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古文经典,弘扬传统美德

2018-03-05 21:25刘磊
课外语文·下 2018年12期
关键词:传统美德价值观策略

刘磊

【摘要】当下,社会风尚引导学生距离我国的传统文化渐行渐远,语文教学亟须承担起弘扬传统美德的责任。本文选择了我国传统美德中的几个方面,以高中语文教学中古文教学为例,从孝悌之义、高远之志、仁爱之心、宽容之礼、报国之情等方面作了一些探讨,以期让学生的思想受到古代经典的熏陶,进而回归正确的价值观。

【关键词】古文经典;传统美德;价值观;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我国不少青少年哈日哈韩,近乎瘋狂,人生观、价值观发生了很大变化。这种情况让人担忧,如果任其发展下去,文化传承都成问题。虽然说得有些夸张,但的确有点让人对他们的未来担忧。我们要利用语文阅读教学,尤其是经典学习,让学生在经典学习中,传承传统文化,弘扬传统美德。

一、孝悌之义

古人云,“尧舜之道,孝悌而已”。古人崇尚孝悌之节,哪朝哪代不是打着“以孝治天下”的旗帜,孝悌是古人必备的第一美德,“百善孝为先”嘛。其实孝道是对祖宗的敬仰,往深了讲就是寻根,知道孝也就能知道自己的根在哪里。这对于高中生来说很重要,哈日哈韩追求时髦无可厚非,如果因此不知道自己的根在哪里,忘了第一传统美德——孝道,就不应该了。我们要在阅读经典教学中让学生了解孝悌之节,懂得孝道、友爱之义。如学习李密的《陈情表》,可以说是孝的典范之作,李密冒着杀头的危险,写了祖母对自己的养育之恩及祖母年老体衰无人奉养的困境,感动了晋武帝,也感动了古今之人。为了加强学生理解“孝”,笔者设计一个环节,让学生阐述父母都对孩子做了哪些事情,谈谈自己感动的事。别看学生平时没心没肺的,讲起这些事情还很细致,他们讲了父母在衣食住行医等方面对孩子的无私付出,有的同学感动得流泪。笔者在这里结合“申之以孝悌之义”,补充了“孝悌”的常识,让学生了解了孝顺父母、友爱兄弟的大义,学生深受教育。

二、高远之志

青年时期是学生订立高远目标的时期,有了明确的追求目标,才能把大好的黄金时间投入进去。许多学生哈韩哈日,追求所谓的时髦,也可以说是对未来迷茫的表现,他们对未来没有明确的追求,就把虚无缥缈的追星当作了目标。我们在经典阅读课堂上,要抓住古人高远之志,来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的学习目标,为有一个更好的未来而拼搏。如学习司马迁的《报任安书》,通过阅读让学生了解司马迁的“受辱”是什么样的,他的愿望是什么,为何要举“文王、孔子、屈原”等事例,让学生通过讨论探究,认识到为了完成自己远大的志愿,司马迁宁愿忍辱负重,这是我们应该学习的。我们可以引导学生从古今中外的人物中找出立志成才的人来,学生举了受胯下之辱的韩信、忍兄长被杀之仇的光武帝刘秀、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周恩来等,激励学生立下大志,一辈子为之拼搏奋斗。

三、仁爱之心

孔孟之道的核心就是“仁”,有了仁爱之心,人们才能做到对家庭、对社会、对国家负责,才能成为一个正直无私、善良仁义、有担当之人。仁而爱人不但是古代传统美德,也是当今社会最需要的高贵品质,我们要结合经典阅读教学,培养高中生这种美好的品质,为他们未来成长做准备。如学习《寡人之于国也》和《季氏将伐顓臾》两篇经典,通过阅读学习孔子“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的注重教化、仁德治国的方针;学习孟子发展生产、教化百姓的“仁政”思想。对比阅读孔孟“仁政”的异同,从而了解“仁爱”对国家、个人的重要性,让学生深受教育,渴望成为一个善良正义、有爱心的人。

四、宽容之礼

林则徐云,“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说的就是宽容大度的道理。可以说,小肚鸡肠无法与人交往。所以小到人与人之间交往,大到国与国之间外交,都有矛盾产生,只要不是原则问题,都可以大度原谅。但许多学生斤斤计较,为了一点鸡毛蒜皮小事,大打出手,甚至出人命,这些行为是非常危险的。我们要抓住经典阅读教学,给他们宽容大度的引导,做到心胸开阔,为人豁达。如学习《廉颇蔺相如列传》,阅读这篇经典时,笔者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对比是这篇文章的重要手法,阅读三个故事,比较一下廉颇和蔺相如的形象特征。通过比较,学生发现廉颇地位显贵,战功赫赫;而蔺相如地位卑微,鲜有人知。随着蔺相如建立功劳,地位一步步显耀,廉颇不满,矛盾升级,但蔺相如“先国后己”的高风亮节感动廉颇,廉颇负荆请罪,二人握手言和。从中可见,蔺相如一心为国,宽容大度,应了那句话,“宰相肚里能撑船”,令学生钦佩不已,自然而然受到了教育。

五、报国之情

说到报效国家,可能许多学生不太认可,这在上世纪新中国成立初是人们毕生的追求,引以为豪,现在离人们渐行渐远,其实主要还是社会的不良影响造成的。现在的人追求“金钱至上”,追求个人享乐,很少有人会把自己的未来和祖国未来联系在一起。其实没有一个高远的志向是走不远的。报效国家,奉献自己,未来才会走得更远更好。我们要在经典阅读的课堂教学中,结合文本激励学生,激发学生的爱国报国之情。如学习《指南录后序》一文前,先了解文天祥的《过零丁洋》,让学生初步了解他一片爱国赤心,再读此文,了解文天祥在国难当头,为国斡旋、九死一生的经历;尤其是被捕时的威逼利诱,重点让学生体会他的高风亮节。阅读教学中,让学生认识到了比《过零丁洋》中更具体可感的爱国英雄,希望能激发学生更多的爱国情愫。不仅如此,“延伸环节”笔者结合岳飞的《满江红》,加强爱国主义教育,让学生知道不论身处何方、遭遇何境,都要忠诚爱国、精忠报国,绝不做背叛国家的可耻败类。

经典阅读不但可以让学生学习经典的无穷魅力,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而且在经典阅读中,学生还可以从中学习到中华优秀的传统美德,他们在青年时期懂得孝悌仁爱、忠诚爱国,能够树立远大的志向,为实现自身梦想、为国家美好的未来而奋斗。

(编辑:龙贤东)

猜你喜欢
传统美德价值观策略
身边的传统美德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凭借传统技法传承传统美德——评李保均的长篇小说《花农》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用中华传统美德涵养党的道德建设
《弟子规》与传统美德研究中心简介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