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建网络教研平台提升农村初中语文教学

2018-03-06 07:52李秀婷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18年1期
关键词:师生关系语文课堂

李秀婷

语文是学生接触最早的学科之一,语文于人的影响渗透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然而学生于语文的学习兴趣乃至整个社会对语文的认识却日趋淡化,如何转变这样的状态,笔者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尝试从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入手,逐渐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一、让师生关系“活”起来

“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喜欢的教师,其授课容易被喜欢;反之隔膜的师生关系,会使学生产生拒绝的逆反心理。即使教师口若悬河、声嘶力竭,也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现代教育观认为人的本性是积极向上的,具有生长与进取的潜力,教育的目的是开发人的潜能、促进人的健全发展。所以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助于学生自主地读书、作文、求知、探索。

首先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提供不同的表现机会。对优秀的学生要从严要求;对暂时落后的学生重在启发引导,多用小故事进行启发教育,拨动学生的心弦。作为教师,我们要切实把握好大部分学生的知识需求,不能只顾及到优秀学生。在教学中我们不能让几个人“吃饱”而大多数人不知如何“张口”,要变成多数人“吃好”少数人“吃不饱”。对于“吃不饱”的这部分人,课下老师可以再给予他们适当的补充。

其次在生活中,教师要给予学生满腔热情的关怀,一个眼神、一句问候……这一点笔者深有感触。在即时通讯如此迅捷的时代,周末师生之间也可以随时保持联系。我班有一位父母双双在外打工的留守儿童,周末的时候我就有意识地用微信与其联系,跟他聊天,了解他的想法,鼓励他好好努力。

二、让教学手段“活”起来

1.布置合理的预习让学生对所学内容心中有数

叶圣陶先生说过:“练习阅读的最主要阶段是预习。”《现代汉语词典》对“预习”解释为:“学生预先自学将要听讲的功课。”学生在预习时遇到了难点,自然促使其带着问题进课堂;那么课堂上只要针对学生存在的疑难问题做重点讲解就好。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起着引导作用,学生的积极参与则发挥了主体作用。

如学习《社戏》之前,课前我就布置了任务让学生做好预习,引导学生从如下五个方面进行预习:

(1)识记、理解本课的生字词。

(2)认真阅读课文,看看作者为我们讲述了怎样的故事。

(3)在理清故事的基础上,看看作者描绘了怎么样的景色。

(4)在绘景的基础上,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性。

(5)认识农家小友高尚、淳朴的品质,体会作者对劳动人民真挚而深厚的感情。

在这一预习过程中学生“从字词到段落;从整体把握到细节感悟;从词语赏析到人物感触。”

由于事先的预习,学生对于文章已经有了自己独到的理解,在课堂上我并不需要面面俱到的全篇通讲,而是根据我们的预习学案进行梳理,將主动权放到学生手里。所以这篇不简单的文章,在课堂上很顺利地讲解完毕,且彼此是在一种愉快的氛围中完成的,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教学相长”。

2.巧妙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增加教学环节中的趣味性

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文质兼美的作品,它们具有生动的形象性,可以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增强语文教学的直观感、形象感。

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具达到“化静为动”的效果真正将文字“跃然纸上”。在教授苏轼的《浣溪沙》一词时,运用多媒体将词中所描绘的景象“诗人漫步于‘净无泥的沙路,看着寺前西去的溪水,听着暮雨中子规的啼叫”。随着景象的浮现,播放本词的朗诵,让学生仿佛置身于那时那地感受那景。以此来引导学生想象作者沉醉其中的原因,体会作者热爱生活的情感。

三、让教学内容“活”起来

语文是从事学习和工作的基础工具,是“百科之母”,生活之中无处不语文,随着社会的发展,网络走进课堂,多媒体课件与互联网链接,使得学习资源更加丰富。我常常在课件的资料库中提供相关的学习网站,以便学生学习书本知识之余,拓宽知识面。从课内走向课外,由学校拓展到社会。如教学《春》通过多媒体展示春天的画面,将春的美呈现出来,快速引导学生找到春天的感觉,有助于学生对作者优美语言的感悟。同时我从网上下载其他描述春的优秀作品,以练习的形式促使学生广泛阅读,从而极大地丰富了教学内容。

作为语文教师,一方面要向学生传授语言知识并使他们掌握技能,另一方面更要在导向上多动脑子,让语文与信息教学有效地结合在一起,会定能开出别样绚烂的花!

★作者通联:江苏连云港市黑林中学。endprint

猜你喜欢
师生关系语文课堂
欢乐的课堂
良好的师生关系应该是双向奔赴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余清臣:建构现代师生关系的公共性
写字大课堂
新时期需要怎样的师生关系
一条鱼游进了课堂
我的语文书
如何关爱学生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