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海南崖州民歌的社会价值

2018-03-08 03:14段全林
文化产业 2018年9期
关键词:崖州情郎情歌

◎段全林

(三亚学院 海南 三亚 572022)

海南崖州(今三亚以及周边地区)民歌是起源、流传在古崖州属地的民间歌谣,是崖州民众直接表达心声的民间文学形式,是以口头传唱和手抄文本流传至今的民歌,是古崖州人民在社会生产、生活中抒发感情,赞美美好生活之歌。崖州民歌自2006年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后,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那么,崖州民歌的社会价值有哪些呢?

一、崖州民歌的地域文化价值

崖州民歌的地域范围很大,东至陵水,西到东方八所都是流行地域。北部保亭、五指山市、琼中和乐东等少数民族地区,也传唱崖州民歌[1]。崖州民歌有明显的地域文化价值。崖州的文化传统,比如婚丧嫁娶、生产生活、思想观念等 ,都在崖州民歌中得到了体现[2]。如《嫁女歌》:

有女勿嫁盐灶村,盐灶土咸花恶开。

移去乐罗大村种,半又开红半开黄。

有女勿嫁盐灶村,铁打肩头担都酸。

牛皮作衣穿都破,鸡都不啼到港门。

从中我们看出,地名包括盐灶、乐罗以及港门等,这些地名是今天的乐东所实有的。两次出现“有女勿嫁盐灶村”,反映了当时这地区贫困的面貌,人们生活十分艰难。“牛皮作衣穿都破”反映了当时人们劳动强度很大,牛皮做的衣服都能穿破。

二、崖州民歌的教育价值

崖州民歌的教育价值主要体现在内容上,有不少民歌告诫人们要继承艰苦朴素的传统,讲信用,讲道德。有反映人生哲理的,如:

生死是人生规律,生是寄来死是归。

天地是间大旅店,大家往来旅店门。

人活在天地之间,生老病死是自然界的规律,天地就像一个大旅店,人来人往,穿梭在旅店门之间。这是当地人们对生命的感悟。有如何教育子女的,如:

最重口教与身教,品德楷模教子行。

孟母三迁择邻居,移近校圮身才定。

在教育子女过程中,父母需要口教与身教相结合,为子女树立品德的楷模。民歌列举了孟母三迁的例子,反映了当地教育要靠近学校的教育理念[3]。

三、崖州民歌的娱乐价值

崖州民歌之所以广受人们的欢迎,是因为在人们歌唱过程中,能起到娱情悦性、赏心悦目的作用。如《崖州情歌》中:

女唱:求得哥愿侬也愿,定定做成线与针。

哥且做针侬做线,针过千层线都跟。

男唱:兄想交妹如线针,情义相投心上念。

兄作风筝侬做线,风筝几高线都跟。

这首情歌反映了那发自青年男女内心的真挚情感,对忠贞爱情的向往。使用方言表达的崖州民歌,具有浓重的乡音,便于人们传唱,可陶冶人们的情操,愉悦人们的心灵[4]。

崖州民歌与生活,与特定时代的政治息息相关,读来有浓郁的时代情趣。比如《贫人最爱苏维埃》:

我出谜语你来猜,谁人最爱苏维埃。谁人爱走乡公所,谁人想图国难财。

《贫人最爱苏维埃》运用活泼的语言,反映了乐观主义和积极的浪漫主义思想,对革命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具有通俗性和娱乐性,很容易使人们喜闻乐见。

四、崖州民歌的审美价值

(一)情感美

长期以来,唱民歌是崖州青年男女追求爱情的重要方式,民歌能抒发真情,体现出真挚的情感美。如蔡明康先生创作的《崖州情歌》,其中有这样几句:

哥唱情歌寻情侬,侬唱情歌找情郎。

情歌情侬意情深,海角天涯心挂心。

落笔洞中吃口蒌,鹿回头前诉衷情。

这首民歌运用当地的方言,字里行间反映了一个“情”字。

又如《送别歌》:

送郎送到半路分,越送越远心越闷。站在路边捻草尾,看风吹土填脚痕。

这首《送别歌》反映了女孩子对情郎依依不舍的情感,在情郎走以后,依然站在路边。

(二)技巧美

崖州民歌常用比兴、直叙、拈连、对偶等表现手法,有不少民歌具有虚实相生、含蓄委婉的美。如《钩笋》:

男唱:想钩竹笋吃笋汤,来到竹头站着看。

正欲伸钩去钩笋,收钩回来待笋长。

女唱:想钩竹笋吃笋汤,来到竹头不用看。

三月甜菇四月笋,适春笋不论短长。

从表面上看,这首民歌反映了劳动场景,实际上运用比兴的手法,反映了情窦初开的青年男女对爱情的追求。“收钩回来待笋长”,我们从中可以看出,由于意中人年龄比较小,因此,他不能表达自己的爱意,否则就会给对方带来伤害。“适春笋不论短长”,表明了爱情的最佳时机已经到来,要敢于对爱人发起追求,其中“长短”已经暗示了意中人已经长大,机不可失。“伸钩”和“收钩”象征了青年心中的想法,实中有虚,虚中有实,让人回味无穷,彰显了青年男女对爱情的向往。

(三)语言美

一首崖州民歌的构成,常见的由七言四句组成,句式整齐,朗朗上口,体现了崖州民歌的语言美。有的由三七句或三七连带句组成。如梁生歌创作的:

山青青,鸟结群飞山难阻;水绿绿,鱼相引游浪恶拦。

这就是三七句。还有三七连带句,如:

低低坡,坡到这低都没水;

高高岭,岭到这高既出泉。

一路行,看不尽,树木逢春又鲜畅。

这些民歌句式的排列灵活而多变,体现了语言的变化美。

很多崖州民歌的语言极富幽默感,并带有俏皮的机智,体现了当地人文风情。请看《审情》:

母问:阿香近来娘亲问,昨夜后门是谁开?

你在床上与谁讲?你送谁个出后门?

女答:侬行近去答娘问,昨夜后门风打开。

侬睡床上与梦讲,梦送梦魂出后门。

这首民歌展现了当地语言的幽默感和俏皮性:有一天夜里,一户人家的姑娘与情郎约会,但是情郎走的时候忘记关门。这被她的母亲发现,她从容地回答说是风吹开门,自己说梦话,巧妙地避开了母亲的盘问,既让人感到姑娘的机智,又让人一笑。从这首情歌,我们可以看出,青年男女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大胆追求[5]。

另外,崖州民歌的语言充满了韵律美。崖州民歌虽为土歌,但也讲押韵。毎首歌中,一、二、四句一般须押韵。所说的“韵”是土话韵音,以琼南地区的客话韵为准,并不是“普通话”的韵。一首民歌如果用普通话来读或唱,有的不押韵,如:“春风拂片神州地,夏降甘霖促生机;秋高气爽人心乐,冬雪映梅兆丰年。”但如果用琼南地区的客话来读唱,那就押韵了。

(四)唱腔美

崖州民歌的唱腔大体上可分为长篇叙事歌唱腔(俗称大朝唱腔)、情歌腔(俗称风流腔、答歌腔)、摇篮歌腔、特殊句型唱腔等。其唱腔有固定基调,但在各种基调的基础上可以自由发挥。常言“一曲千家唱,巧妙各不同”,同一首歌,不同的歌手演唱,常会产生大相径庭的艺术效果,体现了崖州民歌依腔活唱、依题发挥、即兴创作的特征。丰富多彩的唱腔和演唱风格的多样性,提升了艺术性,体现出崖州民歌的唱腔美[6]。

五、崖州民歌的旅游文化价值

崖州民歌属于当地非常重要的民间文学,具有重要的旅游文化价值。当地人们在长期生产生活过程中,融入了神话传说、特色景点、历史文化等,如在《天涯海角》中,有这样几句:

天涯两字程哲写,清雍正年刻石上。

海角两字是王毅,至今留传扬其名。

这首民歌,对三亚天涯海角景点起到了很好的宣传作用。同时,游人通过民歌的传唱了解了天涯海角的来历。谁能说这样的民歌没有旅游文化的价值呢?我国古代诗人谢灵运曾说:“山水借文章以显,文章凭山水以传。”著名的文章可以让一个地方优美的山水成为旅游圣地,那么文章可以凭借山水声名远播,只有二者融合,才能推动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就三亚而言,“天涯海角”闻名中外,成为今天海南旅游著名的品牌,人们纷纷慕名而来,给当地带来巨大的旅游经济收入。那么,我们有理由相信,一首首崖州名歌可以像一则又一则广告,或一张又一张名片,对该地的旅游业产生重要的影响。崖州民歌在传承和发展过程中,不仅保护了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而且对当地旅游发挥了宣传和推广作用。

六、结语

通过以上论述,崖州民歌包含多方面的文化价值,需要进一步开发和挖掘。崖州民歌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包含着社会生产生活各方面的信息,蕴藏着珍贵丰厚的“软实力”资源。我们要进一步发掘、整理并保护崖州民歌,继承和发扬优秀的传统民歌资源,不断融入新的内容,实现与社会的同步发展,发挥崖州民歌在当地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猜你喜欢
崖州情郎情歌
情歌的故乡是我家
送情郎
崖州民歌及其英译
北宋大儒宰相丁谓在崖州新传
彝寨情歌
七夕情歌
绵绵情歌
基于边疆视角的崖州文化演变进程
《崖州志》:在地方志书中尚属佳制
桂花树下等情郎