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应上出“语文味”

2018-03-07 09:48王亚军
新课程·中学 2017年12期
关键词:语文味诵读情感体验

王亚军

摘 要:语文课堂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提升学生文化内涵的重要场所。语文课堂更应重视琅琅书声、嚼词析句、品赏语文味的全过程,更是体验与感受语文的全过程。

关键词:文本;诵读;情感体验

什么是语文味?字面理解语文的味道,也许你会问语文也有味道?我可以肯定地告诉你,是的,语文味就是语文的内涵和底蕴。为了更加突出地表现语文味,教师要不断地提升语文教学水平,成为调制的能手。语文课堂不应仅仅是教书写字的场所,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提升学生的文化内涵更加重要。语文课堂更应重视的是深入,是琅琅书声、嚼词析句、品赏语文味的全过程,更是体验与感受语文的全过程。

古语云:“读书不知味,不如束高阁。”然而应试教育的今天,大部分的语文课堂还仅是为了考试而存在。课堂上为了应付考试,教师单调沉闷地上课,枯燥重复地训练,抛开文学的内涵而进行空洞的人文讨论,人为地让语言成为一种工具而不是传播文化的播种者,使本该积极快乐的语文享受变成了乏味的训练,这样怎么能提起学生的语文兴趣?将语文课上出语文味,改变死板的功利性教学,应该是我们中学语文目前最需要思考和研究的课题。

我有幸听到高级教师杨晋闯的语文课,并看到了他的一些课堂手记,切身感受到他的课是那么的朴实,“语文味”浓浓不散。我的那股改变功利性教学的热情也在感悟中渐渐升华——语文课堂不是舞台,但胜似舞台。一节优秀的语文课,应该让学生像欣赏一件艺术佳作、品尝一顿美味大餐一样,津津乐道,回味无穷,充满着奇妙,充满着浓浓的“语文味”。语文教师要以学生为本,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设计的教学环节要环环相扣,课堂如天马行空,充满创造力。那么怎样使我们的课更有“语文味”呢?我结合从名师杨晋闯那儿得到的感悟和自己的实践,谈几点自己的看法体会。

一、回归根本,不忘初心

教育是为了激扬生命,流传文化,而不是躁动生命。学生是教育的主体,我一直在变革,努力让自己的语文课能带给学生知识的启迪,激发学生的热情和创造力。我希望自己的每节语文课,都是孩子们自由发挥的尽情舒展,是课堂言语生命自然的绽放。在我看来,语文老师的教学重点不是把一节课设计得完美无缺,而是提升学生的思想和眼界。很多人认为教学就是文字知识、汉语词汇、汉语语法知识、文章脉络结构的教学,我认为有这些观点的人就是外行,语文的根本所在是文化的传承。教师在准备教案时务必要思考的问题是:学生的思考点在哪里?我们要从哪里出发?抓住学生的主体,凡事都要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寻找合适的教学策略,让学生融入课堂教学,如此,我们的语文课堂才是有效甚至是高效的。

二、回归诵读

增强语文内涵,提高文学素养,最有效且最基本的方法是培养语感,朗读是培养语感的最佳途径。诵读还有其他的功效,第一有助于学生的审美教育,第二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因此,语文教学中朗读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但是在我们现实的课堂上,诵读多数时间仅仅充当着一个配角,教师和学生对其关注度都不高。“课堂内外只有埋头苦学,不见书声琅琅。”这种现象绝对是不正常的。由此我們应该深刻地认识到,语文教学必须要返璞归真,而返璞归真首要的方面就是要重视诵读。诵读是一条有效地提高语感、培养语文能力的捷径,离开诵读,语言是学不好的,语文也是学不好的。

三、走进文本

文章是语文教学的工具,一篇篇不同时代、不同作者、不同思想的文章,都有一个共同的目的:提升学生的思想境界、文化底蕴、充实学生的灵魂。语文教学与其他学科的不同之处在于,课堂仅仅起到启蒙作用,文化的传承是语文课的根本目标。阅读文本的过程实际上是生命进化的一种方式,也是一个享受生活的过程。语文教师不妨放下沉重的教学任务,走进文本,不要给学生太多的概念负荷,尽量减少功利性阅读,不要在学生阅读时给他们规定寻找文章主旨、分清文章脉络等要求,尽可能从学生的真实生活世界里寻找契合点,使学生以一种愉快的心境积极地进入文本阅读情境之中,充分尊重每一个学生的思想。教师应积极地营造让学生沉浸于文本阅读的自由氛围,充分尊重学生阅读的个别体验,实现与学生心灵的沟通,让火花与火花碰撞,燃烧生命的色彩。让学生能够倾听、观察、感受、思考,全身心地进入文本的世界,享受阅读过程带来的美好体验。

四、尊重情感体验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学习是一种个性化行为。”积极地发扬学生的个性不可或缺。我们要“让学生在自主的感情的引导下积极主动地学习,加入自己的思想去阅读,这样才会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精神的升华,享受美和快乐”。换个说法,语文学习行为是一种需要切身参与的行为,语文教学要重视的是人,是个人的感情,而不是一成不变的课本,也要重视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和价值提升。没有学生自发情感体验的语文教学是失败的,失去了源于情意而非理性的语文魅力,失去的是不可言传的“语文味”。教师按照知识体系“肢解式”的分析,用冷漠的没有感情的功利性教学,取代了学生对课文的整体感悟,也许冷静而客观,也许提升了学生的成绩,但这扼杀了学生的思想,扼杀了文化的内涵。

“语文味”是语文学科最原始的东西,是对语文本体的本质探索。语言是文本的精髓,是文章的脉络。语言直接体现着作者的兴趣、思想和经历,直接体现着文章的整体框架、情感表达。“语文味”由语言生成,文章语句中蕴藏的感情和表现出来的精神就是“语文味”。

“语文味”“源于生活,扬于自身”,我们深入地走进文本,沉入文字,在字里行间细细咀嚼,像品味美酒一样,全身心地投入,才能真正“品”出语文的厚重、绵柔。

编辑 郭小琴

猜你喜欢
语文味诵读情感体验
试析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文味”的追寻
如何提高文言文课堂教学的几点策略
浅谈交互设计在工业设计中的运用
让高中语文课堂充满浓浓的“语文味”
小学经典诗文诵读与积累的实践与思考
情感教育是思想品德课升华的金钥匙
注重体验,促进成长
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