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向阅读素养提升的可视化预习方法研究

2018-03-07 17:49邝兰芬
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 2017年11期
关键词:阅读素养

邝兰芬

【摘要】“可视化预习”是指学生通过提取信息和画图式来表达文本内容和结构,进行个性化的感知转换、情感体验和自我构建。将这种方法运用到小学中年段的语文阅读教学中,能培养学生提取信息、整合信息的能力,从而有效提高学生把握文本内容和语言形式的能力,以促进学生逐渐建立起明晰的阅读方法体系,真正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

【关键词】阅读素养 可视化预习方法 图画式板书

文本的阅读理解过程就是文本表征的建立过程。可视化预习是指学生通过提取信息和画图式来表达文本内容和结构,进行个性化的感知转换、情感体验和自我构建。它可以促进学生在默读中对文本信息进行“提取、推论分析、诠释整合、比较评价”。预习中生成的图式还可以简洁直观地表现学生概括主要内容、把握作者思想情感及梳理表达方法等复杂的思维活动的过程。这不仅让阅读思维图像化、可视化,而且能有效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

图式作为记录感性直觉和思维过程的载体,便于学生交流沟通,促进倾听者能据此理解其他同学的思维过程,还可以作为学习诊断工具,便于教师实时获取学生的阅读基础和学习起点的相关信息,关注学生的思考过程,以学定教。

一、画旅游线路图

游记散文有明显的线索贯穿全文,或以空间转换为顺序,或以时间顺序来行文,脉络清晰,景物特点鲜明,移步换景是最常见的叙述方式,这类文章适合用旅游线路图表示。学生预习时提炼表示空间转换或时间变化的词语,设计简单的旅游线路图,把握文章的主要结构,这是理解文章的前提,进而理解文本的写作思路,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学生预习《记金华的双龙洞》时提取“途中、洞口、外洞、孔隙、内洞”这五个表示空间转换的词语并分析概括每处景物的特点来绘制旅游线路图,既利于学生形象直观地感受双龙洞的特点,也利于厘清作者的游览顺序和表达方法。

二、画风景特点图

游记散文语言优美,抓住景物的特点抒发丰富的情感,这类文章适合用风景特点图表示。学生预习时分析归纳出文本描写的主要景物并提炼概括景物特点的词语,画出风景的草图,形象直观地再现风景特点,并概括作者流露出的丰富情感。

学生预习《桂林山水》时从文本中提取“桂林的山奇、秀、险”和“桂林的水清、静、绿”的特点,再从“桂林山水甲天下”和“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这两句总结性的句子中感悟到文本总分总的构段方式和作者赞美桂林山水的感情,画出桂林山水的草图,既形象体会桂林山水的特点,又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和作者的情感,帮助自己更好地学习抓景物特点展开描写的表达方法。

三、画情感线索图

叙事性散文始终贯穿着作者的情感脉络——情感的变动,起伏或转折,学生预习时可将作者的情感脉络提取出来,再根据I青感线索概括作者描写的内容,绘制情感线索图。既利于学生厘清文脉和内容,又利于学生建立整体感知,降低阅读负担,让学生真正体验散文的意境深远和情真意切,体会叙事性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文体特点。

学生预习《花的勇气》时提取作者的情感变化“失望、吃惊、遗憾、惊奇、怦然一震”,再概括出“爱花、寻花、盼花、赏花”这四件事,从而清晰把握文章主要内容及作者的情感变化。预习《乡下人家》时学生用提炼小标题以及画图的方式来表现对文本的感性直觉,将乡下人家独特、迷人、和谐、淳朴的美好意境呈现出来,引发热爱乡村生活的共鸣,明白作者以“热爱乡村生活”为“神”,按空间和时间顺序选取材料为“形”的写作特点。

四、画故事情节图

叙事性作品具有完整、波澜起伏的故事情节,按事情发展顺序记叙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内容连贯紧密。中年段学生喜欢故事性强的作品,“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能透过文字读出多幅画面。学生预习时借助提炼小标题及绘制情节图的形式概括故事的主要情节,清晰展现文本的全景图,既简明厘清故事情节发展的线索,整体感知主要内容,又感悟人物性格特征和作者的写作思路。

学生预习《夜莺的歌声》时提炼“诱敌、带路、传信、歼敌、诱敌”这五个情节图,并发现五个情节图是以小夜莺的歌声为线索贯穿起来的,赞扬了小夜莺机智勇敢、热爱祖国的精神。故事情节图使小夜莺与敌人斗争的紧张形势直观化、形象化,学生既整体感知生动曲折的情节发展过程,又直观领悟文章首尾呼应和有详有略的表达方法。

五、画人物形象图

叙事性作品中有个性鲜明的人物,每个学生对人物的理解和评价各不相同。学生预习时细读描写人物的长相、语言、动作、神态和心理的语句,在细读中感受人物形象,提炼关键词概括人物特点,将独特的阅读体验融入图式,更好地“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学生预习《小英雄雨来》时通过提炼小标题和画图来厘清故事的情节发展和感知雨来热爱祖国、宁死不屈、勇敢机智的人物形象。预习描写多个人物形象的文章时,学生还可以对不同人物进行比较,侧重点可以是人物的语言、心理、对待事情的态度等。预习《尊严》时学生将哈默与其他逃难人进行对比,突出哈默“有尊严,不想不劳而获”的人物形象,并体会尊严就是财富的道理。在绘制板书时梳理人物特点和关系,可促进对文本的理解、分析和概括,使学生的思维逐渐清晰和缜密。

六、画知识结构图

事物说明文结构清晰,知识性强,语言生动准确,但内容枯燥,距学生的生活实际较远,因为缺少体验,学生预习时较难走进文本与作者产生共鸣。学生预习时用图画或做表格这些形象化的方法整理和归纳,快速厘清说明文的顺序结构和各类知识的结构体系,把握主要内容和说明方法,使抽象复杂的知识变得简单易懂,提高准确运用文字的能力。

学生预习《赵州桥》时借助提取关键词和画图来概括赵州桥“雄伟坚固、美观”的特点和文本总分总的结构。并感悟文本围绕总起句对赵州桥的外形特点和构造特点展开具体描写的方法。预习《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时提取“中华民族的摇篮、多灾多难的祸河”感知黄河的变化,并画图说明黄河变化的过程、原因及治理方案,既使复杂的内容清晰化、形象化,又厘清文章的说明顺序,多角度地思考说明文表达的严密性和条理性,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画图式是一种指向阅读素养的可视化预习方法,能直观表现文本的内容和结构。预习时将文本转化为关键词和图画,学生经历理解、分析和整合文字的过程;课堂上利用图式用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修正板书,是体会语言准确性的过程,真正实现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渡。图式是学生对文本进行感知、理解、欣赏、评价的极其重要的生成性学习资源,既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自学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又帮助教师了解学情,以学定教,自觉地将学生的需要放在首位。图式将语文学习的情趣、方法隐含其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发挥图式的提取、分析和整合功能。使预习焕发新活力,真正培养学生的阅读素养,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endprint

猜你喜欢
阅读素养
浅谈如何提升中学生的阅读素养
PISA测评框架对提升英语阅读教学效能的启示
大学生阅读、媒介及信息素养融合可行性研究
大学生阅读素养现状分析及高校图书馆对策探究
近十年我国数字阅读的发展状况与趋势
从“知沟”理论谈城乡学生阅读素养差异
运用符号,玩“活”低年级阅读教学
结构化推荐,课外阅读多姿多彩
运用“联结”策略 提升阅读素养
以绘本阅读提高幼儿阅读素养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