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现性评价在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018-03-07 09:48徐广宇
新课程·中学 2017年12期
关键词:表现性评价初中生物实验教学

徐广宇

摘 要:一直以来,课程都是学校开展教育的一个载体,而课程评价则是学校教育进行改革的中心,其对改革最终成败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如今,终结性的评价方法已经很难促进初中生的全面发展,因此表现性评价方法逐渐被引入教学之中。以初中生物“植物细胞的观察”这一实验为例,对初中生物相关实验教学当中表现性评价的具体应用展开探究,以期促进教学的整体提升。

关键词:初中生物;实验教学;表现性评价

表现性评价与传统形式的笔试测验这种评价方式有着一定区别,其能对初中生的行为表现以及内在能力直接进行评价。在使用这种评价方式时,教师可以为初中生创设一定情境,然后在情境当中对初中生具体表现加以评价,同时也对初中生获得的技能以及知识加以评价。这种评价方式的核心就是生物教师对初中生内在能力的外在表现形式加以判断及考核。把表现性评价用到生物实验相关教学当中,能够对传统评价忽视实验操作过程的状况加以改变,同时对评价范围加以拓展,重视初中生实验能力的生成。

一、初中生物现有实验教学当中表现性评价的应用分析

(一)对评价目的加以明确

教师在生物实验教学中对表现性评价进行运用时,评价目的必须和学习目标相结合,从价值观、情感态度以及能力、知识三个维度进行考虑,这一评价目的能够对初中生进行实验学习起到导向作用。初中生以此评价目的要求自身,能够对实验中的重点进行清晰认知,进而让初中生有目的地对自身的实验探究能力进行增强。

例如,在“观察实验——显微镜认识”这一实验之中,认识目标为:对显微镜的结构以及作用进行认识;能力目标为: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方法;而价值观及情感态度的目标为:培养学生务实及求真的科学精神及态度[1]。

(二)对评价标准加以确定

评价标准乃是在评价任务这一基础上,按照任务特征进行制定的。对评价标准进行明确能够将教学以及评价重点加以突出,也是表现性评价得以有效实施的保证。

例如,在开展“对叶片结构进行观察”这一实验时,评价标准包含以下几点:第一,会使用相关实验仪器;第二,正确提取绿色植物的叶片表皮;第三,会使用显微镜;第四,分小组对实验成果进行展示,并对问题进行交流;第五,撰写的实验报告必须具有清晰思路,没有科学性的错误,并且书面工整。

(三)对表现类型加以选择,对表现性的任务进行设置

表现性的任务包含观察、调查、实验操作、角色扮演、设计实验、制作以及课外实践等,生物教师可按照课程特征对任务类型适当选择,进而完成表现性的评价。生物教师运用实验这种形式开展表现性的评价,进而以初中生在实验期间的外在表现为依据对初中生的能力以及知识掌握情况加以评价。

初中生的实验能力以及实验期间的外显表现就是表现性的任务,其是表现性评价中的关键步骤。而表现性的任务可以让初中生参与集体活动,对具体实验进行操作,形成口头或者书面

答案。

(四)对评分规则进行制定

生物教师要想实现对初中生进行表现性评价,就必须对评分规则进行制定。表现性评价具有的评分模式包含分项评分以及整体评分两种。整体评分这一规则指的就是针对初中生对实验整体完成情况进行评价,这种评价方式的评价效果比较全面,评价速度也比较快。而分项评分这种规则则是将学生表现或成果进行分解,之后对其分别进行评价[2]。分项评分这种评价的反馈较为具体,与表现性的任务关联紧密,进而对初中生的学习效果起到促进作用。

二、初中生物现有实验教学当中运用表现性评价的相关注意事项

(一)教师需把“一导三评”这一作用进行发挥

在开展表现性评价期间,教师具有重要作用,这主要体现为“一导三评”。所谓“一导”指的就是初中生在实验期间遇到困难时,生物教师需对学生及时进行正确引导,让初中生能够沿着教师的指导思路解决困难,而不是直接将答案告诉给初中生。“一评”指的就是教师对初中生掌握知识的程度进行评价,通过初中生外在表现对其知识理解及迁移能力加以评价。“二评”指的就是教师对初中生实验能力进行评价。“三评”指的就是教师对初中生的综合能力加以评价[3]。

(二)对初中生在实验教学的表现性评价中的“一学五炼”进行保证

开展表现性评价期间,初中生是评价及能力提高的对象,要想实现这一目标,在评价中初中生必须要实现“一学五炼”。所谓“一学”,指的就是初中生对于表现性相关任务的具体学习,这样能够让学生不断对自身潜力进行挖掘。而“五炼”指的就是初中生在评价期间锻炼知识运用、团队合作、动手操作、交流展示以及总结分析的能力。

(三)表现性的任务不能太难

表现性的相关任务的设定是为了对初中生的发散思维以及创造力进行考查,通过实验期间初中生的行为及外在表现对其能力及知识进行评价。因此,生物教师在对表现性相关任务进行设定时,必须对初中生现有能力以及基本素质进行考虑,以便对学生进行正确评价。

综上可知,教师在生物实验相关教学当中运用表现性评价方式可以引导学生对实验操作的过程加以重视,主动参与到实验探究当中。生物教师在对表现性评价方式进行应用时,需对评价目的加以明确,对评价标准加以确定,对表现类型加以选择,对表现性的任务进行设置,对评分规则进行制定,同时进行总结及反思,进而对初中生的实验操作以及实验探究等能力加以有效地提高。

参考文献:

[1]廖锦炜.高中生物实验技能表现性评价的实践探讨[J]. 新课程(下),2016(2):145.

[2]赵静,冯文琪,杨婧.表现性评价在中学生物学实验教学中的應用:以“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为例[J].生物学教学,2016,41(2):38-40.

[3]谢逸箫,黎一苇,何刚.用表现性评价指导初中实验教学:以“观察植物细胞”为例[J].中学教学参考,2014(23):125-126.

编辑 郭小琴

猜你喜欢
表现性评价初中生物实验教学
电容器的实验教学
几何体在高中数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参与式教学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新课程理念下生物课堂教学艺术的“变”与“通”
初中生物学案编写的一些心得
浅析中职学生考试、考核评价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