啦啦操融入大学体育选项教学的意义与实践研究

2018-03-07 10:49何钰倩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广东广州510220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8年24期
关键词:体育锻炼心理健康动作

□ 何钰倩(广东第二师范学院 广东 广州 510220)

1、前言

啦啦操是一种在特定的音乐衬托下,在特定的环境中展现和完成具有一定难度舞蹈动作的体育运动项目。该项目融合舞蹈与体操项目的特点,将运动与音乐节奏相结合,集健身与娱乐于一体。啦啦操具有动作干脆、音乐动感、富有激情的特点,技巧动作富有挑战性,形式刚柔相济,得到了社会大众尤其是青少年的喜爱。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世界有8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啦啦操运动,参与人数超过800多万。作为一种全新的时尚运动,符合大学生求新、求美、求奇的心理特征。在高校开展啦啦操运动,对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健全人格品质具有独特的价值和重要的意义。

啦啦操最初起源于美国,在20世纪末进入我国以来,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经过将近20年的推广和普及,已经建立了较为广泛和深厚的群众基础。在高校中,开展啦啦操活动、教学的高校也越来越多,并且,随着CUBA联赛职业化,进一步使啦啦操这项运动项目在大学校园快速发展,成为大学校园体育文化的一个新亮点。在当前大学体育教学中,大部分高校都采取分项教学的方式,即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和爱好选择体育课的运动项目。但是,我国高校体育教学项目比较单一,且没有随着体育事业的发展而不断的革新。因此,啦啦操作为一项得到大学生喜爱且对大学生具有独特价值的运动项目,除了可以作为学生的体育爱好,在课外活动中进行之外,还可以走进高校体育课程。在开设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应充分满足广大大学生的体育学习需求,让大学生通过体育选项课教学进行系统、综合、深入的学习,提高大学生的啦啦操运动水平的同时,促进啦啦操运动在高校更好地开展,更大程度地发挥对大学生身心健康的促进作用。

2、啦啦操融入大学体育选项教学的意义

2.1、推动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以及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我国竞技体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发展成绩,在近几届奥运会上,金牌数量都位居前三。但是,我国仍然是一个体育大国,而不是体育强国。主要体现在群众体育和学校体育发展滞后,体育人口占比较低,社会公共体育服务供给不足,体育在群众强身健体方面的功能发挥不够。特别是大学生群体体育锻炼缺乏,体育锻炼意识不强。啦啦操作为一项群体性运动项目,具有健身、娱乐、健身以及竞技等功能。大学阶段作为学生学习自主性较大的学习阶段,也是进入社会前的最后一个学习阶段。该阶段对大学生体育兴趣爱好和锻炼意识及习惯的培养、体育运动技能的掌握极其重要,决定了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的延续性。啦啦操作为一项群体性运动项目,受青年大学生所喜爱,通过将啦啦操融入大学体育选项课教学,能培养大学生良好的体育锻炼兴趣和习惯,并且,啦啦操运动项目对场地和设施器材要求较低及开展机遇较多等特点,能够为大学生日后开展啦啦操运动打下良好的基础。另外,青年大学生作为一个重要的群体,提高他们的啦啦操技能和普及程度,将能推动啦啦操运动在整个社会的普及,从而推动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提高我国体育人口的整体素质,推动全民健身计划的贯彻落实。

2.2、促进大学生体质健康和心理健康

良好的体质健康与心理健康是大学生成才的必要条件。然而,根据最近几次全国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调研结果发现,大学生多项体质健康指标持续下滑,部分指标甚至不如高中生,近视率、肥胖率居高不下。究其根本,大学生体质健康指标下滑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物质生活的条件的改善以及大学生不良的饮食作息习惯;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原因,就是体育锻炼的缺乏。在当前社会,青年大学生参与体力劳动较少,参与体育锻炼也不足,造成其身体素质,比如耐力、爆发力、柔韧性、灵活性、心肺能力等都得不到有效的锻炼,不能逐步得到提高甚至出现倒退。啦啦操作为全身有氧运动,对提高大学生的身体综合素质具有显著的作用。有学者研究表明,啦啦操对改善女大学生身体形态、身体机能和身体素质具有明显的作用。对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而言,一方面,人的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之间相互影响,参与体育锻炼或啦啦操运动能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另一方面,在进行啦啦操运动中,能培养大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减少心理问题的发生率。相关学者研究表明,啦啦操运动能显著降低女大学生的社交焦虑,显著提高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并且大学生期间的啦啦操教学能让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在以后走向社会时得到延续,这种对身心方面的积极作用将不断延续。

2.3、推动校园文化建设

啦啦操不仅是体育运动项目,也是一项综合性艺术形式。在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中,啦啦操作为一项具有感染力的体育项目,表现积极向上、追求美的精神内涵。比赛期间的啦啦操表演不但能烘托现场气氛,同时也可以向观众展现学校文化的特色,并感染现场的观众,带动更多的大学生参与到啦啦操运动中,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及运动水平,促进健康文明和谐的校园文化的形成。

2.4、推动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

体育事业作为社会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事业的发展将为经济发展提供重要动力来源,并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1998年CUBA的诞生,短短十几年,CUBA的影响力深入到全国所有高校,广大大学生积极参与其中,成为当前我国高校比赛场次最多、现场观众最多、赛季跨度最大、号召力最强、地域分布最广、社会形象最好的体育赛事,成为我国篮球第二大赛事。在篮球比赛现场,为烘托比赛气氛,往往选择啦啦操表演作为赛前表演项目。啦啦操表演能调动观众的热情,增强体育竞赛的娱乐性和观赏性。而且,啦啦队亮丽青春的表演不仅带给观众视觉上的享受,而且对于活跃比赛气氛,提高电视收视率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在2008年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后,我国体育事业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各种重大体育赛事不断举行,体育事业不断市场化、社会化,对于啦啦操表演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但我国啦啦操人才培养还处于起步阶段,只有充分依托高校培养大批的啦啦操人才,才能满足我国体育事业市场化发展的需求,推动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

3、大学公共体育啦啦操课程实践设计

3.1、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是指课程所要实现的具体目标和意图。课程目标是指导整个课程编制过程最为关键的准则。作为大学体育课程,总体目标是“立德树人”。啦啦操课程也是以促进大学生身心全面发展为核心目标。具体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掌握啦啦操知识技能,塑造健康体魄。

在大学啦啦操课程中,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啦啦操运动的基本知识,掌握其基本动作技能。学生通过对啦啦有关知识的了解,能对以后再开展啦啦操运动中提供理论上的指导,比如了解身体运动的负荷与原理以及自身的体质情况,根据自身的情况,结合运动训练理论,科学、高效开展啦啦操运动。在运动技能方面,通过对啦啦操基本技术的学习,提高上身体协调、灵敏、平衡和力量等各方面的身体机能,塑造健康体魄。

(2)开展啦啦操运动实践,养成健康心理。

当前大学生心理压力较大,心理问题频发,各种因为心理健康而导致大学生自残甚至自杀等现象层出不穷。体育运动能发挥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积极作用。在啦啦运动中,一方面其强调团结协作、集体荣誉至上的精神,是大局意识、协作精神和服务精神的集中体现;另一方面其内在包含了很多积极的元素,比如代表胜利、力量、团结、自信、勇往直前等。通过啦啦操课程教学对大学生进行情感、意志的培养和人格的健全,帮助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行为。在啦啦操运动中享受运动带来的乐趣,并通过自身的努力、交流合作来实现自我、超越自我。

(3)树立终身锻炼意识,提高生活质量。

通过啦啦操课程教学帮助大学生掌握啦啦操相关知识和技能,其根本目的还是帮助大学生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进行经常性的体育运动。当前大学生体育锻炼严重不足的原因很重的一方面就是体育教学没有重视学生终身体育锻炼意识的培养。因此,学校体育不能只着眼于学生在校学习阶段,而是应该放眼长远。啦啦操课程也要致力于培养大学生终身进行体育学习、锻炼的态度、意识和能力,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同时,提高生活质量。

3.2、课程教学内容

总体上,啦啦操在我国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大学体育教师和学生对这项运动的认识还不是很深刻。因此,教学内容的选择应该与当前教学实际情况相一致,并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身体素质、运动能力和身心发展规律。通过本人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并与啦啦操专家进行访谈,总结大学啦啦操选项教学的主要内容如下:

(1)啦啦操项目理论教学。

主要包括:啦啦操运动概述、啦啦操运动基本组成和基本动作术语、啦啦操音乐的选择和动作的编排、啦啦队的组织与建立、啦啦操竞赛组织与评分标准。

(2)啦啦操项目实践教学。

主要包括:基本动作、口号、基本动作组合、花球成套动作、小组创编套路、技术动作、其他风格动作等。

(3)啦啦操文化内涵学习。

主要包括啦啦操的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三个层面。具体内容包括:啦啦操的发展和起源、啦啦操的团队精神和拼搏进取精神、啦啦操的运动规则、啦啦操竞赛制度、啦啦操相关体育用品及啦啦操文娱体育活动等。

3.3、课程教学方法

(1)讲解与示范相结合。

讲解与示范是体操、健美操等操类课程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在啦啦操课堂教学中也同样适用。在啦啦操课程教学中,教师需要将讲解与示范相结合,才能帮助学生领会动作要领,掌握动作技能表象。在讲解与示范教学中,教师一是要做到示范动作规范、熟练;二是要采用规范的专业术语,讲解要实事求是、简明扼要,通俗易懂的保持科学性;三是要把握好讲解与示范相结合的恰当时机。

(2)强化音乐练习。

啦啦操相比体操、健美操的显著特点是其将音乐与动作相结合,音乐是啦啦操的灵魂。所以在强化学生基本动作练习的基础上,重视音乐的功能和作用。在教学的初级阶段,教师让学生对音乐的风格、节拍、乐句、乐段进行基本的认识和了解。在基本动作练习中,多利用音乐来进行练习,强化学生对音乐节奏的感知。在成套动作的练习中,让学生领悟音乐旋律和节拍后,自己进行动作练习。

(3)推动合作学习。

团结协作是啦啦操内在的本质要求,所以,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通过和他人一起学习或进行啦啦操活动,体验团队合作带来的心理上的成就感,培养学生积极向上、团结协作精神。此外,啦啦操作为一个群体性运动项目,通过合作学习,让学生能形成一个相互信任、密切配合的团体。

3.4、课程评价

课程评价是对课程教学是否达到课程的目标、教育目的以及实施的效果进行评定,并据此作出改进课程的决策。在啦啦操选项课的评价指导思想上,要突出评价的发展性、激励性功能,重视对学生学习潜能的评价,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充分发展;在评价的内容方面,主要包括动作完成情况、动作节奏、表现力、动作改编、音乐选配、团队精神、专项运动素质;在评价方式上,一是坚持目标评价模式,即对课程教学及学生学习是否到达预先制定的目标;二是由终结性评价向形成性评价转变,突出过程性,实行多次评价和随时性评价、“档案袋”式评价等方式;三是由定量评价转变为定量和定性相结合,不仅关注学生的动作学习情况,更要看学生学习的动机、行为习惯、意志品质等;四是由相对评价发展到个人内差异评价,即对学生进行纵向的比较和评价,为教师全面了解学生提供准确和动态的依据,也可以使学生更清晰地掌握自己的实际情况,激发学习动力,提高学习效果。

猜你喜欢
体育锻炼心理健康动作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怎样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如何培养中小学生体育锻炼的好习惯
动作描写要具体
非同一般的吃饭动作
体育锻炼不能放寒假
夏天体育锻炼“四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