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标下的生物作业改革

2018-03-07 09:48蔡娜莹
新课程·中学 2017年12期
关键词:创新精神全面发展实践能力

蔡娜莹

摘 要:一直以来,学生考试成绩的好坏,往往作为评价教师教学水平的主要指标。大多数老师并不敢真正放开学生的成绩而专注开展提高学生全面素质的活动。素质教育难以真正实施。如何让学生既有坚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又能全面发展。尝试在作业形式上进行改革。

关键词:全面发展;创新精神;实践能力

托尔斯泰说过:“知识只有当它靠积极思维得来的时候,才是真正的知识。”无论是课堂上老师讲的,课外阅读的……都是书本上的知识,要把其转化为自己的知识,使自己能够自如运用,就必须通过作业实践来转化。可见作业的重要性,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我们就要在作业上“下功夫”。

一、转变观念为先导

(一)转变教师观念为前提

没有教师观念的转变,就没有改革。简单、重复进行理论抄写,是很省时、省事的作业,但这样的作业,对以鲜活的生命为研究对象的生物学来说,往往会磨掉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教育心理学已经向我们指出并确认“报酬递减”这个事实,即重复学习的频率愈益增多,保持的效率愈低。所以我们不能再让学生做“无用功”了,应该还学生更多有价值的“作业”。

(二)转变学生观念为重点

学生习惯作业是以书面作业为准,至于其他的作业形式,例如:预习或复习环节,老师要是没有具体抽查,学生往往都不会当成是一种作业认真完成。尽管这些“作业”对他们养成良好学习习惯有好处,但他们会认为这是一个虚设的作业。所以,改变学生的观念尤为重要。

二、作业从“量”到“质”的改革

(一)从“量”上进行改革

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提到“学习上的成就这个概念本身就是一种相对的东西:对一个学生来说,“五分”是成就的标志,而对另一个学生来说,“三分”就是了不起的成就。教师要善于确定:每一个学生在此刻能够做到什么程度,如何使他的智力才能得到进一步发展,这是教育技巧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所以教师在布置作业方面更不能采用“一刀切”的做法。对基础弱的学困生在作业的“量”上不要多,不要打击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对中等生来说,“量”方面要有所增加,可以布置一些稍难的学习问题,让他们“跳一跳”就能解决;而对于优等生,“量”方面可以是全班最多的,要安排一些综合性更强、难度更大的创新型

作业。

(二)从“质”上进行改革

快乐学习应该是每个学生心底的愿望,因而教师更应该满足学生的这份需求。

1.做课外实验

不管是哪个层次的学生都喜欢做实验,所以教师要认真研究教材,把可以安排学生做实验的活动都布置成作业,让学生在课外完成。像“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检验鸡卵上的气孔”等实验,不难,稍微指导一下,学生就可以在课外很好地完成。

2.进行课外观察

像被子植物的一生,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单靠教材学习,学生不一定能理清每个生长的阶段。如果我们在学校的菜地,种植菜豆和玉米,在种植的过程中,我们的学生就可以“陪着”植物一起成长。这种获得知识的体验比“看”或“写”教材的内容有趣多了。

3.化理论知识为动手操作

生物细胞的基本结构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传统的做法是:看图辨认各个结构,然后在作业本上画结构图。如果我们让学生回家动手做细胞模型,那我完全相信学生完成作业的兴趣会更大,印象也更加深刻。类似还有植物的种类,老师可以指导学生动手制作不同种类的植物标本等等。

三、多元化评价促进学生多元化发展

(一)转变完成作业的方式

1.改个人完成为小组完成

实践证明,生物学习小组是一种有效的学习形式。而且,不管是做生物实验、课外观察,还是动手制作,这些活动的开展往往是需要几个人配合来完成的,所以,我们更有必要对学生进行分组安排。这样,优等生才能得到充分发挥;中等生可以得到锻炼提高;学困生可以进步更快。

2.改单一形式为多元形式

作业可以是一份实验报告、一份调查报告、一份观察日记,甚至是一份从网络下载、打印的资料;还可以是一个生物的结构模型、一份动植物的标本,凡是学生用心去完成的作业成果,老师都要给于肯定和表扬。

(二)教师的评价

教师评价不能只停留在评价学生的做法正确与否,更要注意评价他们的學习态度、参与程度、交往状态,评价学生自身的发展水平及探索创新的过程。评价应该是积极的——能引发学生积极的心理体验以及积极的态度。适度对成绩给予表扬,引发自激励;否定,不指向结果,而是指向其学习方法。提出疑问,进行商量,帮助其改进方法,求得进步。

引用周玉仁教授的话来作为本篇的结束语:要为学生多创造一点思考的情境,多一点思考的时间,多一点活动的余地,多一些表现的机会,多一点成功的体会。

参考文献: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06.

编辑 孙玲娟

猜你喜欢
创新精神全面发展实践能力
高校大学生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初探
大创项目对大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的作用研究
如何做好新时期的党政工作
浅谈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建筑设计创新与可拓思维模式
高校单片机课程设计教学方法探讨
刍议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