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从史出”原则下的历史课程校本化尝试

2018-03-06 18:07关成刚温学鹏安雪
历史教学·中学版 2018年1期
关键词:校本课程

关成刚+温学鹏+安雪

关键词 论从史出,校本课程,天京事变

中图分类号 G6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0457-6241(2018)01-0017-06

一、教学设计背景及思路

自2017年以来,邯郸多所学校开设了“校本课程研讨课”,旨在推动教师加快校本课程的研发进度。笔者也在此期间,着手开发了《晚清简史》校本课程;并于5月,以茅海建教授的《苦命天子:咸丰皇帝奕詝》一书为依据,讲授了《晚清简史第一讲:咸丰临朝》。授课结束后,学生们反响较好。但却有老师在评课中指出:“课是讲得精彩,但你究竟想通过这节课,让学生学到什么?如何钩心斗角吗?教学毕竟不是单纯讲故事。”

同事的犀利点评,使我们深深地意识到:历史校本课程的开发,不应仅仅着眼于学生知识面的开拓和学习兴趣的提高;还要兼顾学生历史研究方法与意识的培养,以及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基于此,笔者以历史研究的基本方法——“论从史出”原则为指导,开发出了《晚清简史第二讲:天国悲歌》,以期在拓展学生历史视野的同时,达到培养学生史料实证、历史理解、历史解释等核心素养的目的。课程讲授之后,获得了学生与老师们较好的评价。以下为本课的基本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回顾旧知,选择切口。

师:同学们,上学期讲授了晚清简史第一课《咸丰临朝》。最后我曾说过“登上帝位的奕詝,并没有因此获得喘息之机;相反,他接手的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烂摊子,内忧外患扑面而来”。那大家知道,即位后的咸丰帝,将面临的最大内忧是什么吗?”

生:应该是太平天国运动。

师:很好。那对于这场运动,历史学家陈旭麓曾经做过这样的评价:

这次历时十四年、纵横十八省的伟大运动,把历代农民战争推向最高峰……对中国近代历史产生深远影响。

——陈旭麓:《中国近代史词典》①

师:陈先生为何说太平天国运动对中国近代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生:没有太平天国运动,晚清历史甚至有可能改写。汉族官僚的崛起、洋务运动的开展,甚至慈禧当政等历史事件,都与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师:对。所以我们讲到晚清史,就绕不开太平天国。但其历时14年,一节课是不可能讲完的。所以,我想带领大家抓住其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节点——“天京事变”。通过深入探究这场内乱,来给大家呈现一个更真实的太平天国。这就是我们本节课要讲的内容——《天国悲歌》。

设计意图:在“导入新课”环节中,最重要的两个抓手,是回顾旧知与选择切口。回顾旧知的意义在于:笔者精力有限,不可能立即开发出一整套课程,只能逐步开发、积累。在这种情况下,回顾旧知是承上启下的最佳路径选择。

而选择切口的意义在于:弥补国家课程之不足。《太平天国》本就是高中历史必修教材中的内容。但教材蜻蜓点水,学生往往只知其皮毛。而选择“天京事变”切口探究本课,就是为了能在国家课程“了解”的基础上,使学生对这段历史形成更深入的认知,培养其历史学科素养。

(二)目标构建:由点到面,形成框架。

师:对于“天京事变”,历史学家唐德刚先生,曾经做出过这样的评价:

太平天国分裂——是杀得够惨了,但这在3000年国史上,并不算什么例外。君不见刘邦杀韩信、彭越,李世民杀哥哥弟弟……可是在3000年“杀功臣”的公式中,表演得最下流、最无耻的还是长毛这一窝起义的农民领袖呢!他们进城以后才三年嘛!就等不及,互相砍杀起来,把个极有希望的革命政权砍得稀巴烂,而同归于尽。

——唐德刚:《从晚清到民国》①

师:请大家结合材料思考:作为一场内乱,“天京事变”具有哪些特点?

生:第一个特点是内乱发生时间早,“进城才三年”就发生了;第二个特点是内乱破坏性大,把“革命政权砍得稀巴烂”了。

师:非常好。那我们就应当去思考两个问题。

其一,为何定都天京仅仅三年,太平天国便发生了大规模的内乱?也就是天京事变的历史原因问题。

其二,这场内乱,究竟给太平天国造成了怎样的损失,竟致其由盛转衰?也就是天京事变的历史影响问题。

解决以上两个问题,就是我们这节课所要达成的学习目标。我们对太平天国的认识,也会因此而深入到一个新的层次了。

设计意图:校本课程开发的一大难点,就是学习目标的构建问题。学习目标从哪里来?构建得有没有意义?都是课程开发者所应谨慎思考的问题。在这里,笔者以唐德刚先生对“天京事变”的评价为切入点,引申出“天京事变”的两大特点,进而构建出本节课要着重解决的两大问题(也就是学习目标)。这样设计,其一,由点及面,层层深入,形成框架体系,符合学术研究的基本逻辑思路,可以引领学生逐步形成缜密的历史逻辑。其二,论从史出,从历史学者的评论中提炼、构建出学习目标,既不会使目标设置出现大的偏差,还能提高学生的历史理解能力。

(三)新课讲授:史料引领,问题探究。

問题探究一:为何定都天京仅仅三年,太平天国便发生了大规模的内乱?(历史原因)

师:“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定都仅三年,便发生了大规模“事变”,说明在此之前,太平天国政权内部,恐怕已经积累下了许多问题。接下来,让我们回到拜上帝教创立之初,看看问题的源头究竟在哪里。

材料1:1844~1847年间,洪返回花县著书,充实上帝教的理论,冯则深入贫苦烧炭工聚居的桂平紫荆山开辟根据地,组织上帝会,奉洪为教主,建章立制。冯的最初努力,奠定了洪、冯二人在上帝会的领导地位。

——朱从兵:《集权的漩涡:

天京事变160周年祭》②

师:请大家思考:最初的拜上帝会是以哪些人为核心的?他们在拜上帝会内部,又分别担任什么角色?

生:从材料可看出,最初的拜上帝会是以洪秀全和冯云山为核心的。但洪秀全是被尊奉为教主,更像是精神领袖。而冯云山才是拜上帝会初期的真正组织者。endprint

猜你喜欢
校本课程
地域文化视野中的音乐校本课程研究
初中数学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研究
培养有民族文化根基的现代中国人
新疆高职院校少数民族汉语教学的课程设计及开发研究
高中学校“三心素养特色德育”实施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