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缅跨境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生态研究

2018-03-07 10:49郑玲玲云南民族大学云南昆明650500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8年24期
关键词:跨境民族交流

□ 郑玲玲(云南民族大学 云南 昆明 650500)

中国和缅甸一衣带水、山水相依,两国边民同居一座山,同奉一尊佛,共饮一江水,交流频繁。由于特殊的文化渊源,使得体育成为中缅边境影响力最大的边民共享的活动形式。中缅双方通过体育活动交流,共叙胞波情谊,提高了运动竞技水平,同时也赋予了边境体育稳定边疆、构建和谐社会的新使命。在中缅边民的眼里,没有明显的国籍之分,交流很频繁,国境线也并不像内地人所想象那样神秘和神圣。无论国家机构对边境管理的宽严如何,都不可能隔断跨界民族的天然联系。也共同的造就了跨界民族的地缘联系。

1、中缅跨境地区及跨境民族

1.1、中缅跨境地区

按照国际惯例,“中缅跨境”是指中缅相邻地区的行政区划,即中国与缅甸接壤的县、市区域。云南有怒江、宝山、德宏、临沧、思茅、西双版纳等6个城市。在缅甸的一侧,克钦邦和掸邦与缅甸接壤。主要分布在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临沧市、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四州(市)。

1.2、跨境民族

对“跨境民族”概念的界定,建立在现代主权国家的基础上,“境”是特指近现代具有国际法主体资格的民族国家的国境线。狭义的‘跨境民族’,指同属于一个民族的人由于迁徙或国界改变在国境线的两边毗邻而居,居住地连成一片,语言文字和生活习俗都大致相同,民族认同较高。广义的跨境民族是属于同一民族,但居住分布上,有的连成一片,也有分布跨度大、相隔很远在两个以上的国家居住,他们的习俗和个性也有了很大的差别,分布在中缅边境的跨境民族主要有:拉祜族、景颇族、傣族、傈僳族、佤族、苗族、怒族、哈尼族、阿昌族等9个跨境少数民族。

2、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及文化生态

2.1、民族传统体育文化

各族人民独特的思维方式、行为准则、审美观念、心理模式、价值取向、人生观、宇宙观在这里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传统民族体育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发展的产物,是传统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多民族文化的融合和渗透,它不断地传承和演变,也在劳动人民长期的生产实践和社会生活中产生。但在现代,随着文化多样性和全球一体化影响的不断演变,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困境。它对民族传统体育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从生态学的角度思考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建立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生态观,是当务之急。

民族体育文化的生态是指在特定时间内形成的具有特色的体育文化结构,在发展和创造体育文化的过程中,与人工环境和自然环境相适应。民族体育文化的生态是民族群体在从事体育文化创作、体育文化传播等文化活动的发展过程中对民族体育的动态积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历经各民族传统体育自我特质的传承、各民族的相互交融以及现代体育的影响,形成了既有民族个性又与生态环境、生活方式和现代社会发展相协调的、动态平衡的、具有持续发展动力的、区域性的体育文化生态圈。

2.2、生态文化

生态,闪烁着人类智慧的光芒。生态学肇始于人类对自身生存环境的担心,对人类文明未来发展的忧虑,它是20世纪人类文明最深刻、最重要的实现之一。人们的日常生产作为一种科学的方法论、世界观和思维方法,与生态和生活息息相关。当前,人们用生态学的方法来解决环境与发展问题,生态学的观点来认识自然与人的关系,形成了一种崭新的方法论和世界观。人们获得了对“文化”的新认识,并将文化纳入生态视域从而形成了文化生态观。文化生态是指在一定社会和一定历史时期的大文化体系中,各种文化形式之间相互影响、制约和联系的状态和模式。换句话说,“文化生态学”实际上是用生态学的方法来研究文化现象而产生的一个概念。它的目的是“解释独特的文化模式和不同地方的模式的起源”。

文化将围绕其核心价值向稳定的价值体系延伸,形成具有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的文化传统。文化一旦形成,就会逐渐外化于人的言行,内化于人的内心。每一种文化都是由特定的民族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进行社会实践活动而自然形成的。中华民族的传统体育是以稳定的价值体系为基础,发展成为独具特色的原创、民族、地域、传统的传统体育文化。2000年1月1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世界文化多样性宣言》中明确提出,“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的共同遗产”,尊重文化多样性是人类应享有的一项基本人权和基本自由。文化多样性是文化交流、创新和创造的源泉。它创造了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使人们有更多的选择,提高他们的能力,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对于各国的传统体育来说,它是促进各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

3、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生态建设策略

3.1、加强跨境民族传统体育专业人员的培养、建立科学化的训练体系

跨界传统体育文化是和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丰富的内涵影响着和谐边疆的建设。跨境传统体育文化体现了同一民族的人文理念和价值取向,突出了丰富的民族文化和浓厚的民族精神,增强了体育活动参与者的民族意识,维护了民族自尊,促进了民族团结,提高了民族凝聚力。随着社会现代化的发展,人们学习民族传统体育的兴趣减弱,精通自己传统体育文化的专业人才越来越少,这给跨民族传统体育的交流带来一定的困难。在当今社会,跨境传统体育以其自身的属性回归到和谐边疆的建设。但与此同时,中国的技术人才却少之又少。这就要求我们在现代化建设中培养跨境传统体育的专业人才。人才的培养需要一定的培训计划,这就需要建立科学的培训体系,建立跨境的传统体育培训基地。只有有固定的培训基地,项目才能得到保护和推广,才能提高民族地区的竞争水平,才能促进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同时,少数民族跨境传统体育训练基地是少数民族体育人才培养的主要场所。为培养跨境民族传统体育传承人打下坚实基础,为进一步构建和谐边疆提供人力资本。

3.2、结合国家相关战略,促进中缅跨境民族体育交流圈

国之交,亲于民。“桥头堡”战略的实施助推了德宏州边境经济的发展,德宏州政府提出了打造“文化桥头堡”战略设想,各级乡政府应抓住机遇、政策和条件,加大体育的开发力度和深度,加大体育设施、文化场地的建设,力争使农村体育文化服务于“桥头堡”战略,从而在其政策下获得发展。其次,“一带一路”建设中的频繁的群众体育交流有助于两国人民情谊的发展。通过广泛开展体育交流,为深化双多变合作夯实民意基础。发挥“一带一路”的门户作用,与缅甸国家相关地区建立友好的关系。形成“一带一路”友好合作圈,深化中缅两国的合作交流,做好体育交流的顶层设计。

3.3、丰富建设和谐边疆的交流方式

在边疆多民族地区,各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节日,这些节日活动的内容或多或少都有民族传统体育元素。在跨境民族地区,跨境民族传统体育是体育的各民族文化的载体,而这些跨境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整个国家的传统节日,在目前看来,跨境民族传统体育的和谐建设前沿发挥重要作用,这就需要边境地区人民自觉保护跨境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那么它更好的继承和发展。跨境的传统体育文化将以节日和庆典的形式传承下来。民族传统体育爱好者、体育文化部门应加强跨境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保护,如有必要,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跨境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遗产和保护,将提供的边境地区人民体育文化交流添加一个新的通信方式,以提高各民族之间的凝聚力和文化身份,构建和谐边界的基础。

3.4、加大跨境民族传统体育的开发挖掘力度

跨国民族的传统体育文化是人类文化遗产的一部分,跨国民族的一些传统体育文化资源仍然是原生态的。在跨境传统体育发展中,人们只满足于现状,而忽视了对跨境传统体育资源的进一步挖掘。随着城市化的发展,民族地区的一些跨境传统体育项目被忽视,其中一些项目仍在流失。在边疆多民族跨境民族聚集区,跨境民族的传统体育资源十分丰富,边疆地区体育管理部门要对其进行挖掘和整理。跨境民族传统体育作为一种重要的体育资源,应在原有的生态边疆多民族聚落中进行考察,在保持传统民族体育特色的基础上挖掘整理原始材料,为构建和谐边疆奠定坚实的基础。跨境传统体育交流的跨境项目越多,边疆各族人民交流的机会和范围就越大,在少数民族跨境传统体育平台上构建和谐边疆的交流资源就越丰富。

4、结语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中首次提出“发展少数民族特色体育产业”的任务,将少数民族体育产业列为国家体育产业的新型业态,充分肯定了少数民族体育的经济、社会与文化效益,为我国少数民族特色体育产业的发展既指明了方向,又带来了重要的发展机遇。文化认同理论认为,文化认同是体育文化的核心,是体育文化存在和发展的深层因素和主要因素。体育文化认同是中缅边境地区部分民族传统体育得以长期发展和传承的核心原因。体育文化的认同主要体现在对体育价值的认同,形成一种共同的体育生活方式,这使得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的人喜欢评价和参与体育活动,对体育活动非常热衷。凝聚是指一个民族或地区的人民随着历史的演变,逐渐形成一种独特的、独特的文化形式,成为一种团结的力量,共同促进民族或地区的发展。传统体育具有广泛的社会功能和鲜明的时代内涵,在弘扬民族精神、唤醒民族意识、维护民族情感、增强民族或地区凝聚力和认同、促进团结、促进民族或地区和谐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体育竞赛和体育活动,加强了乡镇之间的交流,增加了人们的兴趣,节日气氛活跃起来,对构建和谐社会起到了积极作用。文化认同不仅在体育文化生态中独立发挥着重要作用,还影响着社会组织、家乡情结、历史传承等其他因素,共同影响着中缅跨境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生态系统。

猜你喜欢
跨境民族交流
如此交流,太暖!
我们的民族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跨境支付两大主流渠道对比谈
在跨境支付中打造银企直联
关于促进跨境投融资便利化的几点思考
多元民族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