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族弓箭的文化特征

2018-03-07 10:49张艳芳王钧2杨健科2朱艳云南农业大学体育学院云南昆明650000农村体育发展研究院云南昆明650000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8年24期
关键词:藏族同胞弓箭格萨尔

□ 张艳芳王钧、2杨健科、2朱艳、2(.云南农业大学体育学院 云南 昆明 650000;2.农村体育发展研究院 云南 昆明 650000)

前言

弓箭运动是综合性的普遍参与的一项乡间体育娱乐活动。藏族弓箭的历史悠久,早在原始社会末期,奴隶社会初期的藏族岩画中就有了交锋图画,弓箭、箭、跪骑马对射灯反映了藏族的民间射箭活动。分析和整理藏族弓箭的文化特征,充分表述少数民族地区的好处,开拓民族传统体育资本,创设民族传统体育生存的土壤,对于项目的传承、维护与发展具有极大的实际意义。

1、藏族弓箭与生产劳作

人类为了生存,开始重视自己的装备。原始人用木棍和石头作为对付野兽的武器,这是人类最早的装备。此后,将石块撞击成有梭角的利器,并且棍子被加工成标枪。这些物品既用于狩猎、生产和工作,也用于自卫,具有劳动工具和武器装备的双重功能。时代的进步,不断地提高生产力,劳动工具和武器装备渐渐地分开。伴随着弓箭等一系列捕猎工具和手段的出现,人们的捕猎效率得到大幅度提升。而后,人类文明的持续发展,使得以狩猎为生的生活方式逐渐被以农耕为生的生活方式所取代。射箭从狩猎工具成为了生活的一种方式。藏族同胞非常喜欢射箭活动,无论是什么样的传统节日都要射箭活动。

2、藏族弓箭与军事

射箭是古代藏族的一项重要军事技能。根据藏族文献记载,早期青藏高原的祖先开始创制习武工具,箭、剑、盾等武器和装甲的出现,部落之间战争不断,促进了军事训练。西藏军事集团不仅注重武器装备,而且注重精神和军队,力求统一物资和精神装备。在五世达赖喇嘛统治的时期,规定了男子射箭是必备的九种技艺即“九术”之一。弓箭既是当时的捕猎生产生活的工具,又是战争兵器,后来箭逐渐发展成为强健体魄和体育娱乐的一种运动。

弓弦用牛筋制作。箭由3部分组成:翎毛、箭杆和箭镞,使用翎毛都是秃鹰、猫头鹰等猛鸟身上的。使用猛鸟的翎毛,而不是用其他性情较温的鸟类羽毛,象征着射出去的箭同样有力快速,在《格萨尔王传》史诗中有所述。箭杆用松木等为原料制成,必须要笔直。箭镞是用铁打制而成,一般有三棱镞、尖状铁等。此外,箭杆顶部和底部还缠有五颜六色的丝线,有的还涂有彩色图案,美观而醒目。传统的竹箭在制作过程中需要在炉灰中长期加热,这是让箭头平直,同时韧性更强,不易变形。

止贡赞普时代,在与迦湿尼罗王的战斗中,吐蕃人用一根类似柱子粗的弓,射出了 橡木一样的箭,表现藏族战士对弓箭的使用已经达到了一定程度的力量与技巧相结合。因此,射箭可以说是最初的军事活动,是从吐蕃赞普时期体育的继承。藏族农业区大概人人都可以射箭,每个村寨都会参与射箭竞赛。它秉持着一个勇猛部落的习武、出征和单人战斗的各种古老规则和游戏传统,表达对和平、和谐、正义、吉祥的向往和追求。

3、藏族弓箭与宗教祭祀

藏族弓箭在生产发展过程中,深受藏传佛教的熏陶,与藏传佛教的教育紧密相关。射箭和宗教是长期积累的人类文化,虽然在身体和精神的统一上存在分歧,但在射箭的发展过程,还是不同程度的受到宗教的影响。在青藏高原的藏族信奉藏传佛教的生活,宗教深深地陶冶着藏族人民社会生活和精神世界,宗教朝拜和射箭运动的发展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藏族同胞把弓箭视为神物,每一个人敬弓爱弓,不敢亵渎。每年,在固定的一天(传说中保护神的生辰或是保护神正式服务到岗的黄道),部落的全部汉子到箭垛处插上新的羽箭,拿出旧腐烂的箭,有的还在插箭垛下买金银麦禾,作为保供养护神所用,表示对万物,天然地崇敬。藏族对传统体育具有醇厚的宗教意识,反映了藏族民众追求真善美和纯粹的意愿。弓箭在宗教祭祀仪式中还饰演了颇为重要的角色。

4、藏族弓箭与民俗

射箭活动在藏族地区十分流行,足可以展示藏族的生活习惯。人民通过参加射箭交流活动,藏族同胞可以更好的了解自己民族和其他民族的历史文化,大力地推进民族的交流。

射箭活动在1月至6月举行,主要是因为地区气侯差异,有的在新春佳节时期间举办,有的在农历2、3月进行,有一些地区较寒冷,在农历4、5月举行。射箭的共同特点是在春耕时或春耕后,根据季节说,大部分处在春季,从6月开始比赛很少。届时,各村寨的射箭喜好者在“箭镞”(村寨中射箭活动的机构领导者)的指挥下,请技术谙练的白叟做教练,从立姿到握弓搭箭,直到准放箭,所有技术动作均要认真的一一指导,技艺精湛的射手作现场示范。及至端午节前后,在射箭比赛开始的前夕,主办方先行操办吃喝,男人杀鸡、杀猪、宰羊、备酒,女人们则擀长面、做凉粉等。同时,主办方和被邀请方都要首先物色好各自的“对手”。弓手的器械用的是牛角弓和木杆铁带翎毛的箭。起射线后边1、2米处,分为客与主两方各摆放好多个类似碗大的河光石记分,俗名“羊儿”。在近处分别挖一个土坑,为摆放记分石用。此外,客与主双边分别挑2名监靶人员,手握垂柳,分别坐在把子一侧。射箭比赛在上午开始,射箭者每命中一箭,以举垂柳表命中。比试中,每命中一箭,本队的射手们都要呐喊三下,表示鼓励和祝贺。射箭手本人随着呐喊声朝前边冲去,有的甚至冲到靶杆前面才绕回,一手举弓,另一手叉腰,又呼又叫,又舞又歌。有时,所有人还会把射箭者高高托起,托起走到射箭起点。竞赛由客与主交替进行,每个弓手射两箭为一组。同一天下午的第二组竟赛,也是竟赛的高涨。竟赛即将要结束时,神箭者出场盖靶。他让看靶人员握住把边缘,举行难度系数非常高的指靶点射,每命中一箭,众人都会欢呼雀跃。

提及到射箭,藏族同胞就会想起格萨尔王时代。《格萨尔王》是一部传统的藏族诗史,代代相传。诗歌中的格萨尔王被视为藏族的部族英雄,代表藏族汉子有勇有谋,藏族人民但愿通过射箭将历史追溯到格萨尔王身上,来传承无所畏惮的精神。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的藏族人民在历年的夏历4月份举办射箭节来怀念格萨尔王。射箭节一般2-3天,以德高望重者为主持人,各村都有专门射场。射距为50米处各立把相对,弓手可选很多方向射箭。比赛中每人每轮可射一对箭,凡是男人都要射箭,老人和儿童可由人代射,射箭前要饮酒,唱射箭歌比赛用的箭多为响箭。当竞赛中,射箭运动员在野外射箭比赛中,会把歌唱家与在场边的群众人员加到其中增添乐趣,为竞赛添加一道民间风景。藏族同胞的五彩神箭神化了对箭的崇敬。藏族同胞用了非常夸张的手法,把木制的箭簇扩张成一个极为大型多彩的神箭,摆放在“拉”的高度。多彩的神箭是藏族同胞的运动和灵魂,是土地的生命和痴迷。藏族地区大力开展射箭运动,符合民族生活习惯和生产劳动,体现了藏族少数民族善勇善战和拼搏的的武猎精神。藏族同胞大多以放牧为生,射箭可以进一步激活农牧区的生活,加强农牧区精神文化建设。

此外,藏族地区的射箭文化中还有一些其它的习俗,例如:箭如果摆在地上是不可以迈过去的,这是对这项射箭文化的敬重;举办射箭竟赛时,只要家中面有男儿童,不管他几岁,不管可否拉得动弓,在竞赛分项前都会将其计算在内,这是一种对汉子极度高的待遇;传统的射箭竞赛一般都是在农耕后的时候举办,竞赛由最年长的白叟进行分配,也监察大家在竞赛当中的公平公正,尤其是人身安全,大家也积极遵循传统射箭规定,不可以用箭指向人,不可以放空箭,射箭是一种文化,而不是一种兵器;射箭竞赛开始前大家还会举行祈福形式,还会一起舞动锅庄舞;竞赛时,射箭都以射几双轮,以为好事成双,而第1双箭都上靶了,表明是好兆头,立刻会有族人献哈达、敬酒,讨个好贺词;那时村寨里的人都集聚到一起,家里的汉子都在进行射箭竞赛,女子在家筹备饭食,竞赛圆满结束的时候,女子拿上哈达到村寨口欢迎,当日冠军和白叟便会走在最前头,非常威风;成亲时,箭也是美妙的寄意,一个人拿捆着哈达的箭走在最前头,意为聚集福分。

射出去的箭,划过一个弧度,稳稳扎在箭靶上,与更先进的弓搭配,这些箭明显有一些岁月感。传统的射箭从初期的竹弓、木弓到后期的玻璃弓,再到而今的玻璃纤维片弓,在力度、准度上都在不停的提升。“但是我们一直使用的是最传统的竹箭。”有些箭的箭身由竹子做成,箭尾巴是翎毛,箭头一般是铁箭头。箭讲究3截3羽,即箭身的竹子为3截。箭尾的翎毛为3根,从文化方面说,数字“3”在藏族文化中象征着吉利,寄意顺遂,从科学的方面来说,3羽具有平稳性。在制作过程中传统的竹箭还须要在灶灰里焐上1段时辰,以便让箭更笔直,同时更有韧性,不容易变形。迪庆的格萨尔俱乐部举办了一些比赛,将全国的规则与箭靶加入进来,为比赛增加了趣味性、经济性和观赏度。比赛选手着装藏袍,藏式的箭筒或系腰上或背于背上,相辅相成。

猜你喜欢
藏族同胞弓箭格萨尔
“罗萨,扎西德勒!”
弓箭风波
弓箭风波
关于建立“格萨尔文献数据中心”的初步构想
《沉思的藏族同胞》
《格萨尔》的音乐体系
40年西藏《格萨尔》工作回顾
论阿勒泰乌梁海部弓箭的崇拜
《格萨尔》向何处去?——后现代语境下的《格萨尔》史诗演述歌手
神山 世代的轮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