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日语的情感表达

2018-03-07 11:13应超栋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8年7期
关键词:反语明喻副词

应超栋

(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浙江绍兴 312000)

在日常日语习得中,作者发现日语中蕴含的思想情感表达十分丰富,是做好本门学科研究的重要方向。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其作为人类精神思想交流的重要工具,反映了人类自身对外部世界的感知。正是得益于情感之间的交流,使得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其影响作用的结果直接体现在了语言应用上。因此,要想学好日语语言,首先要了解其中的情感表达特征,进而主导自身的语言表达方式。

1 日语情感表达的修辞运用

情感作为一个隐性的概念,是人类最普遍、最重要的人生体验,时常溢于言表,但亦需借助修辞的力量表达出来。正是由于情感的抽象性、丰富性,其淋淋尽致地表达,不仅借助于不同的表现方式,还需借助一定的修辞手段,日语中对修辞的运用,常见于以下几个方面。

1.1 比喻

比喻作为最基本的艺术处理手法,是指将原本性质不同但在某个点具有相似性的两个事物进行对照,并用其中某一事物比作另一事物的修辞手法,常规上包括本体、喻体以及比喻词三个构成部分。其中,本体即是指被描述的对象。喻体是指用来打比方的事物。比喻词则是联通两种不同事物的桥梁。在日语情感表达中,比喻手法的应用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如明喻、暗喻、换喻等。明喻对情感的表达最为直接,其在日语中的出现方式一般有「如し」、「異ならず」、「恰も」、「例えば」等。明喻在日语中的运用,使得情感表达更加生动、形象,容易引起受众共鸣,给人印象深刻。而隐喻则被称为是“压缩的明喻”,其本质是用一种事物去理解和经历另一种事物。从字面意义上理解,前后两种事物的关联性显而易见,而隐喻作用的发挥,又基于人们共同的认知,是情感层次的深度交流。日本作为一个环海岛国,拥有极其丰富的鱼类资源,因而时常成为人们谈论的话题。日语情感表达中不乏与鱼相关的隐喻,如鮟鱇代表嫌弃、細魚代表憎恨等。

1.2 反语

反语常常表达着与内心想法完全相悖的意思,对于情感的表达更加强烈。彼は私の一番の悪友でね,就是典型的反语应用,通过暗含“讽刺”韵味的语感将内心想法更加清晰的表达出来,具有增强语气的效果。在上述文例中,由于日本特殊的生活艺术文化,表达了对多年挚友的一种认可和情感,常常用于介绍给他人的场合。悪友较之よい友,能够更加精准地表达与朋友之间的亲密关系,附着上了说话人对朋友的喜爱之情,同时又能在一定程度上感染听话人的主观感受。又如,あいつの世話やきには、ありがたくて、涙がこばれるよ。在此例句中,世話やき并非是表达真正意义上的关怀,其在特性的语境条件下,加上引号表示情调,翻译为中文即是 “让我感动得简直流泪的是那家伙的 ‘关怀’”。其真正意义的表达,蕴藏着说话者的嘲讽亦或蔑视之情。反语在日语中的运用,使得作者的情感更加强烈,较之直言更加能够影响受众情绪,因此所能塑造的情感色彩效果更加鲜明。

1.3 婉曲

所谓婉曲大有委婉的韵味,是故意不将所思所想直接表达出来,而是通过与所表达意思相近或相似的词语含蓄、曲折的方式进行暗示,进而让受众心领神会。该种修辞手法的运用方式亦是多种多样,包括委婉、缓叙等。在不同情感场景下的话术表达,作者时常会出于礼貌或其他因由,不愿直接表露想法,而是闪烁其词,在不违背礼貌道德的情况下,让听话者心领神会。与之不同,缓叙的目的在于增强语气,有意采用折绕的方式表达情感。如,すみませんが、今日はちょっと…。在上述例句的语言表达中,作者出于自身礼貌考究,为了避免出现尴尬场面,委婉含蓄地表达自己的内心想法,取代直接了当的告诉对方,能够使对方更易于接受。通过婉转的方式表达本人真实意愿,间接地表达了作者不愿伤害对方感受的心理,是对他人的一种尊重体现,其中情感的意蕴深厚。正是有了此种修辞手法的运用,才得以保全说话人和听话人之间的基本尊重,有助于两者之间的情感互动交际。

2 日语情感表达的文化特征

语言作为人类特有的能力之一,其本身归属于文化的范畴。文化的交际与碰撞,总有与之相对应的语言。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其功能不仅仅在于表达人类思想情感,同时亦能反映一定的文化特征。从文化特征角度对日语情感表达进行解读,有助于对该门语言特征的把握,应用实践起来更加得心应手。

2.1 内外相异

受不同成长文化的潜在影响,每个民族都有与之相对应的心理特征。例如,美国遵从自我,德国讲究规则,英国崇尚道义。根据社会心理学理论,民族心理是构筑在一个民族的经济地域基础之上并渗透着该民族共同文化传统、决定着该民族人民性格和行为模式的共同心理倾向和精神结构。语言是人类社会不断演变发展的产物,其作为文化载体,势必与日本独特的民族心理特征相关联,并直接影响了他们的情感表达方式。综合来讲,日本民族最突出的心理特征无疑是集团主义,他们的言行表达格外关注对人际关系的影响。大部分日本人都报以谦逊的心理,十分在意他人对自己的印象,因而擅长体察他人的心理行为及变化,为了避免摩擦和碰撞,会以此调整自己与他人对话的内容。所以,在日语中,日本人通常不会将自己的意见、要求或不满情绪直接表达给对方,而是偏向于委婉的表达方式,时常会运用到带有推量意义的助动词,如 「ようだ」、「そうだ」、「でしょう」等。这也就是日本“内外相异”的独特语言文化。

2.2 依赖心理

在日语情感表达中,副词的运用可以使得情感表达更加细腻、真诚。陈述副词本身就附带有一定的情感色彩,尤其是对于本来用于直接表达事物情态的拟声拟态词,它对情感的传达更加生动形象,这也形成了日语独特的文化。如,何かお礼をさし上げたいが、あいにく何も持って来ませんでした。在副词的使用上,日语交流的“心理依赖”特性尤为明显,是一种“以心传心”的最高表达形式。上述例句中,表达形象地表达了作者“虽然不确定,但总有那么一种感觉”的心理特征。为了更加精准地把握作者内心情感活动,听话人对其语言中用到的感情副词进行把握,如此才能实现两者之间的心领神会。同处于相同的文化背景环境,日本人之间对彼此的了解相当到位,即便作者未能百分之百地将自己的情感表述出来,通过说话中的心理活动变化,亦能感染听话人的情感,甚至对方一个细微的表情变化,亦能补捉对方的心理变化。因此,日本人在语言交流上有着极高的心理依赖。

3 结语

总而言之,日语中的情感表达研究十分重要和必要,是了解该民族文化的重要通道。情感本身作为一个模糊的概念,具有丰富性、抽象性的特点,是人类主观意识的表达。由于个人能力有限,加之日语文化丰厚,本文做出的研究可能存在不足。因此,作者希望学术界大家持续关注此课题研究,从不同维度论述日语的情感表达,进而深刻了解日语文化内涵。

[1]刘畅.日语的感性表达分析——以拟声拟态词为例[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5(8):156-157,190.

[2]李月秋.汉语“气”和日语「気」的情感表达[J].吉林化工学院学报,2015,32(7):35-38.

[3]谢劭辰.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在日语教学中的作用[J].中外企业家,2015(9):180,182.

猜你喜欢
反语明喻副词
从语言符号象似性比较隐喻和明喻
中国文学“译出翻译”的修辞研究
——以《三体》明喻翻译为例
副词“好容易”及其词汇化成因
韩国语副词“더”与汉语副词“更”“再”的对应
反语认知加工之主观语境
印地语反语的构成手段及语用功能研究
隐/明喻的恰当性-规约度-熟悉度多维择选实证研究
明喻翻译研究:以朱自清散文英译为例
副词和副词词组
英语反语中的语用文体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