言论;表达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从我们读书到现在任教所使用的教材,已经历了几个阶段的变化,现在的语文课本加入了许多阅读性很强的文章。面对新教材,仍有部分老师采用老教法,就是:教师先根据教材设计好每一个环节,准备好向学生发问的问题,并且照问题答案设计板书,然后在课堂上照本宣科,学生答对了,就把答案写在黑板上,如果答得不对,教师就继续提问别的学生,直到答对为止。课文讲完了,问题也答完了,黑板上就会呈现出一个全文的分析提纲,简明扼要,工整美观。但这样教学的结果,只会使学生逐渐失去自我,不利于阅读能力的提高。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修养和科学修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语文教育应该而且能够为造就现代社会所需要的一代新人发挥重要作用。”针对这一要求,纵观现代的教育现状,我觉得,在小语教学中,我们应该摒弃呆板的、按部就班的老教法,多给学生一些自由和想象的空间,以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

所谓创新精神,是指要具有能够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信息、技能和方法,提出新方法、新观点的思维能力和进行发明创造、改革、革新的意志、信心、勇气和智慧。“创新精神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从这可见创新精神的重要性。那么,课堂上我们该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让他们逐步成长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呢?我认为应该创造一个好的环境,让学生敢想、敢说、敢写。

一、营造轻松活跃的课堂气氛,给学生以心灵的自由

最近,我国多地受到多个台风的侵袭,所到之处给国家和人民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我所居住的城市,有二十多棵十几米高、二十多年树龄的绿化树被连根拔起,幸无造成人员伤亡。十几米高、二十多年树龄的大树为什么会这么不堪一击?我想,这与它们的生长环境有关。它们的生长环境受到人为的限制,根扎得不深,也伸不长,所以台风一吹就倒下了,如果它们是生长在森林里,它们决不会这么容易就倒下的。可见,环境对树木生长影响重大。同样,环境对人也产生很大的影响。一节课,如果教师上得轻松、活跃,将有助于调动学生的情感,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所以,教师平时上课应常做到“蹲下来倾听”,把自己置身于学生群体中,与学生平等相处。这样,师生之间感情上会更融洽些,距离上会更缩短些,心理上会更易沟通些。

另外,教师的及时肯定、赞扬也能使学生受到鼓舞,“你的说法真与众不同”“你真行”“你的知识面真广”“你拾金不昧的精神值得全班向你学习”……这些赞美声不时送入学生的耳际,流入学生的心田,让他们感到亲切、和谐。

这样一来,学生就会带着一种轻松美好的心情学习,更激发了他们敢想、敢说的创新潜能。

二、挖掘丰富的想象潜能,给学生以想象的自由

事先于虑,成于做。伟大的自然科学家牛顿说过:“若没有大胆的猜想,就做不出伟大的发现。”是的,在人类历史上,人们的许多创造发明的灵感都是从幻想中产生的。如因为有了“嫦娥奔月”的神话和幻想,才有今天的“阿波罗号”登月;有了“木牛流马”的幼稚幻想,才有今天在战场上纵横驰骋的装甲战车;有了阿凡提“芝麻开门”的幻想,才有了今天的众多发明。这些,都是幻想给人的启迪。教学中,虽然学生的一些想法在我们成人看来是很奇怪的,但我们千万不要武断地扼杀他们的灵感。我们要注意挖掘学生丰富的想象潜能,给学生以想象的自由,他们的想象潜能一旦被挖掘,所迸发出的创造力的火花往往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

如在教《桂林山水》一课时,我根据课文图文并茂的特点,巧妙地利用插图,启发学生想象。當讲到桂林的山象屏障时,我让学生发挥想象:这是一个怎样的屏障?学生浮想联翩,有的说这屏障像一幅绘满山水的优美的风景画;有的说这屏障满是绿色的,山绿,树绿,水也绿;有的说这屏障很高很直很美,矗立在漓江两岸,连绵不断……通过想象,学生既领略了桂林的山的秀,又训练和发展了他们的创新意识。

又如在教《匆匆》一课,说到日子在我们身边匆匆过去时,我启发学生想象: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的日子又从哪里怎样过去呢?学生有的说从游戏时的欢笑声中过去;有的说从写字时笔尖的沙沙声中过去;有的说从读书时琅琅的声音中过去……同样,这既让学生明白时间的宝贵,又发展了他们的创新意识,培养了想象力。

三、提供开放性的平台,给学生以言论的自由

所谓开放性:一是指教学的内容不一定要局限于课本。每一册书,由于篇幅有限,所以也必然不能收录所有的优秀的文章。“生活处处皆素材”,因此教学时,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情况,结合课文内容灵活地处理,比如适当地旁征博引,适当地联系社会生活,以拓宽学生的视野;二是指学生对课文的认识理解可以不求统一。语文教学中,同样一个问题,不同的学生基于不同的生活经验、个性因素和知识层面,就可能会有不同的看法和答案,他们的这些看法和答案都有一定的道理。作为教师的我们,尽管对每个问题都会有自己的见解,但我们不能用自己的见解来束缚学生,而应该允许学生对我们的见解质疑问难,允许他们保留自己的独特看法。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才能为学生的创新思维发展提供必要的条件和空间。如《将相和》“渑池之会”一段中,你可以认为秦王和赵王打成了平局,理由是赵王为秦王鼓瑟,秦王也为赵王击缶,一比一,没胜没负;你也可以认为赵王胜利了,理由是赵王是小国的王,秦王是大国的王,虽然都为对方演奏了乐器,但比较起来秦王更难堪。又如《狐假虎威》这个故事,你可以认为狐狸太聪明了,它在生命遇到危险的时候,不是惧怕老虎,而是善于思考,想办法利用老虎保护了自己;你也可以认为狐狸太狡猾了,它明知不是百兽的对手,却狡诈地借着老虎的威风吓跑了百兽。我们教师不要以唯一的标准去束缚学生的思维。只要他们说的有一定的合理性且与文本的价值取向一致,我们就应该给予肯定和鼓励,为学生提供一个开放性的平台,给学生以言论的自由。

四、放飞真实的情感,给学生以表达的自由

语文教学既要培养学生理解语言的能力,又要培养他们运用语言的能力,即表达能力。《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生习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就是提倡自由表达,表达个人的独特感受;老师注意培养学生习作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我们都知道,文章是作者思想情感的自然流露,是作者对生活事物的独特看法,如果学生在自己的习作中不敢说真话、写真事、抒真情,那么他所写出来的一定是拼抄的、呆板的“八股文”式的文章,毫无创造性可言。因此,在平时的习作中,我要求学生先做到两点:一是切题;二是内容健康、积极向上。其他的就放飞自己的情感,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样写就怎样写。这样,写出来的文章就内容丰富而形式多样。我曾经让学生写过一篇以“我”为话题的文章,由于写前的鼓励,学生写出来的文章体裁多样,有叙事的记叙文,有抒情的散文,还有的是诗歌;题材丰富,有的写“我”的理想,有的写“我”的优缺点,也有的写“我”的烦恼;语言具有明显的个性色彩,有轻快明朗的,有华丽多彩的,也有“强说少年愁”的含蓄苦涩的。由此可见,只要我们放飞学生的真实情感,给学生以表达的自由,那么他们的情感便会自然流露出来,也才会迸发出创造思维的火花。

时代在变化,社会在发展。作为教师,我们在进一步转变教 学观念的同时也要积极探索,努力寻找一个适合学生发展的学习空间。我相信,在语文教学中,多给学生一些自由,让他们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敢想、敢说、敢写,那么他们的创造能力一定会得到发展、提升!

(编辑:郭恒)

猜你喜欢
表达言论心灵
重要言论
重要言论
心灵真正的荒凉来自太多的快感
他们的言论
唤醒心灵
提高高中学生的英语书面表达能力之我见
试论小学生作文能力的培养
在大地上寻找心灵的栖息
言论集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