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式教学方法在《力学与结构》课程中的应用

2018-03-07 11:13张婉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8年7期
关键词:力学教学方法结构

张婉

(杨凌职业技术学院,陕西杨凌 712100)

互联网+不仅仅是科技领域的创新成果,同时亦是思维方式转变的见证[1]。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传统的教学方法已逐渐被新的教学方法所代替,学生学习新知识的方法,已经逐渐从原来的书本-黑板-书本的传统方式,变成了电脑-网络-电脑的新形式。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在互联网+的大环境下,调整旧的思维模式,利用互联网+思维模式,让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解决实际问题。

1 教学方法改革带来的教学手段、方法的改变

课程改革带来的一个突出问题是课堂难度加大,教学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问题是:由于讲授的知识不再分属于原来的两个知识体系,使得两门课知识的融合度加大,讲课难度增加。教师在讲课时如果想做到概念清楚、重点突出、图文并茂[2],就要求教师在制作PPT时一定要将每一部分内容融会贯通,将力学与结构两门课程的精髓内容融合在一起,让学生能够容易理解,方便记忆。同时,还需要补充部分知识的异同点。这种融合造成的结果是,由于课堂上教学信息量加大,且学生的接受能力有限,使得教学效果不显著。

由于高职院校的学制较本科院校的相比较短,且高职院校还在人才培养计划中增加了实践教学环节,从而使得理论授课学时相应减少,面对课程知识量大,但课堂时间有限的问题,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方法,通过教学手段的丰富化可以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3]。在学习内容上采用丰富的多媒体学习内容,包括精致思维导图、动画、微视频、音频等。教师在上课前让学生提前预习,回答已经提前布置在网络平台上的预习问题,当学生全部正确回答出预习问题时,基本已经对下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有了大致了解,这样带着问题去上课,可以提高学生学习质量与效率。

高职教育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目的是将学生培养成应用型人才。而采用传统的教授模式,注重的是学生理论知识的培养,忽略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因此需要增加线上教学部分,通过试验视频、动画或者力学模型让学生从实践的角度着手,更直观地理解部分难点。

通过采用线上线下互联网+教学方法,使得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有所提高,学生学习期间有问题可以随时在网络平台的答疑区进行提问,并由其他同学或者教师进行回答;作业也可通过电子编辑或者上传照片的形式提交,这样可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能力、独立思考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合作交流能力等。此外,学生与教师也能相互促进、相互进步。

通过采用线上线下互联网+教学方法,将学生变成了教与学中的主导部分,教师变成了辅助角色,主要对学生进行答疑解惑。学生带着问题去听教师讲解知识点、解题方法,也能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真正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并通过团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教学实例

力学与结构课程是高职工科类(建筑、水利等)专业基础课程之一,是学习后续水力计算、建筑材料等专业课的基础,并且在实际工程中应用广泛。通过学习力学与结构课程,能够培养学生对工程概念的认识,掌握部分专业名词,还能够利用严谨的逻辑性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力学主要包括了三大力学的主要内容,即理论力学的静力学部分、材料力学及结构力学。通过力学课程的学习,能够为后续结构课所进行的设计学习部分打好基础,同时也是后续专业课程的重要纽带。结构主要包括了钢筋混凝土结构、砌体结构、钢结构、混合结构。通过结构课程的学习,能够掌握基本梁、板设计思路,使学生对设计有进一步的了解。

以钢筋混凝土外伸梁设计为例说明结合互联网+线上线下教学方法在力学与结构课程中的应用。

钢筋混凝土外伸梁教学包括《建筑力学》中支座约束力、内力图、应力等知识点;《建筑结构》中受弯构件正截面、斜截面承载力计算等知识点。教学过程安排为:首先讲解外伸梁受到荷载后的支座约束力怎样通过平衡方程求解;指定截面的剪力及弯矩;外伸梁的内力图;受弯构件的强度计算及其应用(应力、许用应力的概念);钢筋混凝土梁受弯构件正截面、斜截面承载力计算内容。

按照钢筋混凝土外伸梁设计需要的知识点来看,教师需要讲授内容较多,课时不够用,内容中理论公式较多,学生学习较困难。因此,结合互联网+线上线下教学方法,教师采用精致的版面设计,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形式提前预习;通过在讨论区回答问题,加深学生理解,增强学生记忆,例如教师提出问题:什么情况下不能使用三力矩式列平衡方程求解支座约束力?举例说明。学生通过自己的理解并解释,每个学生的想法不同,理解记忆的方式也不同,通过交流可以使得学生加深印象、方便记忆。钢筋混凝土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章节中分析梁截面的破坏形式,可以在线上提出问题,梁截面的破坏形式分为哪几种破坏?在线上将三种破坏的试验视频上传,让学生自行观看,找出三种破坏形式的特点,提高学生观察能力。

采用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方法,学生可以便捷地进行扩展学习,随时随地的进行移动学习,真正做到利用碎片化时间学习,可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最终达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应用能力及提高主观能动性的目的。

采用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方法,教师可以在数字教材中做阅读和学习重点批注,帮助学生理解;教师可以在线上设置任务互动活动,促进学生理解掌握零碎的知识点;教师在讨论区设置笔记分享、讨论互动等环节,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方法,教师可以方便地记录学生学习情况,监控学生学习,对学习效果进行反馈评价。

3 结语

互联网+时代已经到来,《力学与结构》课程的改革需要结合课程的教学特点,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方法,让学生学会利用网络手段搜索、学习、掌握知识,学会通过思考发现并解决问题,让学生参与教与学的过程中,并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观能动性,从而提高学生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实现高职院校学生培养的最终目标。

[1]蒋鑫.互联网+背景下混合式课程教学模式构建[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7,16(15):196-197.

[2]段丽萍,牛少儒.《建筑力学与结构》教学方法手段研究[J].四川水泥,2017(6):340.

[3]吴海波.高职建筑力学与结构课程教学改革初探[J].现代职业教育,2016(24):153.

猜你喜欢
力学教学方法结构
《形而上学》△卷的结构和位置
弟子规·余力学文(十)
弟子规·余力学文(六)
弟子规·余力学文(四)
初中英语写作教学方法初探
论结构
教学方法与知识类型的适宜
论《日出》的结构
力学 等
创新治理结构促进中小企业持续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