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以人为本”管理模式的误区

2018-03-07 19:55冉磊
新课程·中旬 2017年12期
关键词:以人为本误区策略

冉磊

摘 要:伴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以人为本”管理理念成为当前中学学校管理的“主流”。以当前“以人为本”管理模式存在的误区为切入点,对新课改背景下中学学校管理“以人为本”模式的创新与发展进行了全面解析。

关键词:中学管理;以人为本;误区;策略

学校管理工作主要是针对人的管理,人是管理的对象也是核心,学校管理的两大目标就是老师与学生,因此人既是管理的“起点”,同样也是管理的“归宿”,所以无论是管理方法还是管理手段,始终都应该围绕人而进行。作为学校的管理者,应以学校管理工作的特殊性为前提,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在管理活动中如何发挥、调动人的互补性、创造性以及主观能动性作为切入点,为管理对象搭建一个可以发挥才智、释放潜能的平台,让他们能够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在校园中營造一种和谐有序的氛围。然而反观当前“以人为本”管理模式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容易陷入“人情化”“以个人为本”,以及降低标准或者刻意迎合等管理误区,本文对此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对如何在新课改背景下,探求“以人为本”创新管理模式的方法与策略进行了思考与研究。

一、当前“以人为本”学校管理的误区

1.“以人为本”难过“人情关”

“以人为本”的核心是在尊重人的前提下实现人际和谐管理,从而促进教学发展,但在实际管理过程中,尊重往往被错误解读为“留情面”,而和谐则被理解为“没矛盾”,所以导致管理中会出现对错误的惩罚被所谓的“宽容”替代了,而必要的批评却化为了另一种“表扬”。作为学校管理者,要分清的是人性化管理不是人情化管理,对教师而言,最大的尊重就是尊重他们的人格,付诸于真心,在精神和事业上给予鼓励与扶持,让他们能够产生强烈的凝聚心和归属感,实现校园管理的真正和谐。

2.“以人为本”就要弱化制度

很多学校管理者在学校管理过程中,认为最大的管理难度在于容易陷入“人”与“制度”的两难境地。这明显是对以人为本理念的肤浅认识,制度的制订同样也是针对人而进行的,所以人与制度应该是和谐统一的。管理者常常因为不好平衡两者之间的关系,所以在某种程度上会出现重人而轻制度的管理行为,其最终导致的就是工作的无序状况,老师积极性受挫而导致的工作懈怠,学校更容易陷入“散、乱、差”的境地。

二、新课改下中学“以人为本”管理创新与发展

学校管理不仅是一种科学,更是一种艺术,“以人为本”的管理若想达到理想效果,关键在于求真与创新,管理者要走出管理误区,结合实际力求“人文化”管理模式的创新与发展。

1.塑造人文化的校园文化

从“以制度为本”向“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转变,是新课改素质教育理念下的一种创新与发展,也是教育改革的必然结果。“以人为本”就是一切以人为管理的根本,尊重人的思想行为,体现人的价值。所以在管理过程中,要为所有“人”实现自我发展而创造和提供良好的条件与环境。一是要培植具有和谐关系和团结精神的校园文化,鼓励教师以及师生之间的团结与协作,使全校上下形成凝聚力、向心力的助推学校发展的“合力”。二是积极倡导开展“反思文化”:教师既是教育者同时也是学习者,只有通过不断地反思与借鉴,才能够获得自身的提高与发展,在某种程度上为了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也打好基础;两者是学校管理者要反思老师通过学校管理是否能获得专业发展,是否能够体现职业价值,并在此基础上对学校管理模式进行优化,通过人文和科学、协作和竞争、精神和物质“三结合”的模式,开拓校园文化新局面。

2.落实人文化的常规管理

创新并不代表对传统的否定与摒弃,在创新管理文化的同时,也要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只有实现传统与创新的完美结合,才能够实现理想化的管理状态。学校管理中最稳定的,也是最基本的管理形式就是常规管理,如何在常规管理中落实人文化管理,值得管理者关注。一方面要将新课改精神理念贯彻于课堂教学管理之中,让教师养成好的教学习惯。对集体备课进行优化,做到目标明确、要求明确、方法明确,有具体的研究专题和内容,保证备课效果;另一方面通过命题把关、推门听课和行政蹲班等各种方法加大对教师的管理力度,并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中心,学校管理者、家长和学生三方参与的新型教师评价制度,通过人文化常规管理,提升全校教学质量。

3.创建人文化德育管理模式

学校管理的对象是教师与学生,对学生管理除了必要的学习和生活管理之外,就是对学生进行德育,这一直是中学学校管理的短板。学校管理者应最大化开发学校管理空间,凸显人文特色,创新德育,力争打造一流学风与校风。一是严格管理学生行为习惯,注重文明习惯的培养。结合学生的身心特点,做好学生的品德评定。量化和细化德育评价体系,将德育目标纳入年段目标管理之中。二是通过德育实践活动的设计与开展,将各种资源(包括社会、家庭等)与德育进行整合,让学生实现自主管理。三是注重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心理咨询室、心理健康研究小组等形式,关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将德育落在实处。

学校管理“以人为本”模式的核心是实现管理者与教师、教师与学生、管理者与学生等多种人与人关系的和谐统一。学校管理者只有将对管理对象的尊重、理解、信任和关心作为管理的基础与前提,关注、重视并推进学生与教师的共同发展,才能够让学校走上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参考文献:

[1]陈登福.中国基础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研究[D].武汉大学,2010.

[2]田友谊.创造教育环境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

编辑 鲁翠红

猜你喜欢
以人为本误区策略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冬季洗澡的误区
2018年理财,要警惕这些误区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语文教学应“以人为本”
冬病夏治走出误区才有效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