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稳过渡,无缝衔接

2018-03-07 09:48毕亮亮
新课程·中学 2017年12期
关键词:教学衔接小升初策略研究

毕亮亮

摘 要:数学的学科特点和知识体系构架使其成为小升初衔接的热点,同时这也是近几年新旧课程标准的交替给初中数学教师带来的衔接问题。在分析当前义务教育学段的数学学科衔接现状的基础上,从习惯的养成、兴趣的激发、思维的拓展、家校的配合等四个角度提出了相关策略,旨在助力中小学数学课程的衔接工作。

关键词:小升初;教学衔接;初中数学;策略研究

义务教育学段的数学衔接问题一直是教育领域的热点话题,六年级新生对知识跨度的不适,暑期“小升初衔接班”的火热,数学成绩在八年级前后的分化等,无一不是人们关注的焦点。

自2014年开始,我市进行了义务阶段学制从六三制向五四制的过渡。数学学科因教材版本更替,其知识架构的变化进一步加快了学生数学成绩的分化,如何把学生平稳地过渡,步入中学的学习轨道,成为义务教育阶段保证初中数学教学质量的关键,这无疑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方式是以生活经验为基础的,是直观的和具体的,课堂容量少,巩固练习的时间较多,多侧重于计算能力的训练,学生多关注答案的对错,常常忽略解题过程的严谨性。而初中数学的学习模式为“情境—模型—数学原理—应用拓展”,强化了知识的抽象性和课堂的快节奏,势必增加了小升初的学习跨度。因此小升初的衔接不仅仅是小学和中学两个学段间的知识连接,还在于数学思想、认知方法和学习习惯等的串联。因此,本文从习惯的养成、兴趣的激发、思维的拓展、家校的配合等四个角度提出了相关策略,旨在助力中小学数学课程的衔接工作。

角度1.习惯的养成

小学阶段,教师提倡上课认真听讲,积极回答问题,独立完成作业。这样的方法在初中同样适用,但是又有所变化。随着初中课程难度的加深,知识的连续性更加紧密,每一节都发挥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一节课没有听明白,就会影响后续的若干节内容,给学习带来很大的困扰。如在山东教育出版社(五四制)六年级上册教材中,第二章“有理数及其运算”决定了第三章“整式及其加减”和第六章“整式的乘除”,而第三章“整式及其加减”又进一步影响着第四章“一元一次方程”的移项和合并同类项。因此学生要学会配合教师,会做课堂笔记,课上多吸收知识,课后可以有更多的时间进行练习,在练习中亲自实践知识点的种种变式,重视书写过程,向课堂要效率,向训练要深度。

角度2.兴趣的激发

数学在很多学生的印象中是枯燥的和抽象的,但这不代表数学是一门难学的学科。初中阶段对于六年级新生来说是极具新鲜感的,在心理上普遍存在着好奇和进取的欲望。在开学第一节课上我给学生讲述了初中数学有什么特点,在生活中有哪些用处,介绍了古代数学的有趣例题,以及学习数学的方法等等,学生很感兴趣,学好数学的决心很足。在每周的数学社团活动中给学生介绍了莫比乌斯带、克莱因瓶、漫谈收视率等生活中的数学,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高涨。这些都是激发学习兴趣的辅助手段,最关键的还是把兴趣的引导贯穿到平时的教学中,不断强化学生的学习热情。

角度3.思维的拓展

小学侧重数学基础,强调基本运算和简单的图形计算等。初一的大部分章节是小学内容的强化和扩充。在教学内容上,初中数学从“算术数”过渡到“有理数”,从“数”过渡到“式”,从“几何图形”过渡到“几何证明”,从“关注结果”过渡到“注重过程”,知识衔接的背后体现了思维的拓展,必须更加注重数学思维和能力的

培养。

中学数学的教学内容虽然抽象和多样,但随着学生年龄和认知水平的成长,概括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也在提高。在教师的有效引导下,如算术运算和代数运算的类比性等完全可以由学生独立地总结出来,这样的思维拓展无疑是帮助学生顺利接轨的有效渠道。

角度4.家校的配合

家长必须重视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衔接。相对于教师,家长更加了解自己的孩子,能更加及时地发现孩子出现的问题,及时与教师沟通,及时反馈解决。家长对学生实施的个性化教育,更具针对性,与学校教育相得益彰。

孩子的学习态度与家庭环境有很大的关系,在一定程度上他们的成长轨迹就是家庭发展的一个缩影。以我校为例,自从微信、飞信等通信工具被广泛應用以后,我们以班级为单位建立了班级群,在群里发布学生的作业情况、测试成绩(以表扬鼓励为主,后进生的成绩不予公布)、重大安排和临时通知、防溺水等安全预警信息等,同时可以及时地回复家长的疑问,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传统的单线家校沟通,变成了多线交织的网状共育,信息量大,沟通速度快,受到了家长的关注和好评。

作为一线初中教师,我们非常熟悉所教学段的教学内容,但对于小学数学仅是一个大概的认识,在教学细节中会存在脱节的情况,这也会成为知识衔接低效、学生成绩分化的诱因。本文的衔接策略是笔者站在初中教师的角度,从教学实践中提取出来的,实际效果并没有测量评价,有待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修正。

参考文献:

[1]张汉林.小升初数学的多元衔接(二)[J].学海导航,2013(10):21.

[2]王雪娇.中小学数学教学内容衔接研究[D].辽宁:沈阳师范大学,2013.

编辑 郭小琴

猜你喜欢
教学衔接小升初策略研究
小升初英语教学衔接的内容及建议
河南严格规范招生行为 小升初特长生比例降至5%
新课程标准下中小学英语教学衔接的分析
关于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的策略研究
目的论角度下的英语翻译策略研究
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