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下的中学语文朗读教学

2018-03-05 21:25殷新
课外语文·下 2018年12期
关键词:朗读教学中学语文核心素养

殷新

【摘要】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

担当、实践创新等六大素养。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落实核心素养的养成?笔者认为,可以先从朗读抓起。

【关键词】核心素养;中学语文;朗读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一、丰富朗读形式,积淀人文底蕴

朗读,视之于眼,诵之于口,闻之于耳,形成于脑,整个过程调动了诸多感官。通过朗读,学生敏锐地感受语言文字的神奇魅力,美辞佳句储于脑、情感熏陶润于心。

常见的朗读形式有范读、自由读、齐读、个读、分角色朗读、领读、配乐朗读、男女生对读、小组读……课堂上,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时段、对象、目的做出相应的选择。学习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时,我先采用的是以范读的形式,第一段着重突出“望着望着”“听着听着”“突然”“猛地”“砸、摔”等词语,让学生在静静聆听的过程中初步感受作者的“暴怒无常”;读到结尾描写菊花的语句,则扣住“泼泼洒洒”“烂漫”等词,用坚定有力的语调读出作者懂得“好好儿活”的含义。学生随着老师声情并茂的范读咀嚼着作者的苦涩,同时也为他有这样一位坚强细心的母亲感动不已。自读环节,当学生读到母亲的三处“悄悄地”,他们的感动之火已点燃,一个个沉浸在角色中,用心用情体会母亲的良苦用心。这就是朗读的情感浸润作用,让沐浴在亲情中只知接受、不知感恩的学生破开冰封的心灵,注入爱的暖流。

分角色朗读是学生十分喜欢的一种朗读形式,但这不是简单地分配,而应该在充分阅读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揣摩不同角色内心活动,然后通过对文中人物说话语气和表情的模仿,展现人物不同的个性。学习《散步》时,我让三位学生分别朗读小家伙、母亲和“我”的话,虽说都只是简单的一句,但在学生的生动演绎下,聪明机灵的小家伙、善解人意的母亲立体可感,平淡文字里流淌的浓浓亲情,滋润着教师、学生的心灵。

刘湛秋《雨的四季》中的雨历经春夏秋冬,呈现出不同的特点,于是我决定采用大组赛读的形式,四个大组以抽签形式决定朗读段落进行比赛,学生热情高涨,琅琅读书声再现雨的娇媚、热烈、端庄……学生惊讶地发现:自然之物竟能如此“多情”!朗读为学生打开审美之门,审美情趣不断提升。

二、加强朗读指导,学会自主学习

掌握科学的朗读方法,水平才能提高,才能让学生在朗读实践中有的放矢、举一反三。所以,教师要加强对朗读的正确指导。

首先,教师应该明确: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朗读的总要求。正确,即不读错字;流利,即语气连贯,速度适中;有感情,即语调有轻重缓急,抑扬顿挫,能准确地传达出文章的思想感情。可见,朗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指导时应从吐字发音逐步提升。例如文言文的朗读,就应该从读准字音、读对节奏开始,明确这一要求,学生就能在预习阶段明确目标、加强训练,学会自我学习,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其次,朗读的技巧,主要是处理好停顿、重音、语速、语调。例如训练“语调”时,我选取《走一步,再走一步》中爸爸在悬崖下对“我”说的两句话——“现在,下来”“要吃晚饭了”,先让学生思考这是“温和的安慰”还是“焦急的催促”并试读体会,其中有个学生关注到两句话都是以句号结尾。因此,他认为爸爸是想用家人的温暖驱散孩子的恐惧,应该用平静的语调朗读。后来学习《邓稼先》,读到“我不能走”这一句,好多学生立马注意到了句尾的句号,又联系前文邓稼先与奥本海默性格对比,不难发现朴实忠厚的邓稼先在这危急时刻同样是用平静又坚定的语调来缓解众人焦虑。这些人物语言,虽只有寥寥几字,如果朗读时不加以指导,学生很有可能“忽略不計”或“一闪而过”。但通过教师的指导,学生比较分析、不断探索思考,开始逐渐从“懵懂无知”走向“有的放矢”,这也是核心素养所强调的学生要在学习中获得方法、经验,学会总结、反思、应用,使自己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

三、精选朗读内容,健全积极人格

重视朗读,并非指篇篇课文都要以朗读为主。教师要认真研究,精心选择,确定训练重点,实现有效朗读,让学生在朗读中变得自信自爱、坚韧乐观。

如《幽径悲剧》一课,篇幅很长,我重点选择了两段文字让学生比读:第八段(藤萝被砍前)作者的心情可用最后一句中的“乐”字概括,所以,朗读时声音响亮些,语调欢快些,重音落在“幽香”“看到”等词上,读出作者见到藤萝时的惊喜之情。

再读第十一段(藤萝被砍后的惨状),抓住“砍断”“悬”等词,语速放慢,声音要低沉,读出作者的惊吓和无比的悲痛。

这样的处理方式,看似舍掉了很多该读的语段,但抓住文中两处关键段落“重锤猛打”,达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藤萝的悲剧带给学生心灵上的震撼:我们要努力保护生活中那些真善美的事物!

另外,我经常会挑选一些古今中外经典诗歌作品。例如普希金的《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汪国真的《我微笑着走向生活》等,或背诵或朗读或进行班级的“小小朗读者”比赛,一个个动听的字符从学生口中蹦跳出来,化为风化为雨,滋养着学生的身心,学生的性格在诗歌的陶冶中潜移默化变得自信勇敢。

总之,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一项重要举措。语文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朗读教学,积极探索,让朗读教学为学生的全面发展锦上添花!

(编辑:马梦杰)

猜你喜欢
朗读教学中学语文核心素养
优化小学英语朗读教学策略浅谈
如何让现代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活”起来
对中学语文情趣化学习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